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更新檔的道光皇帝:隻知更新檔,卻不知治腐

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五日,嘉慶皇帝突然駕崩于避暑山莊。皇次子綿甯繼承了皇位,這就是道光皇帝、他即位後、改名為旻甯。道光即位之後,想改變自乾隆晚年以來大清帝國不斷下滑的趨勢,力圖重制"康乾盛世"的輝煌。但是這時候的大清帝國已經破敗不堪,積弊難返了。道光卻不甘心,他想振興祖業,從節儉入手。在清朝入關之前,一直有淳樸節儉的風俗,但是在入關之後卻喪失殆盡。從上到下開始變得奢靡無度,國庫空虛,文恬武嬉。長此以往,不但不能重制祖宗偉業,帝國也将走向不歸之路。想到這裡,道光帝就下定了決心,先從矯正人心風俗開始、倡導節儉,使臣民返璞歸真,進而使得國庫充盈。他登基後不久,就頒布了《禦制聲色貨利論》,闡明聲色貨利為害之大,這是關系到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以為官者必須嚴格限制自身,力行節儉,不為聲色貨利所誘惑。

道光本人在倡導節儉和杜絕奢靡方面的示範作用可謂曆代帝王之少有。

打更新檔的道光皇帝:隻知更新檔,卻不知治腐

按照慣例,清朝皇帝每頓飯要有二十多道菜肴,道光帝認為這樣太過于奢侈。他下令裁減,每天最多能做四個菜,有時候甚至隻要一碗豆腐燒豬肝而已。他如此節儉,令管理禦膳房的官員們叫苦不疊。皇帝越鋪張奢侈,他們才能從中撈取越多的油水。皇帝每頓飯吃得如此少,實在無法從中虛報冒領。皇帝在飲食上如此節儉,最初朝廷官員們不太相信,可是皇帝請過兩次客後,他們徹底服了。

道光初年曾經兩次宴請群臣。一次是皇後的生日,道光帝設宴宴請内廷大臣們。然而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道光帝之前對禦膳房特意诏谕∶皇後千秋慶宴,隻能宰殺兩頭豬,用打鹵面來招待大臣們其他的都要裁減。

還有一次是大學士長齡平定了回疆的叛亂,他押送叛亂首領張格爾班師回朝,道光帝親自到午門受俘,并舉行了盛大的受俘典禮。随後,歡喜不已的道光帝下旨在萬壽山玉瀾堂擺下慶功宴。官員們認為這一次皇帝那麼高興,一定會大為慶祝一下了吧。但是,開席之後,大臣們誰也不敢動筷子了。原來,擺在他們面前的隻有幾碟數量少得可憐的小菜.。

打更新檔的道光皇帝:隻知更新檔,卻不知治腐

經過這兩次,大臣們才相信皇帝不是玩虛的。為了緊跟上司的步伐,大臣們上朝時各個裝出節儉的模樣。道光問大學士曹振镛在家吃雞蛋要花多少銀子,曹振镛撒謊說他自幼患有腹脹的毛病、從來不吃雞蛋。道光帝對此竟然信以為真。

在服飾上,道光帝一反曆代皇帝講究服飾的傳統,力行節儉,不事奢華。

道光即位後,内務府尚衣監因為清代皇帝冬天常穿珍貴毛衣罩衣,特意為他準備了一件黑色狐皮罩衣。黑色的毛皮點綴上好的緞子面料,十分雍容華貴。道光帝看到了這件罩衣,覺得狐皮是捕獲獵物所得,而緞子則是百姓們辛勤制作而成,是以緞子應該比狐皮貴重,罩衣将四周緞子顯露在外面的部分隻是為了美觀,并不實用,就下令讓内務府改制,四周不許顯露多餘的緞面。這種節儉使得長期靠A錢來中飽私囊的内務府官員們大為沮喪。他們想趁着這一次改制罩衣來撈點油水。于是他們上奏說改制罩衣需要銀子千兩。道光帝一聽需要這麼多銀子,覺得不舍得,當即改變了主意,下诏說改制花費太多、暫時免了,但以後新制的罩衣,不許再有出風的緞面部分。這樣一來,在京城的大小官員們穿的罩衣毛皮再也沒有出風的部分了。

