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帥評傳03/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怎麼做,而不是怎麼說(一)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一生的基礎,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不得不承認,這也是讓很多人頭疼的問題。

徐向前元帥的一生功業自不必說,僅從其為人處事,也堪稱楷模。考其在家庭中受到的教益,或許對我們今天的問題能有所啟發。

來自父親的教益

徐向前元帥的父親徐懋淮是晚清秀才。當年其父因起意經商蕩盡家業,之後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并笃定“為官”是唯一正路,是以在家境窘迫的情況下仍堅持讓兒子讀書。

之後因為種種原因,特别是時代的變遷,徐懋淮在二十歲左右中了秀才後就放棄了科舉。

這其實挺無奈的。

讀了書,并且中了秀才,那就是讀書人了,但秀才的用處不大,再進一步沒機會,退一步也退不回來。是以徐父走了很多進退維谷的秀才常走的路,成了一位私塾先生。

因家境日下,徐先生在周邊教書掙到的薪水不足以養家,不得不背井離鄉,跑到“口外”教書,也就是現在内蒙的和林格爾和涼城一帶地方。

是以,徐父在家的日子實際上并不多,對孩子們,除了每年年關回家的時候指導下功課,其餘時間基本上沒機會與孩子相處。

就是回家過年的一段時間,徐父更多的時間也是忙于他事。

因為是秀才,讀書人,加之為人耿直,不欺不阿,公正、厚道,在村裡威望很高,是以每次回家時,村裡的大事小情,包括打架鬥毆、家庭糾紛、分門立戶、典地立契等,往往找徐先生調解或作中保。

據徐帥回憶,徐父也熱心于這種事。

父親這種熱心公益的形象,對孩子當然會有影響,徐帥回憶錄裡對父親這種身份和熱心也流露出欽慕。

這種形象,或者嚴格說,這種孩子心目中父親的形象,作為一種被理想化的楷模印在心底,自然會成為其一生思想和行為的根底上的模闆。

另一方面,村裡人對父親的恭敬信服,使父親擁有了某種權利。他說話管用,他判決糾紛大家信服,這種權利和力量,在一個孩子對父親的審視中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徐帥看到了父親的權利和力量,這在一個孩子是一種自豪,一種單純的本能的自豪。

但這種力量來自于什麼?這對一個孩子就是一種無聲無息但深入骨髓的教育了。

來自于武力?來自于金錢?來自于官位?來自于權勢?這種力量和權利的來源,會作為一種教育深印在孩子心裡,成為一種本能性的依據去看事處事行事。

一種讓人發自本心遵從的權利和力量,來自于公道和正直

道德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倫理原則,它本身有強大的力量,賦予你一種直達人心的權利。

我想,這就是徐父給徐帥最大的教益。

這種教益,不是來自于苦口婆心的論說,不是來自于聲嘶力竭的吼叫,不是嘴,不是鞭子,而是自身的行為。

語言的表面意思孩子或許能領會,但語言背後的意義孩子不太可能切實地了解并真正入心。

孩子是觀察者,模仿者,而不會聽你的道理,領會你的苦衷,不會逆想到他根本毫無概念的以後的人世艱難,進而早做準備,修煉自己。

試圖使孩子明白你的道理,無異于對牛彈琴,無異于與夏蟲語冰。

想清楚這一點,或許我們以後就能少一點聲嘶力竭的吼叫,少一點苦口婆心的口腔運動,而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

一張白紙的孩子,當然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我們說龍生龍鳳生鳳天生的老鼠會打洞,并不主要是指基因血統的遺傳,更關鍵的是家庭的影響和教育。

看到好孩子,我們說這孩子“有家教”,說起誰的孩子,我們會說,他的孩子應該差不了。皆在于此。

徐帥評傳03/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怎麼做,而不是怎麼說(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