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公衆号:喔唷)
1
二王奪嫡
1994年4月10日,英國工黨黨魁約翰·史密斯入院的消息登上了各大媒體。新聞爆出,工黨人士無不心驚。其實,他們的黨魁隻是在蘇格蘭登山扭了腳。小問題,卻引起大反響,隻因為約翰.史密斯有心髒病,其健康狀況一直是黨内憂患。
約翰.史密斯上司下的工黨,剛從低谷走出。從1979年開始,他們的對手保守黨在大選中連續四次擊敗他們,工黨已經在野10多年了。進入90年代後,工黨通過多項改革,展露複興之象,關鍵時刻,怎能群龍無首?
一個月後,約翰.史密斯心髒病複發,在倫敦聖巴薩羅謬醫院去世。這位被寄予厚望的工黨領袖生命定格在了1994 年 5 月 12 日,上午 9 點 5 分。
這對于工黨是一個打擊。他們需要在倉促中標明一位接班人。
在工黨内部,當時有兩位年輕才俊,堪稱新一代的大小王,是公認的未來領袖。他們是大太子:戈登.布朗和二太子:托尼.布萊爾。
2
摯友暗戰
1983年大選,保守黨撒切爾夫人攜馬島戰争餘威,再加上工黨不讨喜的極左路線,工黨遭受了1979年以來最慘烈的失敗。下議院僅新增了32位工黨新議員。
英國議會分為上下兩院,下議院議員由各黨派選舉産生,獲得多數票的黨派有組閣,成立政府的權力;上議院由貴族組成,席位實行世襲制。他們對于下議院的決案有一定的否決權。
這次選舉,工黨全面慘敗,卻也收獲了巨大的希望。
二太子托尼.布萊爾年紀輕輕進入了下議院,号稱“工黨神童”。作為菜鳥議員,布萊爾隻能與同樣年輕的議員戈登.布朗共用一間辦公室。同處一室,年齡相仿,政見一緻,用布萊爾的話說,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且是政治盟友。
布朗比布萊爾年長兩歲,他的資曆卻比布萊爾深厚。他在進入下議院之前是蘇格蘭地區的工黨主席;出版過政治方面的著作;在大學,就已經是有名的學生政治家,而當時布萊爾還在牛津大學讀書、玩搖滾、談戀愛。
兩人起點不同,卻同時走到了這個關鍵節點。他們都被黨内給予厚望,都有資格競争黨魁。從資曆上說,應該是布朗上,從交情來說布萊爾應該主動讓賢。因為在1992年時,兩人達成默契,認可布朗處于更強的地位。
布萊爾怎麼做的呢?他一方面表現出對黨魁位置的渴望,一邊跟身邊的人感歎,自己與布朗競争。
史密斯去世後,兩位盟友兼對手第一時間,見了一面,希望能夠找到一種雙赢的辦法。據說,在那次見面中,布萊爾一度想對布朗說:“去吧,去競争黨魁的位置”。但布萊爾最終沒有這樣說,布朗也沒有任何表示。一次沒有結果的會晤,放棄或是争取,兩個人似乎在等一個必須去決定的理由。
3
小飯館裡的密謀
《每日郵報》的一篇文章打破了僵局。
這篇文章對布萊爾大加贊揚,稱布萊爾才能卓絕,擁有政治家少有的誠實,正直和毫無瑕疵的聲譽。更重要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撒切爾夫人的支援者西蒙.哈佛。能夠得到對手的稱贊,已是毋庸置疑的加冕。 随後一項民意測驗,布萊爾的支援率領先黨内其他所有人。
1994年5月31日,布萊爾迎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
那天,布朗和布萊爾再次見面,在倫敦一家小餐館裡共進晚餐。席間,布朗表示,自己将全力支援布萊爾競争工黨領袖。兩人再次成為盟友,目标是将布萊爾送上黨魁的位置。