打更新檔的道光皇帝:隻知更新檔,卻不知治腐

清朝人的服飾一般以袍褂的形式罩在身上, 褲子很少露在外面。道光帝為了節約,常年累月穿着舊褲子、天長日久,膝蓋的地方被磨破,他就命内務府派人來補上一塊圓形的更新檔。朝中官員見皇帝如此節約、覺得不能落後,而要抓住表現自己緊跟上司步子的好機會,于是出現了這樣一幅令人啼笑皆非的場景∶朝廷官員們不管自己的褲子是不是真的破了,就是沒破也要故意弄一個洞.然後在膝蓋處打上補工。堂堂的金銮殿,充滿了一群衣衫破舊的人。

有一次,一個大臣在給皇帝跪拜時候露出更新檔、道光帝在大殿上和他聊起了家常,問他那更新檔花了多少銀子。這個大臣試探着說用了三錢銀子。道光帝聽後大為感慨,他說∶"民間更新檔,真正便宜。朕的内府,一次更新檔竟然需要五兩銀子。"下面的大臣聽了,知道這五兩銀子多半是被内務府官員給貪了。但是,誰也不想得罪人,也就都不主動說出其中的奧秘。

打更新檔的道光皇帝:隻知更新檔,卻不知治腐

在内廷後宮的用度方面,道光帝也十分節省。剛即位。道光帝就命各地督撫和将軍要破除舊例,停止進貢。地方官員向皇帝進獻貢物,這已經成為定例,各級官員每次都能從中撈取大量的好處。他們以為新帝的這一行為隻是為了邀買人心是以故意這樣說。是以地方各級官員依然将貢品源源不斷地送到北京進獻給皇帝。道光帝隻好又下了一道诏谕,已經進獻者可以進呈,而未進獻者則不必拘于舊例。他嚴禁大小官員乘機随意增加貢品。至于那些可有可無,或者僅僅是用來觀瞻和娛樂的貢品則一律嚴禁。

為了表示節儉的決心,道光帝下诏停止進獻貢品的同時,又采取了其他一系列措施。例如他不再模仿先帝們南巡北幸,避免擾民和增加民間負擔。那些難以取消的遠行,比如北巡盛京拜祭祖陵,則多次要求負責的官員必須節省經費。一旦發現有人浪費,必定嚴懲不貸。道光帝将大量宮女放出宮去,命後妃以下都去除繁華的妝飾,衣食用度都要節儉。對于自家兒女,他也嚴格要求、比如皇子皇孫公主的婚禮一切從儉,福晉娘家的陪送嫁妝也不能奢華。如果陪送嫁妝發現有違例的,一律将原物退還,甚至還要交給有關部門嚴加懲處。

打更新檔的道光皇帝:隻知更新檔,卻不知治腐

道光帝裁減奢華之物的決心十分堅定,對于自己的禦用品也不例外。他登基之後,内務府按照慣例給他準備了背面刻有"道光禦用"的硯台四十方。道光帝得知此事後,認為自己用不了那麼多硯台,隻留下了兩方,把其他的賞賜給了多位内廷大臣。他知道禦用硯台有專門地方常年備制,就下诏這些地方以後無須常年備制。禦用的毛筆是用世間罕見的紫色兔毛制成,稱作"紫毫",十分珍貴罕見。道光帝知道後,覺得這紫毫如此貴重,何不用普通人家常用的純羊毫或者羊兔兼毫。是以,他又下诏稱以後不再使用紫毫為禦用毛筆,用民間毛筆即可。

道光帝到了老年越發節約。說得不好聽一點,是越來越小氣。有一次,道光帝想吃片兒湯,他讓内務府的人按照他說的方法去做。但是内務府為了撈點油水,就故意說如果按照皇帝的做法,需要專門另外蓋一間廚房,并且還要派專人來負責,這樣一來,需要皇帝撥出六萬兩辦理此事、并且需要一萬五千兩的維護費用。道光帝一聽、眉頭緊鎖,他說∶"朕知道前門外有一家飯館能做這種湯,一碗不過是四十文。算了,以後就每天讓人去買吧。"

打更新檔的道光皇帝:隻知更新檔,卻不知治腐

内務府的奸猾令人防不勝防。過了幾天,也不知道他們用了什麼手段,逼迫那家飯館關門。又來報告皇帝說,那家飯館關門了,原因不明。道光帝哪裡知道其中的蹊跷,他感歎道∶"朕向來不為口腹之欲而濫用國帑,沒想到朕貴為天子,想吃一碗片兒湯都辦不到,真是可歎啊!"

道光在位三十年,其節儉貫穿始終,但效果微平其微。當時的清于朝,統治階級

已經腐敗透頂,從上到下各級官員奢侈糜爛,清帝國已經從根基開始敗壞。這并不是最高統治者可以改變的。大清王朝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曆史的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