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秘的賀蘭山岩鹨消失三十多年後重制甯夏中衛沙坡頭

神秘的賀蘭山岩鹨消失三十多年後重制甯夏中衛沙坡頭

賀蘭山岩鹨。(祁瀛濤 攝)

  甯夏新聞網訊(記者 祁瀛濤 文/圖)“這就是賀蘭山岩鹨!”1月4日,記者從甯夏觀鳥協會副會長、成都觀鳥會理事齊麟處确認,記者于1月2日在沙坡頭一處荒漠中拍攝的鳥兒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賀蘭山岩鹨。

  賀蘭山岩鹨是以賀蘭山命名的兩種鳥類之一,另一種為賀蘭山紅尾鸲,均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其中賀蘭山紅尾鸲在賀蘭山偶爾可見,但賀蘭山岩鹨卻在賀蘭山上未曾發現,近些年該鳥的記錄均在内蒙古,甯夏關于該鳥的記錄則是在三十多年前的中衛沙坡頭迎水橋和高墩湖。在甯夏沙坡頭自然保護區現存有1986年和1987年采集于此處的标本,在此後三十多年間并未有該鳥的消息。

神秘的賀蘭山岩鹨消失三十多年後重制甯夏中衛沙坡頭

  記者曾于2021年2月16日、12月11日和甯夏觀鳥協會鳥友一同去中衛找尋未果。年末得知鳥友沈岩在中衛拍到賀蘭山岩鹨後,2022年1月2日記者與甯夏著名觀鳥達人@第3隻眼 再次前往中衛沙坡頭,經過一天的努力,終于在一處荒漠中拍到賀蘭山岩鹨。

  據相關資料介紹,賀蘭山岩鹨是岩鹨科、岩鹨屬小型鳥類,體長14-16厘米。頭棕褐色,背淡皮黃褐色或沙褐色、具暗色縱紋。兩翅暗褐色具白色翅帶斑。颏、喉和胸煙灰色或褐色、具窄的白色羽緣,形成明顯的鱗狀斑,其餘下體乳白色或棕白色微具褐色縱紋。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地帶,野外特征明顯,容易識别。虹膜深褐色,嘴黑褐色,腳土黃色或肉黃色。主要栖息于有沙漠植物分布的高原沙漠、戈壁灘和半荒漠地帶,尤以沙漠邊緣地帶的戈壁、沙丘灌叢和人工防護林中較常見,也栖息于有成片沙棗、沙蓬、沙蒿等沙地植物的沙漠、戈壁灘灌叢和人工沙棗林,而且是最喜生境,有時也見于荒野、農田和山腳林緣地帶。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善于在沙棗等灌叢中穿行和藏匿,遇驚則垂直起飛,四散奔逃。主要以昆蟲和沙地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