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謝罪

中國曆史的長河中,無數朝代更疊,可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總會有

奸臣當道,忠臣落淚

的戲碼。比如明朝的大臣

于謙

,他被稱為

明朝第一忠臣

,可卻落得了被抄家、被斬殺的下場,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奸臣在昏君面前的挑唆。而英雄末路,卻有人陪他同行,

劊子手

難挨心中的自責,

自刎謝罪

,那些奉命抄家的

官兵們也無一不落淚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謝罪

衆所周知,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

最初隻是一個

農民

,他能推翻元朝,成為開國皇帝,這一路上到底有多艱難隻有他自己心裡清楚。從社會的最底層走上一國之君的位置,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各級官員之間的見不得光的勾當,這也是朱元璋登基後狠抓

A錢腐敗之風

的最主要原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朱元璋是中國曆史上最痛恨官員A錢腐敗的一位皇帝,也正因為如此,他在位期間,各級官員A錢的機會很少。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謝罪

可朱元璋并不能改變明末幾乎成為中國曆史上A錢腐敗之風最為盛行的朝代之一這一結局,他狠抓A錢腐敗之風,并不代表他的子孫後代也會如此,是以,

明朝的後代君王

一旦在這件事上有所放松,那些心存僥幸的大臣們就都會出來頂風作案,

明朝親小人遠賢臣的風氣

便逐漸形成了。而于謙恰好攤上了一個不明事理的君主,我們也隻能感歎他

生不逢時

那麼,

于謙的身上究竟有何魅力

,能讓素不相識的官兵為他落淚、劊子手為他自刎呢?

懲奸除惡,不畏權貴

于謙做官期間,一直秉承着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的原則,是以,隻要是有損百姓利益的人,無論他是否為官,于謙都會為百姓讨回公道,當地百姓也是以

十分愛戴他

。但是于謙的這種做法難免會遭到許多奸臣的攻擊,但于謙的态度一直都很強硬——

我甘願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将你們得罪個幹淨!

是以,于謙總能護得一方百姓的周全,就連那些盜賊都不敢來于謙所管轄的地方鬧事。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謝罪

朝廷宦官王振

掌權内閣期間,無論是掌握大權的大臣,還是求取功名的學子,大多都對他俯首稱臣,隻要有機會見到王振,他們都會帶着金銀财寶,贈與他,希望他能在帝王面前多多美言幾句。可于謙從未這樣做過,他一直都是一個

敢愛敢恨、為官清廉

的人,即使周圍的人都勸他,哪怕帶一些家鄉的土特産也可以,他也依然無動于衷。他向來看不起那些懦弱無能的大臣,更是憎恨那些以權勢壓人的奸臣,既然不喜歡,便是不可能與其為伍的。

這樣受百姓愛戴又不肯與自己為伍的于謙,早就

引起了王振的不滿

,王振便利用手中的權力指使通政使李錫彈劾他,彈劾的結果是

于謙被判了死刑

。由此也可以看出,明朝的君王已然無法看清誰是奸臣誰是忠臣了,更是無法掌控這皇權了。

被判了死刑的于謙被抓入了獄中,當地百姓得知後,

聯名上書

,逼得王振隻能随便找個理由說自己抓錯了人,最終被迫将于謙放了出來,但于謙還是

是以被降了官職

生活簡樸,一心為國為民

于謙身為明朝的重臣,卻不像其他大臣那般生活奢侈,他将自己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

如何讓百姓過得更幸福、如何讓國家變得更富強

這兩件事情上。

公元1449年,蒙古大汗舉兵來犯,不懷好意的王振慫恿

明英宗

禦駕親征,眼看明英宗就要親自上戰場了,于謙立馬聯合兵部尚書一起上書,

力勸明英宗三思而後行

,卻還是改變不了明英宗聽從于奸臣王振的結局。而不明事理的明英宗最終

在土木堡被俘

,王振也被殺死,于謙這時站出來主持大局,

保衛京師

,監國朱祁钰也是以登基做皇帝,即

明代宗

,在位期間啟用于謙等正直之人,實施了很多仁政,明朝經濟得以恢複。而一心為國為民的于謙使得那些

奸臣

極其不滿,便開始設計陷害于謙。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謝罪

可若想徹底把于謙除掉,還得需要帝王的同意,于是當明代宗病重時,那些忌恨于謙的大臣們,便一邊開始謀劃讓

重奪皇位,一邊慫恿明英宗殺掉于謙。面對殺掉于謙的提議,明英宗一直都是不同意的,但當那些大臣們告訴明英宗——

“不殺于謙,複辟這件事就成了出師無名”

時,明英宗心動了,畢竟在唾手可得的皇位面前,

一條忠臣的性命又算得了什麼呢?

緊接着,他們一起捏造了于謙

“意欲迎立外藩”

的“謀逆罪”,将于謙逮捕入獄。天順元年,于謙被押往刑場,

一代忠臣最終還是死在了奸臣和昏君手裡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謝罪

負責斬首的劊子手

日夜難安,他知道于謙是一個處處為民着想的忠臣,而自己雖然是逼不得已,卻也真的殺害了于謙,是以,他難以忍受這種日夜都在深深譴責自己的日子,

隻能選擇以死謝罪

。而那些奉命去抄家的官兵,在發現于謙的家中

根本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

,隻有當年明代宗賞賜他的劍器時,

無一不掩面落淚

。面對家徒四壁的于謙的府邸,官兵們哪有抄家的心思,他們都紛紛陷入了悲傷中難以自拔。

親賢臣遠小人的重要性

回顧于謙的一生,我們隻能感歎他生不逢時,這世上不是所有的千裡馬都能遇到他的伯樂。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時期,貪官污吏層出不窮,但每個時代都有英雄,這些英雄如果遇到了好的君王,自然能大放光彩,共同守護國家的安危;但如果遇到了親小人遠賢臣的昏君,就隻能落得

含冤被殺

的悲慘下場了。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謝罪

含冤被殺的不僅是于謙,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七國争雄時,為奸臣所害的還有我們負荊請罪的

廉頗大将軍、武安君李牧

。趙國人才衆多,本是秦國最強勁的對手,卻因為有郭開這個大奸臣從中作梗,使得趙國懦弱無能的君王先

錯殺了李牧,又冤枉了廉頗

,直接導緻趙國大敗于秦國。

明朝第一忠臣被冤殺,官兵抄家時無不落淚,劊子手愧疚自刎謝罪

這也正印證了

諸葛亮《出師表》

中的一句話: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是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是以傾頹也。”

這句話不僅對漢有用,對于謙、對廉頗、對李牧,對其他許許多多為奸臣所害的忠臣的命運依然有用。如果這些忠臣遇到了一個明君,該是多麼美滿的結局。

其實,對于古人所留下來的道理,放在現代也是受用的,中國近幾年來的發展之快,是全體中國人民有目共睹的。其實,在中國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之前,最先做的一件事便是打擊腐敗,

“打老虎、拍蒼蠅,為了反腐看看國家有多拼”

甚至成了那幾年家喻戶曉的事情。而正是這樣毫不留情的解決掉社會的“毒瘤”,才能保證中國快速發展,盡早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