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如果說2021年最熱門太空目的地是火星,那麼今年,取代火星的極有可能是距離我們更近的月球。2022年,人類将邁出多個探月“第一步”,世界多個國家正加速向月球邁進。
兩枚巨型新火箭“首秀”
2022年,人類将邁出多個探月“第一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探月計劃将首次向太空發射兩枚新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艦”,這兩枚火箭的動力都超過“阿波羅”計劃使用的“土星5号”運載火箭。
據美國太空網2021年12月20日報道,因研發障礙而延期多次後,NASA的SLS可能最早于2022年3月12日進行首次無人發射。屆時,SLS将從佛羅裡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把“獵戶座”飛船送入月球軌道。任務進行期間,“獵戶座”飛船将在繞月軌道上停留約6天以收集資料并讓任務控制中心衡量飛船的性能,随後傳回地球。

“獵戶座”飛船藝術圖。圖檔來源:NASA官網
這一任務名為“阿耳忒彌斯一号”,将是NASA“阿耳忒彌斯”計劃系列飛行中的首次。“阿耳忒彌斯”是NASA投資數百億美元的計劃,旨在10年内讓宇航員重返月球,并在月球表面建立長期根據地,為前往火星作準備。随後,“阿耳忒彌斯二号”項目将在相同軌道上進行載人飛行;“阿耳忒彌斯三号”将實作登月。
“星艦”是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系統,也是“阿耳忒彌斯”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年前後宇航員登月時,它将被用作着陸器,它也将在埃隆·馬斯克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終極任務中發揮核心作用,“星艦”的無人試飛活動可能在2022年中期進行。
機器人競相登月
據《印度快報》網站1月3日報道,如果研發工作一切順利,2022年将有來自多個國家的多台機器人競相登陸月球,上演一幕幕精彩大戲。
總部設在美國休斯敦的“直覺機器”公司的“諾瓦—C”(Nova-C)月球着陸器預計于2022年初搭乘SpaceX的“獵鷹9”号火箭發射升空,攜帶10多種有效載荷在月球登陸。着陸器還将部署由英國Spacebit公司制造的小型漫遊車。在今年第四季度,“直覺機器”公司還可能向月球表面發送第二個機器人探測器。
總部設在匹茲堡的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的“遊隼”(Peregrine)着陸器則将攜帶14種研究載荷,依靠自身的推進系統,輕松降落在月球東北部一處玄武岩平原。
南韓計劃在2022年啟動首次登月任務,該國的“探路者”(Pathfinder)月球軌道飛行器将攜帶六款工具,于今年8月搭乘“獵鷹9”号火箭前往月球,預計其于12月抵達月球。它的一些科學目标包括研究月球環境和地形,并确定未來任務的可能着陸點。
無獨有偶,阿聯酋計劃把其“拉希德”(Rashid)号月球車送上月球表面,這将拉開該國雄心勃勃的長期探月計劃的序幕。據悉,10公斤重的“拉希德”号将研究月壤及其特性,拟于2022年8月至12月間發射。月球車将被放置在由日本初創公司iSpace制造的着陸器内,着陸器将搭乘美國“獵鷹9”号火箭從佛羅裡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飛。
此外,俄羅斯将于2022年中期發射“月球二十五号”着陸器,這是該國自1976年以來的首次登月任務。1976年,蘇聯的“月球二十四号”着陸器收集了月球樣本并傳回地球。
印度計劃2022年第三季度将“月船三号”探測器和月球車送上月球,這是該國的第三次探月任務。2019年,印度“月船二号”探測器出師不利,在月球上墜毀。日本iSpace公司也打算在2022年下半年發射月球着陸器,并在月球上部署兩台月球車。
揭秘“神秘小屋”
首次測試複雜月球軌道
在今年的探月嘉年華中,一顆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立方體衛星也将迎來“首秀”!
“門戶”的藝術圖。圖檔來源:NASA官網
據悉,“頂石”衛星發射後将用3個月時間進入目标軌道,随即開始為期6個月的初期示範,是以,其在該軌道示範驗證運作過程中擷取的資訊将減少不确定性,確定宇航員安全進入和順利登陸。
此外,在月球背面登陸的中國月球車玉兔二号或于1月份或2月份抵達一個神秘的立方體“神秘小屋”。去年12月初,玉兔二号發現該“神秘小屋”時,兩者相距80米,玉兔二号需要28天到達該處,期待屆時它能為我們揭開該“神秘小屋”的面紗。
今年,寂寞的廣寒宮變得“門庭若市”,嫦娥或将不那麼孤獨寂寥。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稽核:王小龍
終審: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