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掃除六國第一次建立大統一王朝,并開始稱為“皇帝”。一直到公元1912年溥儀下诏退位,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宣告滅亡。在這2000多年的時間裡,一共出現了494位皇帝。其中大部分到如今已是籍籍無名,隻有4位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出生地在當時的邯鄲廓城,是秦莊襄王的中子。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年僅13歲的嬴政被立為了秦王。不過當時執掌朝政的人是呂不韋,一直到秦始皇21歲時舉行了成年禮後,才将大權讓給了嬴政。
嬴政掌權後,在朝中迅速的掀起了政治鬥争,公元前237年,嬴政免除了呂不韋的相職将其放逐到了巴蜀。廓清朝野之後,待時機成熟,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第一次完成了統一大業。
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之後,随即統一貨币、度量衡,築起“西起臨洮,東止遼東,蜿蜒一萬餘裡的長城、修秦直道,沿用了2200多年的時間。促進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具有着十分重大意義。可以說秦始皇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譽為千古一帝。
漢武帝劉徹
人們提到漢武帝的時候,往往會連帶着稱呼他為漢武大帝。他的名聲甚至比漢朝的開國君主劉邦還要更加的響亮,漢武帝劉徹出生于公元前156年,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他和秦始皇很像,一直到公元前135年,窦太後去世,漢武帝才真正的掌權。
經過了文景之治的漢朝已經是相當的富饒,有着這一基礎,漢武帝掌權後既開始對匈奴發起戰争。在衛青、霍去病等傑出将領的指揮下,漢軍收取了河西,封狼居胥山,以臨瀚海。雄視西域三十六國。攻滅大宛諸國。在漢武帝在位期間中國領土疆域幾乎擴大了一倍,漢武帝也是以被稱之為“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
中國如今曆史上曾出現過兩萬多種姓氏,流傳至今已經有五千多種。其中李姓的人口達到了9000多萬,一度是中國的第一大姓氏。李姓之是以能有如今的規模離不開,唐朝分封制度的發展,而唐朝的興盛又是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的。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奪取了大權,并在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在位期間,實作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
清聖祖康熙
康熙算是離我們比較近的一個皇帝了,他出生于1654年。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整整61年,是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在位期間平三藩,三征噶爾丹鞏固一統。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不過康熙是不是千古一帝,也是最具争議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