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朱元璋重典治貪:貪墨60兩就要處斬!明朝60兩相當現在多少錢?朱元璋辣手治吏,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臨終遺言:不貪全家餓死!“犯官”戴罪判案,并不是什麼新鮮事,朱元璋就幹得得心應手!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朱元璋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草根皇帝”,深知底層百姓之苦,是以,對于懲治貪官,下手最重,也最狠。朱元璋出身農家,自幼家貧,為了混口吃的,他給地主放過牛,還到寺廟做過和尚,父親死後,甚至無錢、無地安葬,典型的“一窮二白”。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造成朱元璋們生活窮困的根源,是源于元末的腐敗統治。據史料記載,元末“内外諸官皆安于苟且,不修職事,惟日食肥甘,因循度日,凡生民疾苦,政事得失,略不究心。官貪吏污……不知廉恥之為何物。”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深受貪官為害之苦的朱元璋,擁有天下後,他總結了元朝滅亡的教訓,其中,最令他痛恨的就是這官貪腐。朱元璋不止一次地告誡朝臣:“吏治之弊,莫過于貪墨。不禁貪暴,則民無以遂其生。”

朱元璋對于A錢決不姑息,對于A錢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直接判死刑,他下的聖旨中寫道:“凡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待。”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那麼明朝的60兩銀子放在今天是多少錢呢?根據史料記載:“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明代的一石約等于現在95公斤,一兩銀子等于二石,一兩銀子能買190公斤大米,我們就算200公斤,六十兩銀子可以買12000公斤大米。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我們現在的普通大米價格在每斤兩元左右,我們按照兩元一斤來算,12000公斤大米要24000元。是以朱元璋時期的六十兩銀子約等于現在的2.4萬元人民币。

是以,當年隻要A錢2.4萬元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朱元璋統治時期,堪稱大明最清廉的時代,貪官污吏大大減少,這些都離不開他懲治貪官污吏的雷霆手段。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雖然朱元璋的殺意隆隆,但是,天下貪官卻如遍地野草,“燒不盡、吹又生”,面對那些不怕死的貪官,朱元璋的手段也越來越殘酷、越來越駭人。皇帝對于懲治貪官的方法可謂之“無所不用其極”,他采取懲治貪官的方法也可謂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比如“剝皮揎草”,就是明朝法律《大诰》中的一種酷刑。另外,朱元璋還創造性的發明了“錫蛇遊”,這種刑罰極為殘酷,先将錫燒融了,然後掰開犯人的嘴,強行将錫液灌下去,瞬間把犯人的五髒六腑融化了,讓人痛苦而死。

隻要是A錢,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就是朱皇帝自己的親屬、和朱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公侯大臣們也同樣會嚴加懲處。到洪武十九年年全國十三個省,從府到縣的官員很少能做到滿任,大部分都被殺掉了。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間,僅處死的貪官就有十五萬之多。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朱元璋懲治貪官決心之大,信念之堅,古來少有,對當時貪贓枉法之徒雖然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但是,卻難禁絕。由于人犯實在太多,朝中的人手不夠用,輕罪或是重罪還未及處死的官員,都得戴枷上班理事、審案。是以說,“罪犯”坐堂判案,并不是什麼新鮮事,朱元璋就幹得得心應手。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朱元璋的反貪手段嚴苛殘酷,使得官場風氣逐漸好轉,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肅清了吏治。但是,他的這種做法,也飽受後來人诟病。他下如此重手,也沒能禁絕貪腐,這與朱元璋的制定的官員福利待遇超低也有着莫大關系。

明朝時期,官員的工資異乎尋常的低,甚至還比不上當時的一部分農戶。明朝的縣令,一年的俸祿隻有一萬塊錢,一個月還不到900塊;即便是朝中的一品大員,一年也隻能拿到九萬塊,還沒有宋朝一品大員一個月的工資多。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明朝并不窮,錢都去哪兒了呢?原來,朱元璋上台之後,将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不允許王府經商務農,每年從國庫撥出大把的銀子來養活他們。随着子孫繁衍得越來越多,國庫也難負擔,自家子孫都養不活了,哪還有餘錢來改善朝臣與地方官吏的待遇呢?

在朱元璋手下當差,就得有“吃草吐奶”的奉獻精神,不貪不占,否則,就難免成為刀下亡魂。官員也是人,他們也得養活自己的家小,是以,雖然朱元璋殺人的刀磨得很鋒利,但是,依然有不少官員為了生計铤而走險。

朱元璋治貪手段那麼殘酷,貪官為何殺不完?貪官:不貪全家餓死!

據有關文獻記載,有一個明朝貪官,臨刑前,在刑場上嚎哭不止,說自己是不得不貪,不貪家小就要活活餓死了。橫豎都是個死,與其做個餓死鬼,不如做個飽死鬼。這雖然隻是野史演繹,但是,反映的也是明朝一部分官吏的普遍心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