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在康熙皇帝“一廢皇太子”後,一場轟轟烈烈的“百官舉薦新太子”運動就此展開,上至六部九卿的官員,下至地方督撫一級的封疆大吏,紛紛上疏保舉自己心儀的皇子為新太子。

這個時候上書房的三位閣臣,對于此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狀态。

佟國維和馬齊,這兩位滿洲官員,不僅堅定的選擇支援八阿哥胤禩,并且在暗中進行積極的串聯,到最後已經發展成為了毫不避諱的以上書房的名義,向康熙上奏保舉胤禩的聯名折子,給予了八阿哥胤禩以重要支援。

至于張廷玉,這個時候他非但沒有像佟國維和馬齊一般,在舉薦新太子的問題上表現出異常的活躍和興奮,甚至可以明顯感覺到,整個上書房似乎隻有他無心于此事,也隻有他繼續全身心的署理着朝局政務,完全将自己置身于事外。

當佟國維與馬齊要張廷玉在保舉八阿哥胤禩的聯名折子上署名的時候,他對此予以了拒絕,并表示要上一個密折。

而這份密折的内容便是,保舉已經被康熙廢黜了的胤礽,重新來做皇太子。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張廷玉如此做法可謂是将自己置于一個非常特殊的境地。

胤礽是被康熙廢黜的,這樣的做法必然會被人描繪成為是質疑康熙;在所有朝臣,特别是上書房的其他兩位閣臣佟國維和馬齊,均上疏保舉八阿哥胤禩為新太子的時候,張廷玉保舉卻在保舉已經被廢黜的胤礽,也是将自己至于群臣的對立面,未來更将陷入不利的輿論環境之中。

然而,張廷玉卻是頂住壓力、堅持保舉胤礽的想法,當然這其中除了張廷玉自己本身的考量外,還是在配合康熙下的一盤“大棋”。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燒掉肖國興的證詞,張廷玉已然得知了康熙對于胤礽的看法。

刑部發生了“以錢買命”的荒唐冤案,太子胤礽是難辭其咎,而康熙也用讓八阿哥胤禩和十三阿哥胤祥公共審理這次刑部冤案的方式,希望給胤礽提一個醒,并且以此作為檢討。

然而,令康熙沒有想到的是,胤禩借着這次機會,連夜誘審太子親信肖國興,并将太子胤礽此前的作所作為全部套了出來,形成了一份證詞,又急忙送給了康熙。雖然康熙知道胤礽平時有着諸多違法亂紀的行為,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通過肖國興的證詞,讓康熙看到了胤礽是如此的不堪,進而對其是大失所望。

于是康熙徹夜難眠,來到上書房,看到了在通宵達旦工作的張廷玉,并将肖國興的證詞給張廷玉看,然而,張廷玉竟當着康熙的面燒掉了這份證詞。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張廷玉之是以如此,一方面是出于保護自己的角度,他不希望将自己介于康熙與太子胤礽的沖突之中,這對于他來說無疑是非常危險的;而另一方面,這也是他作為一介閣臣,對康熙負責、對朝廷負責的表現,他也不希望因為胤礽被廢而出現朝堂動蕩的局面。

是以,張廷玉選擇将太子胤礽的這份罪證銷毀,同時這也相當于是在勸谏康熙,要從大局出發,再給胤礽一些時間和機會。

此時的康熙通過張廷玉的舉動,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于是便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

“張廷玉,你的苦心朕知道了,你說你兒子的病很難好了,朕這個兒子的病隻怕也是很難好了呀。我們各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吧。”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也正是這樣的一句話,康熙将自己對于胤礽的态度已然表達了出來。

一來,康熙認為自己的兒子胤礽,與張廷玉的兒子一樣,都是病了。隻不過,張廷玉的兒子是身體上的疾病,而胤礽的病是在心裡,是心中的疾病。

二來,盡管康熙對胤礽有着諸多的不滿,但是他給胤礽的評價是“病”了,盡管“病”的很嚴重,但是還沒有走到“死局”,隻是此時的康熙對其是無比失望罷了。

三來,盡管胤礽的“病”是“很難治”,但是這個時候的康熙并沒有放棄胤礽,仍舊是對胤礽抱有着希望,并且對于“醫治”胤礽,有着自己的一份決心。

而在張廷玉燒掉肖國興的證詞,康熙并沒有對其有所懲罰來看,說明張廷玉的行為得到了康熙的認可與贊同,換句話說,即便張廷玉不這麼做,康熙也不會拿着這份證詞來說事情。

隻不過,張廷玉替康熙完成了他想要完成,卻又有着諸多顧慮的事情,也算是幫了康熙一個大忙,而康熙對于張廷玉也有了更多的信賴與更高的評價。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熱河“兵變”,張廷玉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得到了康熙的确認。

