天天看點

與人微信聊天時,你需要冷淡一點

作者:布衣粗食

01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你并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人與人交往,是一場博弈,有人拉你一把,有人踩你一腳,但是你都不要在意。因為你的生活,需要你自己做主,别人對你再好,也不能代替你去活。

對人期待越多,失望就越大。是以,在網絡時代,不管和誰聊微信,都要冷一點。我們做不到“不社交”,但是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态。

期望值不高,失望也就少了,生活反而更好。

與人微信聊天時,你需要冷淡一點

02

在熱鬧的群裡,多看少說。

有些群,特别煩人。每次打開微信,都能看到幾十、甚至上百條資訊。你從頭看到尾,估計要幾分鐘的時間。要是你給所有的人都回複一次,就更耗時了。

知乎裡,有這樣一個問題:“不喜歡群聊的人一般是怎麼想的?”

網友“電波君要開心”說,他所在的公司,有很多群。有的人,背着老闆聊八卦。你一言我一語,造成了資訊不對稱。

他想在群裡說點什麼,但是想一想,還是算了。一不小心,身邊的同僚,就會蔑視自己,充滿了惡意。

偶爾打開看一下,知道發生了什麼就好。這樣做,群聊的氛圍,才不會幹擾自己。

事實上,一些群裡,也有“耳目”在。 你的話,就會成為别人的把柄。

《明史宦官》裡寫道:“瑾勢日益張,毛舉官僚細過,散布校尉,遠近偵伺,使人救過不贍。”

宦官劉瑾到處布了眼線,朝廷内外,無孔不入,令人防不勝防。

雖然,當下的社會,不是明朝,但是曆史的教訓,不得不牢記。何必因為一句話,害人害己呢?

03

遇到糾纏不清的人,不要理會。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不管你的口才多好,都不能讓那些喜歡找麻煩的人,滿意而歸。

一團亂麻的地方,你說得越多,就越會被困住。不如退出去,各自安好。

看過一個哲理故事:釋迦摩尼被一個惡毒的人,追着罵。

他沒有回話,一直等那人罵完了,才問:“如果你帶着禮物去拜訪朋友,但是朋友不在家,如何處理?”

那人說:“當然是提着禮物回家啊。”

釋迦摩尼笑着離開;那人若有所悟,為自己的失禮,懊悔不已。

當一個人惡語相加的時候,你就像一堵牆一樣冷漠,那麼所有的言語,都會回過去。這就是“自讨沒趣”的後果。

别人越要糾纏,每天都找你聊一些爛事,你越要用“沉默”來回敬他。你把他屏蔽了,那麼一切垃圾消息,眼不見為淨。

與人微信聊天時,你需要冷淡一點

04

與人合作共事,不要開口就談錢。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發微信紅包,轉錢等。

與人合作,可以談錢,還可以立馬把紅利配置設定清楚,把籌資的事情做好。

人與人交往,到底應該如何談錢?建議不要單刀直入,避免被人反感。

還有,如果是幾分幾厘的錢,就不要去管了。有一句很時髦的話:“一分也是愛。”你隻能看一看,笑一笑,不要計較。

作家王路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他和朋友貓叔通過網絡聊天。貓叔想要請教他一些寫作方面的事情。還未好好聊,貓叔就打賞了他幾十元。

後來,兩個人線上下一起吃飯,也沒有說幾句寫作方面的話。倒是客客氣氣地拉家常。分手前,還介紹了一單生意。

有句話說得好:“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真正會談錢的人,都很大度。把一些小錢,當成禮尚往來的小事,而不是捂住錢不松手。

05

被人瞧不起時,就别合群了。

陳果老師說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語言是最低檔次的。當隻有通過說話才能溝通時,你們兩個的關系很遠。”

人際交往,需要感同身受,而不是言語上的安慰,面子上的照顧。可是,你很難遇到感同身受的人。即便是你的父母,也不一定能了解你。

在《醒世恒言》有一個叫勤自勵的人,生于唐朝天寶年間。父母希望他能夠好好讀書,考取功名,但是他偏不喜歡讀書,常常和一些舞槍弄棒的人在一起。

有一次,勤自勵帶着一群喜歡打獵的人回家,母親把門關上,說:“我家沒有柴火,去别處吧。”

母親的言行,讓他當衆出醜。從此,他報名參軍,一去六七年,才衣錦還鄉。

不管是微信圈子,還是生活圈子,都存在“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現象。與其拼命去找話題,不如獨自過日子。

當你沒有成績的時候,和誰搭話,都得小心翼翼,好像是矮了半截一樣。

别聊天,多學習,好好走自己的路。等你成功了,别人對你的态度就會客客氣氣的。

與人微信聊天時,你需要冷淡一點

06

作家亦舒說過:“城市中人,看似光鮮,其實個個暗藏漏洞。高朋滿座,客似雲來,然而真正能傾心交談的,卻未必有三兩個。”

人生路上,會遇到很多人,你往大街上一站,到處都是人。可是大部分的人,都聊不來。或因為利益、或因為感情不融洽、或是不能了解、或是心理陰暗......但凡種種,你都不要在意。

如果你總給别人面子,自己會很累;如果你希望别人給面子,會很失望。

不被“溫暖”兩個字困住,你活得沒有那麼吃力。

敢于做一個“冷淡”的人,因為距離感,反而會成全更多的溫暖。

當然,總是聊不來的人,最好是删除,一轉身,再也不見。

最後,分享給大家一首詩。

得閉口時須閉口,得放手時須放手。

若能放手和閉口,百歲安甯有八九。

大家共勉。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