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馬斯克110億美元稅款說起|E聞美政(附音頻)

《紐約時間》出品

歡迎轉載,請規範署名,添加公衆号名片

音頻專欄 | E聞美政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紐約時間》立場。

第 303 篇

從馬斯克110億美元個稅說起

從馬斯克110億美元稅款說起|E聞美政(附音頻)

By | Eric

馬斯克在去年年尾表示,他這一年的聯邦稅款将會達到 110 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州稅 20 億美元。這個數字基本上是準确的,這是美國曆史上最高的一筆個人所得稅。一個個人,需要向國家繳納 110 億美元的稅款,這合理嗎?(也許我們問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馬斯克的收入并不來自工資,而是來自股票期權。簡單說,就是在過去的某一天,特斯拉作為公司,和馬斯克作為個人所簽訂的一個契約。這個契約規定,如果馬斯克能夠讓公司在未來某天實作某些特定的目标,比如銷售達到 100 萬輛,利潤達到多少等等,那麼馬斯克就可以以契約制定時的價格,獲得一定數額的特斯拉股票。比如說, 2021 年,馬斯克獲得了在 2012 年簽訂的股票期權,那麼他就可以以 2012 年特斯拉股票的價格獲得股票。這部分股票在目前市場價格下,就被算作是馬斯克的收入。這部分收入的稅率,當然是最高一檔的個人所得稅,40.8%,這就是這個天價稅款的基本來由。

這會給人一個本能的沖擊,為什麼一個個人的稅款,可以達到如此高的水準?當然,這是因為馬斯克的收入很高。一般估計,他在 2021 年的資産增值大概是 1210 億美元。那麼稅收實際上隻占到他資産增加的 10 % 左右。這樣看似乎又太低了。

這裡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憑什麼收入高的人就一定要交更多的稅?這其實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目前各國都在施行階梯稅率。越富的人,交稅比例越高。誠實地說,美國政府的收入,基本上都來自富人。美國大約有一半的人,由于收入過低,是不需要付個人所得稅的,而收入最高的 10% 的人群,承擔了美國聯邦政府 70% 的個人所得稅。而他們卻同時因為收入太高,而無法享受很多政府的福利。這相當于富人在用稅款向窮人支付更多的福利。

有一種說法是,富人因為擁有企業和地産,進行貿易或者更為頻繁地使用政府資源,是以需要付更多的稅款。但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即使富人使用的公共資源多了一點,也絕不可能多到需要承擔所有的稅款,甚至還需要承擔窮人所享受的政府公共資源。是以,富人享受更多的公共資源,這僅僅是很小的一個方面,是無法覆寫富人超高稅收這一現實的。

這似乎隻能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解釋。我們不能讓一部分人太過富裕,而另一部分人太過貧窮。但這一原則很明顯會和個人自由和個人權利相沖突。無論是所謂的自由主義之父,英國早期的思想家約翰洛克,還是現代的自由主義哲學家羅伯特諾齊克,甚至包括偉大的經濟學家和哲學家亞當斯密,他們都認為私有财産擁有的正義性,來自勞動的注入和自由交換。我在一塊土地上注入了勞動,那麼這片土地上的出産就屬于我。我用我生産的産品來交換你的牛,如果這一交換是雙方自由自願的情況下達成的,那麼我擁有你的牛,也就是合理合法的,是具備正義性的個人财産擁有。

是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諾齊克甚至認為政府搞階梯式稅收,收取一部分人更高比例的稅款去養另一部分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制勞動。請注意,這在邏輯上是完全說得通的。我馬斯克用我天才的大腦和管理能力,制造出廣受歡迎的産品。人們不但是自覺自願,甚至是蜂擁而至地來搶購我的産品,那麼我獲得的收入,難道不是具有完全的合法性的嗎?為什麼政府要剝奪我高達 110 億美元作為稅款,用來補貼窮人呢?馬斯克并不欠窮人什麼,事實上他的财富來自于自己對社會做出的貢獻,是在市場中,自由自願交換得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階梯式稅收,10% 的富人繳納 70% 的稅款,這确實是一種強制性的财産剝奪。按照自由主義的觀點,這是不合适,或者說非正義的。

但是,這裡請注意(較為燒腦的部分來了)。我們所謂的正義和非正義,實際上建立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之中,并沒有一個什麼天定的正義或者非正義。古代的農民對貴族的人身依附,貴族負責保護農民的安全,農民放棄自己的獨立人格和權利成為貴族附擁,這在當時就是正義的,而現在則被認為是不正義的。我們今天的很多正義觀念,也許在将來也會被颠覆。這本身沒有問題。

那麼,在洛克、斯密的時代,他們還沒有現代工業時代生産方式的生活經驗,他們基于自由交換的私有财産正義性原則,本身和現代生活是有經驗基礎不同的。諾齊克是一名偉大的哲學家,他後期也對自己的觀點做出過一些修正,但總的來說,諾齊克并沒有抓到正義問題的本質(這是他和羅爾斯的一個很大差別)。這裡的本質是,生産方式改變了。

工業時代之前我不去讨論了,因為那是完全另一套價值體系,也建立在另一套生産方式之上。工業時代的特點是什麼?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當然,工業時代的特點首先是機器。機器生産和人手工生産的一個本質性差別是:機器可以大大降低重複勞動的成本。手工打五把鐮刀的時間成本,是打一把鐮刀的五倍,無論你如何改進工藝,這個比例基本上是不變的。但一旦使用了機器,機器生産100 把鐮刀和生産 10000 把鐮刀,單把鐮刀的成本就完全不一樣了。機器可以大幅提高生産效率,尤其是在重複勞動(非創造性勞動)上優勢巨大。機器多生産出來的鐮刀拷貝copy,成本非常低廉,就完全可以擠占掉所有手工打鐮刀者的生存空間。

