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南京路上好八連”,這支部隊就是上海警備區警備團三營八連,隸屬于上海警備區。上海警備區的前身是淞滬警備司令部,後來幾經變革,相關部門以南京軍區治安部隊和淞滬警備區機關為基礎組建了上海警備區。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曾在上海警備區服役過,并且還擔任過上海警備區的副司令,48歲時被授予過少将軍銜,不過,此人卻在67歲被剝奪了軍銜。

這個人就是張宜愛。那麼,張宜愛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張宜愛出生于1913年,安徽六安人,1931年,18歲的張宜愛參軍入伍,加入紅軍,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一員。加入紅軍後,張宜愛陸續擔任了鄂東北遊擊司令部四大隊大隊長、紅二十五軍手槍團副團長等職務。紅四方面軍長征之後,張宜愛留在蘇區,堅持了三年遊擊戰争,為革命保留了火種。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南方八省的遊擊部隊改編為新四軍,張宜愛也加入了新四軍,進入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七團,成為一名營級幹部,在高敬亭的帶領下參加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軍事行動。皖南事變後,張宜愛加入新四軍第二師第四旅,陸續擔任了十一團的副團長以及團長等職務,跟随新四軍迎來了抗日戰争的勝利。
解放戰争時期,張宜愛所在的部隊被改編為華東野戰軍,張宜愛先是進入第二縱隊,擔任了第四師參謀長,不久後又被調到第十三縱隊,擔任了三十七師的副師長。在濟南戰役期間,張宜愛所在的部隊奉命進攻濟南城的内城,雙方戰鬥激烈,張宜愛等人就把指揮部設在前線,最終他們在友軍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了上級交代的任務,解放了濟南。
新中國成立後,張宜愛擔任了志願軍20軍59師師長,率領部隊入朝作戰,為抗美援朝的取勝做出了貢獻。從北韓回國後,張宜愛進入海軍,擔任了海軍陸戰師師長以及海軍舟山基地司令員等職務。1955年授銜時,張宜愛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48歲的張宜愛被授予少将軍銜,成為開國少将。
在這之後,張宜愛被安排進入上海警備區服役,陸續擔任了上海警備區的參謀長以及副司令員等職務。張宜愛擔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時,上海警備區的司令員是周純麟,1971年,上海召開黨代會時,上海警備區有兩個名額可以進入上海市委常委,周純麟自然算一個,不過,周純麟提名上海警備區的政委劉耀宗時,卻遭到否決,最終張宜愛成為另一個常委,也是進入常委之後,張宜愛逐漸與“四人幫”走到一起。
1976年10月,在粉碎“四人幫”後,上海的徐景賢、王秀珍找來張宜愛、李彬山等人來商量,計劃發動武裝叛亂。當時張宜愛已經進入了所謂的“一号指揮點”負責總指揮,事情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刻,好在中央采取了有力措施,制止了這場武裝叛亂。
因為參與了武裝叛亂未遂事件,張宜愛也被免除了職務,1980年,相關部門審查“兩案”時,張宜愛被最高人民法院認定犯有反革命罪,67歲的張宜愛也被剝奪了軍銜。也因為犯了錯誤,是以1988年解放軍實行新式軍銜時,曾經是開國少将的張宜愛并沒有獲得任何勳章。2002年,張宜愛因病去世,終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