熱河秋闱期間,事情的發展正朝着不利于太子胤礽的方向進行着。

先是康熙有意識的打壓胤礽,擡舉其他皇子,特别是八阿哥胤禩,頗受康熙重視,而這也引發了胤礽的擔憂。随後胤礽與康熙妃子鄭春華偷情被康熙抓個正着,無疑讓胤礽陷入到了巨大的恐懼之中,隻得在十三阿哥胤祥的陪伴下,暫且躲避了起來。而這時,太子親信淩普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率兵包圍了康熙在熱河的行宮,在此敏感時刻,淩普的這一舉動更加是讓人浮想聯翩,瞬間人們覺得這是其與太子胤礽密謀的“兵變”。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胤礽處在了一個極為危險的境地以及非常不利的輿論環境之中,并且還将一份十足的緊張感帶給了康熙。

于是,在這樣的危局的時刻,康熙趕忙采取了一系列補救措施,希望盡快将事态平息,同時也就此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就此廢黜。

然而此時,就當所有人為局勢趨于穩定而放松下來的時候,隻有張廷玉表現的是更加的焦慮與不安,他對康熙說:

“微臣此時擔心的倒不是廢黜太子,而是怕是以而引來奪嫡之争,蕭牆之禍!”

随後張廷玉接着說:

“太子縱有千般不是,但是有一點,微臣是萬難相信,那就是太子調兵之事。他有這個心機,可絕沒這個膽量。皇上,微臣以為,那張調兵的手谕……”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張廷玉的這番話成功提醒了康熙,使得康熙也在審視當晚所發生的的一切的同時,也重新對胤礽有了審視,再加上康熙他“知子莫如父”,胤礽又是他從小培養長大的,穩定下情緒的康熙也就此确定,胤礽時遭到了構陷,而他絕沒有帶兵“叛亂”的事情。

可以說張廷玉用自己的冷靜與嚴謹,不僅幫助胤礽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同時也是給康熙提供了一個莫大的台階,讓他能夠為反悔之前廢黜太子的決定,找到了合理的理由,至少在康熙的心裡,這個結算是解開了一半。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康熙與張廷玉之間的“雙簧”,從此時此刻,便正式上演了。

當察覺這份手谕有假的時候,康熙準備徹查,同樣為張廷玉所阻攔,而康熙也瞬間明白,這個時候斷不可徹查此事。一來,局勢尚未穩定,如果不能及時的将事态平息,反而去節外生枝的話,局面很有可能會再度的一發不可收拾;二來,既然已經确定是假的,那麼在沒有查到主謀的情況下,淩普等人會背負巨大的壓力,很有可能會從“假兵變”演化成真的兵變。

于是,康熙将手谕和兵變的事情放在一邊,着手處理皇子們内部的沖突,具體說來,就是要打擊那些觊觎皇太子之位的皇子們。

康熙将目标放在了兩個人的身上,一位就是想要殺掉胤礽,“除去慶父之憂”的大阿哥胤褆,另一位就是誘審肖國興,被康熙得知後大罵“其心可誅”的八阿哥胤禩。胤褆,由于被三阿哥胤祉檢舉揭發用“魇鎮”詛咒皇太子,進而為康熙下旨削宗奪爵、圈禁終身。而對于胤禩,康熙則想到了用“百官舉薦新太子”的方式來對其以及其整個政治集團予以打擊。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對此,回到北京後的康熙使出了一招連環計。

第一步,将假手谕一事徹底放下不查,并且除了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十三阿哥胤祥外,其餘皇子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安然回到北京,進而營造一片相對祥和而又穩定的局面。

第二步,抛出“百官舉薦新太子”,讓朝臣進行參與,打着“收集朝堂意見”的旗号,就此摸清八阿哥胤禩集團在朝中的影響力。

第三步,對于江湖術士張明德所說的“八大王”、“王上加白”等荒謬言論,不僅沒有懲罰,反而用“民意”加以誤導,繼續讓八爺黨集團不斷的“瘋狂”起來。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第四步,放出十三阿哥胤祥,幹擾局勢,将一些“牆頭草”和“騎牆派”區分出來。

