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閻錫山自創“手榴彈王”,炸得小鬼子人仰馬翻,戰士們心裡樂開花

中國在抗戰爆發之前,其實仍然要算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對比日本一個十分先進的工業國家,顯得有心無力,在當時中國的兵工廠也隻有有限的那麼幾個,除了蔣介石國民政府以外,當時東北兵工廠在1931年就已經落在日本人手中,剩下的也就隻有四川、山西等幾個有限的兵工廠。

閻錫山自創“手榴彈王”,炸得小鬼子人仰馬翻,戰士們心裡樂開花

要算起來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在當時是僅次于國民政府的一家兵工廠,雖然比不上東北兵工廠,但太原兵工廠作為閻錫山心頭肉,一直投注了巨大的心血,自上世紀二十年代閻錫山執掌山西以來,太原兵工廠的生産一下子翻了幾倍,日産不但能有幾萬發子彈,而且還能生産沖鋒槍,精明的閻錫山還特别發明創造了自己的口徑,使得購買自己槍械的軍閥隻能用自己生産的彈藥。

閻錫山自創“手榴彈王”,炸得小鬼子人仰馬翻,戰士們心裡樂開花

但說起來閻錫山在武器裝備上搞發明創造不是一次兩次,主要也是為了契合國情,以及當時生産的需要,雖然太原兵工廠能夠生産不少的裝備,但是也僅僅隻是局限于輕武器,後來太原淪陷以後,太原兵工廠也跟着一塊遷移到了川陝,使得生産效能大大的減退,原先能夠生産的迫擊炮和榴彈炮就越來越捉襟見肘。

閻錫山自創“手榴彈王”,炸得小鬼子人仰馬翻,戰士們心裡樂開花

在士兵心目中,除了人手一杆槍以外,實際上還比較注重的一個武器是手榴彈,作為一款近戰武器,手榴彈的戰術在14年的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有限的武器裝備下,手榴彈往往能發揮出奇效,即便是在日軍的聯隊日志中,也無數次地提到中國軍隊使用手榴彈的戰術,使得他們防不勝防,是以盡量防止于中國軍隊短兵相接。

閻錫山自創“手榴彈王”,炸得小鬼子人仰馬翻,戰士們心裡樂開花

閻錫山針對日軍九七式手榴彈的特點,别出心裁創造出來另外一種“手榴彈王”,我們都知道一般手榴彈其實隻有一斤重,便于攜帶,但是閻錫山這個手榴彈王重量卻有九斤重,而且還圓不溜秋的,遠不如手榴彈好用,而且有木柄也能仍得更遠,戰士們一看到這種手榴彈就發愁,這玩意在戰場上一旦扔不出去,那麼還不把自己炸了。

閻錫山自創“手榴彈王”,炸得小鬼子人仰馬翻,戰士們心裡樂開花

其實閻錫山本人有着自己的打算,這種手榴彈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扔準備的,而是用來滾的,在抗戰中,由于日軍是進攻的一方,中國軍隊由于沒有重武器,隻能憑借堅固的要塞和地理環境防守,而高聳的山丘就成為這種武器的用武之地,這種手榴彈的自重很大,順着山坡就行,即便不炸,一個9斤重的手榴彈,砸在腦袋上,加上動能也能砸的小鬼子腦袋開花,而且據說這種手榴彈爆炸的威力和一門山炮差不多,在那個年代裡面,算是一款抗日神器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