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處的快樂,你想不到

獨處的快樂,你想不到

文 | 遠山若黛 圖 | 網絡

來源 | 安般蘭若(ID:anbanlr)

叔本華說: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

深以為然。

一個人的時光,是一份自在和美好,有時候,一個人可以抵千軍萬馬。

學會獨處,學會和自己相處,與生活和解,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獨處的快樂,你想不到

- 01 -

獨處,是一種情懷

獨處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惆怅;

獨處是“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的落寞;

獨處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

獨處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曠達。

每個人面對獨處,感受不同。

或無聊,或寂寞,或愉悅,或平靜。

成年人的世界,太多的無可奈何,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釋放自己,溫潤滋養。

卸去一天的疲憊,給自己一個獨處的空間。

或閉目養神,内在整合;或燈下閱讀,豐盈心靈;或提筆寄語,煮字療傷。

安靜的蝸居光陰一隅,聆聽廊下細雨,細賞窗外花開,品味歲月生香。

獨處,可以令一個人寂寞難耐,度日如年;獨處,也可以使一個人安靜豐盛,溫暖安然。

一個人最好的狀态,享受了繁華,安頓了孤獨,經受住寂寞,喜歡上獨處。

- 02 -

獨處,是一種能力

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人,都喜歡獨處。

著名作家張愛玲曾說過:繁華褪盡,人比煙花寂寞。

學會了獨處,就擁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氣和能力。

學會了獨處,就不會害怕孤獨;

學會了獨處,就能夠抵抗挫折和打擊;

學會了獨處,就可以快速的成長;

學會了獨處,我們就變得更優秀、更卓越。

德國哲學家康德,一輩子沒有走出過格尼斯堡。

他無妻無子,生活幾十年如一日,守着方寸之地,寫出了《純粹理性批判》。

那些不會獨處的人,常常害怕安靜和休閑。他們用忙碌驅逐寂寞,用喧鬧趕走孤獨。

他們心靈脆弱,膽小怕事,不敢面對生活的不幸,總是逃避内心,欺騙自己。

他們的日子單調而無聊,他們的生活貧瘠而荒涼。

不會獨處,就永遠不能認清自己;不會獨處,就永遠不會自我療愈;

不會獨處,感受不到心靈的平靜和美好;不會獨處,享受不了真正的自由和曠達。

優秀者,常常喜歡獨處,平庸者,常常害怕獨處。

- 03 -

獨處是一種境界

安靜的午後,陽光正好,微風不燥,一本書,一杯茶,一曲優美動聽的旋律,讓一顆浮着的心,慢慢的沉靜下來,去感受歲月靜好,世事如煙。

日子清靜,觸目皆是溫柔。

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學會了删繁就簡。

不再委屈自己去做不喜歡做的事,不再刻意為了融入一個圈子迎合别人。

更多的時候,我選擇了刻意疏離,遠離一切不喜歡的社交,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做自己喜歡的事,放飛心靈,豐盈自己。

閑暇之日,也曾一個人漫步田野,去呼吸新鮮空氣。

獨處的快樂,你想不到

偶爾擡頭看看天,偶爾随手撿起一枚落葉,寫上喜歡人的名字,夾在歲月的書簽裡,儲存流年。

遠離喧嚣,似乎屏蔽了所有的煩惱。

獨處天地間,芳草為鄰,青山相依,明月為伴,共度光陰,細數流年。

獨處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能力;獨處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情懷。

内心豐盈的人喜歡獨處,内心荒涼的人害怕獨處。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學會獨處,勇敢的做自己。

點個【在看】,願你喜歡獨處,享受獨處,擁抱獨處。

作者:遠山若黛,喜歡讀書,喜歡文字,喜歡用筆記錄生活,願餘生不沾風月,不惹情愁,安靜做自己,來源:安般蘭若(ID:anbanlr)。轉載請聯系原作者,一半一伴經授權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