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說關甯鐵騎很厲害,其實當時有一支騎兵比他們更強,不是八旗軍

李自成起義軍在明末活躍,他們是西北地區的流民和破産軍戶組成的武裝,他們由弱到強,從無到有,最終攻破北京,滅亡了明朝。

曆史上因為李自成迅速的失敗,對他始終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封建文人撰寫的史書将其斥為賊寇,将其上司的軍隊視為烏合之衆。

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就聊聊李自成最擅長的騎兵作戰,看看起義軍真實的實力。

都說關甯鐵騎很厲害,其實當時有一支騎兵比他們更強,不是八旗軍

李自成起義之初農民軍還很弱小,那時候除了極少的破産軍戶,絕大多數人都是吃不飽飯的流民,他們沒有受過軍事訓練,也沒有什麼技術和文化,自然不是明朝正規軍的對手。是以起義軍初期隻能采取流動作戰,與明朝官軍繞圈子。

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因為明朝的腐朽導緻大量流民加入起義軍隊伍,其人數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也鍛煉出了起義軍擅長機動作戰的特點,尤其是騎兵的運用越來越純熟。

都說關甯鐵騎很厲害,其實當時有一支騎兵比他們更強,不是八旗軍

李自成等人曾從關中地區轉戰千裡,攻破淮南的鳳陽朱元璋的老家,扒了明朝的祖墳,然後又在中原激戰多時,靠的就是強大的機動能力。

李自成等人飄忽不定,往來馳騁的戰術,令圍剿他們的明朝官軍十分頭疼。

史書記載,李自成起義軍十分重視騾馬牲畜的收集,他們将繳獲的戰馬等牲口集中起來,配置設定給較為有經驗的戰士,組成騎兵部隊。

大軍行動時,因為起義軍都拖家帶口,他們就将老弱婦孺保護在中間,騎兵部隊在兩翼,隊伍井然有序,不懼官軍襲擾。

左良玉的奏報就說,對于起義軍的機動作戰十分頭疼,官軍被拖垮拖瘦,然後被擊敗,屢試不爽,官軍毫無辦法。

都說關甯鐵騎很厲害,其實當時有一支騎兵比他們更強,不是八旗軍

到了崇祯十五年的陝縣之戰時,原本對農民軍占盡優勢的孫傳庭,驚訝地發現李自成起義軍不但陣容整肅,而且還有戰鬥力極其強悍的精銳騎兵。

史書記載,李自成的騎兵有三萬之衆,号稱“三堵牆”,戰時以步兵為前驅,騎兵随後跟進,三排騎兵輪番沖擊,往來馳突,如山如林。孫傳庭的秦軍抵擋不住,最終戰敗。

還說李自成軍中選拔殺人最多的士兵擔任騎士,往往一人多馬,行軍時輪番騎乘。以數名輔兵服侍他們,保證他們旺盛的戰鬥力。

對于戰馬的飼養,史書記載有些誇張,說起義軍以被俘的俘虜屍體喂養戰馬,以人血人肉飼養,是以打起仗來起義軍的戰馬便嗜血狂奔。這一點恐怕是後世文人官僚污蔑起義軍的說辭,并不可靠。

但起義軍重視騎兵建設,組建了一支相當強大的騎兵部隊,這是可以确定的。

都說關甯鐵騎很厲害,其實當時有一支騎兵比他們更強,不是八旗軍

但是,李自成生不逢時,就在起義軍蒸蒸日上的時候,在一片石之戰中他們遭遇了關甯軍和八旗軍的聯合打擊。

當時關甯軍是前明精銳,而八旗軍更是如日中天,乃百戰勁旅。起義軍先激戰兩晝夜,打垮了關甯軍,沒想到吳三桂投降,八旗軍忽然突襲,導緻起義軍慘敗。

一片石之戰起義軍損失最嚴重的就是騾馬,這直接導緻後來起義軍最擅長的機動作戰發揮不出來,反倒是擁有衆多騾馬的八旗軍占盡了機動優勢。

在一片石之戰中騎兵部隊的嚴重損失,是李自成最終失敗的重要因素。

如果李自成事先了解到八旗軍的參戰,能提前撤退,保留其騎兵主力,那麼後來的戰争八旗軍能不能順利統一天下還很難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