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擁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而且這五千年曆史中,我國的文化沒有斷過,這使得我們的很多東西都連續的繼承了下來,是以我國現現存的曆史文物和文化遺産,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我國擁有的文物大多都非常珍貴,如後母戊鼎、越王勾踐劍等,它們不但年代久遠,而且還有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是考察我國古代的生産水準和文化水準的重要依據,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不少文物流失了。
下面這4件文物,都是我國頂級國寶,價值不菲,而且還具有很深的曆史文化價值,但由于一些原因,至今下落不明。

一、九鼎
九鼎是夏朝的奠基者夏禹鑄造的一件寶物。當時夏禹建立王朝後,将天下分為了九州,同時他指令各州州牧向他貢獻青銅,然後讓工匠用這些青銅鑄造了九鼎。在鑄造九鼎的過程中,工匠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都镌刻在了鼎身上,是以九鼎也成了天下的象征。
至此以後,九鼎也成了中國的代名詞,象征着至高無上的皇權。由于九鼎象征着權力,是以後世君主很重視它,它也成了夏、朝、周三朝的傳國之寶。戰國時期,周王室衰落,諸侯國強大了起來後,有了取代周王室的野心,是以秦、楚等國還興師到周王城洛邑去求鼎,目的是得到九鼎取代周王。
九鼎是非常珍貴的曆史文物,但至今下落成謎。
《封禅書》記載:“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秦滅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時,九鼎已經消失了。《漢書補注·郊祀志》有兩種記載:一是九鼎被周王室銷毀,鑄成了銅錢。二是九鼎被沉沒在了泗水之中。
九鼎是一個鼎,還是九個鼎,曆史中也沒有記載,是以至今存有争議。
二、秦始皇玉玺
秦始皇滅掉六國,建立秦帝國後,認為他的功勞已經超過了他之前的所有王,是以不滿足“王”這個稱号,他選擇三皇五帝中的皇和帝二字來自稱。同時,他還讓李斯刻制了玉玺,用來作為皇權的象征。
李斯将大名鼎鼎的和氏璧雕刻成了玉玺,并在上面雕刻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使它成為了“皇權天授、正統合法”的信物。曆代君主都很重視玉玺,它也成了人們争奪的對象,有了玉玺,就相當于“受命于天”,可以理直氣壯地做皇帝,否則就是“白版皇帝”,稱帝底氣不足。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并沒有傳千世、萬世,而是二世而亡,是以秦始皇玉玺也很快落在了他人手中,後來又幾經易手,傳到唐朝,但由後唐末帝李從珂弄丢了,至此秦始皇玉玺下落不明,失去了蹤迹。
三、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是“書聖”王羲之的代表作。晉穆帝永和九年,謝安、孫綽等一衆名士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了一場風雅集會,他們一起飲酒賦詩,最後将所創詩作抄錄成集,并讓王羲之為其作序,這才有了大名鼎鼎的蘭亭集序。
由于王羲之的書法成就斐然,是以他的蘭亭集序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蘭亭集序也是我國書法作品中的巅峰之作,足以和清明上河圖等媲美。蘭亭集序因為擁有着很高的藝術價值,是以後世文人墨客對它愛不釋手。同時也有不少皇帝對蘭亭集序興趣濃烈,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就很喜歡蘭亭集序。
李世民因為喜歡蘭亭集序,是以在他死後,将其作為陪葬品帶到了地下,但後來的盜墓者沒有在李世民墓中找到蘭亭集序,是以蘭亭集序也成了下落不明的寶物。
四、九龍寶劍
乾隆是一個文人皇帝,很喜歡賦詩作畫,并且他在這兩點上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同時乾隆也是一個收藏家,在他在位的六十年時間,收藏了不少寶物,其中著名的就是九龍寶劍。
乾隆在死後,也将九龍寶劍帶到了墓穴中,後來乾隆墓被孫殿英所盜,九龍寶劍也落在了孫殿英手中。孫殿英的盜墓行為讓他捅了馬蜂窩,引起了滿人的嘩然,溥儀等人要求民國政府嚴懲孫殿英。
孫殿英為了避免民國政府責怪,托戴笠将九龍寶劍送給蔣介石,但戴笠給自己留了下來。後來戴笠所乘飛機失事,他也在那次事故中喪生,自此九龍寶劍下落不明。但也有一種說法是,九龍寶劍在飛機失事的事故中也一并被燒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