第五步,宴請佟國維,用重用隆科多完成佟家權力内部交換的方式,争取佟國維對八阿哥胤禩進行“反水”,就此實作“反戈一擊”。

第六步,張廷玉力挺自己複立胤礽的主張,并且借着張廷玉的“雙簧”搭台,繼續與佟國維唱完這出“苦肉計”演出,進而實作對于八阿哥胤禩本人以及整個八爺黨集團的打擊。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由此可見,張廷玉便是康熙整個計劃的重要參與者與執行者,并且承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當朝堂上的衆多朝臣都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場“政治站隊運動”中的時候,特别是就連佟國維和馬齊也是深陷其中而再無心其他政事的時候,需要有張廷玉繼續維持朝局事務,保證國家上下事務的有序進行。

其次,如果康熙想要複立胤礽,卻得不到朝堂上的支援,必然局面會非常的尴尬,甚至即便他想要獨斷專行,也會面臨着巨大的輿論阻力。但是,有張廷玉這樣一位上書房的閣臣支援,局面則全然不同。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再次,張廷玉不僅是在力挺、支援康熙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張廷玉還可以抗下一份反對與罵聲,進而将朝堂上的焦點轉移,分擔康熙身上的壓力。是以佟國維在朝堂上可以大罵張廷玉予以發洩,但是同樣的事情佟國維斷不敢對康熙來做,而佟國維罵張廷玉罵的越兇,那麼康熙則會批評胤禩批評的越狠,這反而是康熙想要看到的。

最後,盡管張廷玉的保舉胤礽的舉動與朝堂上大多數官員們的意見相左,然而這正恰恰迎合了康熙的内心所想,而這也使得此事之後,張廷玉不僅不會為朝臣所記恨,相反,将會有更多而朝臣會觀察并且跟随張廷玉的想法去迎合康熙皇帝,而康熙則可以通過張廷玉來統一朝堂上的聲音,也算是為此後的朝局穩定做着準備。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當然,積極配合康熙完成這次“雙簧”,張廷玉同樣獲得了豐厚的政治利益回報。

一方面,在佟國維緻仕離朝、馬齊被降級後,張廷玉成為了當之無愧坐上了上書房的頭把交椅,成為了朝臣百官之首,權勢與地位顯著提升;另一方面,他更加得到了康熙的信任與重用,更是被康熙時刻置于保護之下,使其安然度過了康熙、雍正兩朝。

而從張廷玉本身而言,他對于康熙有着絕對的忠誠,對于朝廷的大局有着非常情形而又宏觀的認知,即便是從處于對康熙、對朝廷乃至對于整個大清王朝有利的角度來說,他也會積極支援配合康熙演好這場“雙簧”。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結合其在雍正朝時期的表現,特别是其建議雍正殺掉年羹堯、以及在八爺黨逼宮時據理力争等事件來看,如果不是得到了明确的訓示或者有信心獲得帝王的絕對支援,張廷玉也不會像這般如此公開而又堅定的與絕大多數朝臣唱着反調。

而這也更加說明了這是康熙與張廷玉的一場從一開始就已經策劃好的“陰謀”所在。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最後也要特别說明一下,曆史上的“九子奪嫡”期間,也有過一次“舉薦新太子”的會議,目的也是為了給複立胤礽造勢,隻不過這次會議之中,佟國維、馬齊、張廷玉都是不在其中的。

佟國維和馬齊因為自始至終都極度厭惡胤礽,因而被康熙主動排除在了會議名單之外,至于張廷玉,這個時候他正在家中“披麻戴孝”,為自己的父母守孝,并不在北京,況且以他當時的官階和地位,更是沒有資格參加如此“進階别”的會議。

當然,會議的結果依然是康熙力排衆議,決定複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隻是過程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支援康熙,所有滿漢大臣支援的都是八阿哥胤禩,令康熙是氣憤不已。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而不管是曆史上,還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胤礽在被複立為皇太子後,其荒誕不羁的表現沒有絲毫的改變,反而是愈演愈烈,最終康熙決定将其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廢黜。從此胤礽離開了政治舞台,而他也徹底辜負了康熙的一番苦心,康熙為了培養胤礽而耗費的半生心血也就此付之東流。

雍正王朝:張廷玉舉薦胤礽為“新太子”,原來竟也是一出雙簧大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