我最愛舉的一個例子是錄音機和唱片技術的發明。這是發生在現實曆史中的例子。

在這項技術之前,任何地方都可以有自己的歌手和音樂,他們都可以生存,甚至受人歡迎,過得不錯。但是當唱片發明之後,聲音也出現了拷貝。之前你要聽到全國最好的歌唱家的聲音,成本極高,你得旅行到她所住的城市,花大價錢出席她的演唱會。而一旦有了聲音的拷貝,隻需要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聽到她的聲音。本地二流歌手的生存空間立刻被擠壓了。如今歌手這個行業,出名的和不出名的收入完全天差地别,而一個國家也隻有少數幾個非常出名的歌手。

再往後,為什麼微軟這種軟體行業的公司會突然從一個小辦公室發展成為了世界首富的公司?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軟體的複制幾乎不需要成本了。而且軟體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甚至連運輸成本都降到了幾乎為零。

為什麼我這裡特别強調拷貝的力量?因為大量極低成本的拷貝,很快就能把最好的産品以最低的價格,送到最多的人手上。請注意,每一筆交易都是自由自願的,但交易的買賣雙方比例發生了大幅改變。原來是一個打鐮刀的鐵匠服務于一個村子裡的五十個男人;現在變成一個設計軟體的比爾蓋茨服務于幾億使用者,這種生産相對于消費的超級濃縮,導緻了一個情況,而我相信這種情況是洛克和斯密無法想象的,這就是自由自願交易的财富,全部向少數幾個生産商集中。隻要工業生産方式,以及其後的更新版資訊産業的生産方式不出現根本性改變,這種集中的趨勢,隻會越來越快。

以色列曆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曾經說,“将來的世界不需要那麼多的勞動力”。事實上,他說的情況在工業時代一開始就發生了。在早期資本主義時代,勞工相對于資本來說嚴重處于劣勢,就是因為世界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是以在市場調節之下,勞動力的價格變得非常低(這顯然不是什麼資本家的剝削)。

有人說,企業主的收入高,是因為他們承擔了風險,這本身沒有問題,但風險本身依然不足以說明為什麼企業主的收入數百倍甚至上萬倍高于勞工。企業主收入更高,本質上來自于工業化生産模式,超低成本的拷貝可以使得一個企業主實際上是在服務于很大一群人,而勞工卻隻能服務于一個企業主。這種買賣雙方市場比例的嚴重失調,是導緻我們收入差距巨大的最底層原因。

這種差距導緻了一些社會動蕩,比如共産主義的産生,勞工根本不和你玩這種遊戲了,全面禁止私有财産,我們重新按偉大領袖的意志配置設定财産。這被認為是一種不太成功的嘗試,事實上西方世界也接受了這個教訓,适度地通過政府二次配置設定的方式,将富人集中的财産,分一部分給窮人。

是以我們目前使用的二次配置設定,階梯式稅收,本身隻是一個見招拆招的現實的對應方式。很難找到一個合理的政治理論來為這種“劫富濟貧”找到解釋。我們隻是為了現實地避免過大的貧富差距造成社會動蕩。是以,這個比例調節的依據,隻能是現實的貧富差距,而缺乏一個說得過去的,邏輯自洽的财産所有權的理論。是以在本文一開頭,我就說,問“這個稅收是否合理”,問題本身就可能是錯的,因為這裡根本還不存在一個适應目前生産方式的财富配置設定理論。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這種奇怪的超低成本拷貝現象就一直在人類社會中制造着連綿不斷的抱怨和相應的解釋。但直到今天,我認為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财富配置設定模式。洛克和斯密的理論顯然是不适用這種過度集中的生産模式的,打土豪分田地也肯定會打擊創業者的積極性。到目前來看,這種不斷根據現實來調整稅收比例,平衡公民貧富差距的做法,恐怕是我們目前唯一的選擇。

我們的财富配置設定其實還有着更多的不公平現象。限于篇幅,這裡不作為本文的重點。比如愛因斯坦,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絕對超過馬斯克(當然,牛頓也超過愛迪生)。但他們做出的貢獻因為不具備商品價值,是以他們隻能拿政府工資;而企業家則通過制造你馬上願意掏錢來買的商品而直接獲得巨額回報。這一問題,目前不要說解決,連像樣的配置設定理論都提不出來。

是以,我認為羅爾斯的無知之幕可能從來沒有落下來過。沒錯,那隻是一個理想狀态。即使在無知之幕之後,我們也不可能知道現實的生産方式和生存狀态。我們還是可能制定一套洛克原則,然後打開幕布一看,那個世界可能是一個人工作就可以養活全人類。那套規則也就無法使用了。但我們确實需要仔細考慮這個世界的公平問題。當然,在我們還沒有出現新的公平理論之前,實事求是地按照現實的貧富差距情況來制定征稅标準,可能是我們唯一能走的道路。就這,也需要政治家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超人的智慧。唉,誰說人類是一個聰明的物種呢?

紐約客最應該關注的兩個公衆号

紐約客最應該關注的油管頻道

紐約客最應該下載下傳的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