對于布萊爾來說,這是振奮人心的事。對于布朗來說,做出這個決定卻很難,因為在一定時間内,布朗在政治上是領先布萊爾的。退出黨魁競争,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挫折。面對布萊爾,一種失落感,令布朗毫無胃口。分手後,他又走進另一家餐廳,吃了個宵夜。
在布朗與布萊爾見面前,他的競選智囊告訴他獲勝的唯一機會,是将布萊爾描述成一個反工黨的人。布朗拒絕這樣做。
以上,是布萊爾傳記中的說法,是一段政治佳話。但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重點在那次晚餐,兩人事實上達成了某種政治上的交易,換取布朗的退出。布朗支援布萊爾,布萊爾選擇在某個時候辭職,由布朗接任。盡管布萊爾極力否認這種說法,這個故事還是被英國電視台拍成了電視劇。
不管怎麼說結果是既定的。年僅41歲的布萊爾成為顯赫的工黨領袖,而且工黨正在逐漸走出低谷,他距離首相寶座已經不遠了。
一夜之間,托尼.布萊爾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他的家世,成長經曆被仔細研究。
4
托尼本不叫托尼
布萊爾也不是布萊爾
1923年女演員西莉亞·瑞卓維在出去演出的途中,生下了一個男孩。孩子的父親也是一名演員,叫“查爾斯.帕森斯”,藝名:吉米.林頓。吉米.林頓不是西莉亞的丈夫,也不是未婚夫。
當時的西莉亞還是有夫之婦。這個男孩是私生子,他們不能撫養,隻好送給了一名格拉斯哥造船廠的勞工。這位勞工名叫:詹姆斯·布萊爾 。他成了男孩的養父。男孩得名:利奧.布萊爾。三年後,西莉亞和吉米結婚,又過了九年,兩人想接回兒子。此時利奧12歲,有了自己的主見,他選擇繼續與養父母一起生活。
後來利奧參軍、退伍,成為了一名律師。在結婚之前,他曾使用生父的姓:帕森斯,結婚後,他把生父的原名和藝名組合起來,用作中間名,姓則随了養父。“利奧.布萊爾”變成:利奧.查爾斯.林頓.布萊爾。
他又把養父的名字“詹姆斯”和生父的藝名“林頓”給了大兒子;把自己的中間名給了二兒子。是以二兒子的全名叫:安東尼.查爾斯.林頓.布萊爾。小名托尼。姓:布萊爾。
利奧當律師後,收入不錯,家庭條件接近中産。托尼布萊爾自小就讀私立學校,不愁溫飽。利奧的政治興趣濃厚,加入了保守黨。而成年後的布萊爾,卻選擇了保守黨的最大對手工黨。
5
社會主義者成了英國首相
保守黨和工黨是英國最大的兩個黨,基本上輪流執政。
保守黨奉行傳統資産階級意識形态,堅持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實際上,在長期的政治交鋒中,保守黨已經變成沒有任何終旨,一切以拉到選票為标準。隻要能得到選票,就可以更改一切路線。這樣靈活的方式,讓保守黨實作了連續執政18年的壯舉。
它的最大對手工黨就不一樣了。
工黨成立于1900年,其前身是勞工代表委員會,它得到了工會的大力支援,是工會在議會中的政治代表。組成工黨有三部分政治力量,分别是獨立工黨,費邊社和社會民族聯盟。其中費邊社主張的漸進式社會主義,對工黨影響很大。
1918 年,工黨宣布了它的社會主義目标。其黨章第四條第四款規定黨的目标是:“要使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的勞工獲得他們的全部勞動成果并享受最公平的配置設定,實作生産、配置設定和交換手段的公有制”.
初期,工黨一直堅持社會主義和國有化的主張,影響力逐漸擴大。
1922年是工黨迎來裡程碑。他們在議會中的席位超過了自由黨,正式晉升為議會第二大黨,第一反對黨。
随之而來的1923年的大選,工黨總共獲得 191 席。在自由黨的支援下,工黨以少數黨的資格組成内閣,第一次成為英國的執政黨。曆史上第一屆由勞工選票推舉的社會主義者為首相的工黨政府誕生了。工黨内閣的出現,在當時被贊為一種革命。
麥克唐納為首相的工黨政府由于是少數黨政府,它的社會主義綱領沒有得到直接的施展。但還是做了一些有利于勞工階級的事情,比如積極救濟失業、改善社會福利。
1917 年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一直處在西方大國的封鎖之中。基于同樣的社會主義信念,工黨執政之後,立刻承認了新生的蘇聯政府,為之打開了一扇與西方交流的窗戶。
布萊爾雖然出身中産家庭,但他生活的德漢姆地區有很多煤礦,年輕的布萊爾目睹了勞工的盛大聚會,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思想。這是他與父親背道而馳,加入工黨的誘因。
6
憑顔值逆襲
布萊爾加入時,工黨正處曆史的低谷。他作為一股新生力量,成為黨的希望。他的成長過程,也是工黨逐漸走出低谷的過程。當他與政治盟友戈登布朗達成一緻,實際上也鏟平了他成為工黨一号人物的最大阻礙。
當他登上政壇塔尖,年輕英俊的布萊爾,像一道陽光照進英國人的眼睛。就像當年美國人描述吉米卡特總統:
“和善的吉米卡特從國會山斜坡上的豪華大轎車中鑽出來,與他漂亮的妻子攜手沿着賓夕法尼亞大道一路走來,陶醉在人們的歡呼聲和明媚的陽光中。經過勾心鬥角的水門事件時代,一股開放和樂觀主義清風似乎吹進了美國人的生活,這是個美妙的時刻,可以說後無來者。”
10幾年來,英國人已經厭倦了保守黨。布萊爾的适時出現,令人興奮。1997年的大選,還沒開始,工黨似乎已經穩操勝券。
但保守黨并不是毫無機會,在首相梅傑治下,英國的經濟前所未有的好,失業率創曆史新低。他們希望像逆襲的小州長克林頓一樣,提醒大家“經濟,經濟才是重點”。
7
太陽報突然反水
布萊爾也在學克林頓。
1996 年,聖誕節,曾兩次幫助克林頓競選成功的競選專家喬治·斯特凡諾普洛斯為布萊爾制定了5大競選政策:
一、發揮夫人的作用,她要像賢妻良母而非望夫成龍的野心家;
二、讓孩子們參加進來,同意報紙登了他的全家福照片;
三、在公開場合多提過去所受過的苦難;
四、談一些有關足球、音樂等話題;
五、利用一切機會攻擊保守黨人。
競選過程遠比想象中順利,布萊爾像赢得黨内選舉一樣,關鍵時刻,媒體輿論再次決定了局面。
布萊爾得到媒體大亨默多克的賞識。默多克本來反感工黨的社會主義色彩,但梅傑的優柔寡斷更令他失望。大選即将開始前,本來支援保守黨的默多克的太陽報突然反戈一擊,稱梅傑是名正人君子,他已經盡力了,暗示保守黨是強弩之末,轉而帶風向支援布萊爾。在太陽報的帶動下,所有的報紙皆轉向支援工黨。
年輕的社會主義者布萊爾,終于讓工黨在18年後,再次入主唐甯街10号。他的政治盟友戈登布朗成了他的财政大臣。10年後,2007年6月27日布萊爾辭職,戈登布朗繼任首相。這大概就是當年在倫敦小飯館裡,他們達成的10年之約。
布萊爾任首相期間,有兩件事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做美國跟屁蟲,被諷刺為小布什的卷毛狗;另一件事,是極力推動上議院改革,要求廢除貴族席位世襲。
利奧.布萊爾,成為一名律師後,加入了保守黨,一度在政治上胸懷大志,可惜1963年一場大病,失去了語言能力,這對于律師和政客來說,是一場緻命打擊,從此斷絕了政治生涯。那年布萊爾10歲,目睹了父親的壯士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