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补丁的道光皇帝:只知补丁,却不知治腐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五日,嘉庆皇帝突然驾崩于避暑山庄。皇次子绵宁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道光皇帝、他即位后、改名为旻宁。道光即位之后,想改变自乾隆晚年以来大清帝国不断下滑的趋势,力图重现"康乾盛世"的辉煌。但是这时候的大清帝国已经破败不堪,积弊难返了。道光却不甘心,他想振兴祖业,从节俭入手。在清朝入关之前,一直有淳朴节俭的风俗,但是在入关之后却丧失殆尽。从上到下开始变得奢靡无度,国库空虚,文恬武嬉。长此以往,不但不能重现祖宗伟业,帝国也将走向不归之路。想到这里,道光帝就下定了决心,先从矫正人心风俗开始、倡导节俭,使臣民返璞归真,从而使得国库充盈。他登基后不久,就颁布了《御制声色货利论》,阐明声色货利为害之大,这是关系到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为官者必须严格约束自身,力行节俭,不为声色货利所诱惑。

道光本人在倡导节俭和杜绝奢靡方面的示范作用可谓历代帝王之少有。

打补丁的道光皇帝:只知补丁,却不知治腐

按照惯例,清朝皇帝每顿饭要有二十多道菜肴,道光帝认为这样太过于奢侈。他下令裁减,每天最多能做四个菜,有时候甚至只要一碗豆腐烧猪肝而已。他如此节俭,令管理御膳房的官员们叫苦不迭。皇帝越铺张奢侈,他们才能从中捞取越多的油水。皇帝每顿饭吃得如此少,实在无法从中虚报冒领。皇帝在饮食上如此节俭,最初朝廷官员们不太相信,可是皇帝请过两次客后,他们彻底服了。

道光初年曾经两次宴请群臣。一次是皇后的生日,道光帝设宴宴请内廷大臣们。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道光帝之前对御膳房特意诏谕∶皇后千秋庆宴,只能宰杀两头猪,用打卤面来招待大臣们其他的都要裁减。

还有一次是大学士长龄平定了回疆的叛乱,他押送叛乱首领张格尔班师回朝,道光帝亲自到午门受俘,并举行了盛大的受俘典礼。随后,欢喜不已的道光帝下旨在万寿山玉澜堂摆下庆功宴。官员们认为这一次皇帝那么高兴,一定会大为庆祝一下了吧。但是,开席之后,大臣们谁也不敢动筷子了。原来,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几碟数量少得可怜的小菜.。

打补丁的道光皇帝:只知补丁,却不知治腐

经过这两次,大臣们才相信皇帝不是玩虚的。为了紧跟领导的步伐,大臣们上朝时各个装出节俭的模样。道光问大学士曹振镛在家吃鸡蛋要花多少银子,曹振镛撒谎说他自幼患有腹胀的毛病、从来不吃鸡蛋。道光帝对此竟然信以为真。

在服饰上,道光帝一反历代皇帝讲究服饰的传统,力行节俭,不事奢华。

道光即位后,内务府尚衣监因为清代皇帝冬天常穿珍贵毛衣罩衣,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件黑色狐皮罩衣。黑色的毛皮点缀上好的缎子面料,十分雍容华贵。道光帝看到了这件罩衣,觉得狐皮是捕获猎物所得,而缎子则是百姓们辛勤制作而成,因此缎子应该比狐皮贵重,罩衣将四周缎子显露在外面的部分只是为了美观,并不实用,就下令让内务府改制,四周不许显露多余的缎面。这种节俭使得长期靠贪污来中饱私囊的内务府官员们大为沮丧。他们想趁着这一次改制罩衣来捞点油水。于是他们上奏说改制罩衣需要银子千两。道光帝一听需要这么多银子,觉得不舍得,当即改变了主意,下诏说改制花费太多、暂时免了,但以后新制的罩衣,不许再有出风的缎面部分。这样一来,在京城的大小官员们穿的罩衣毛皮再也没有出风的部分了。

打补丁的道光皇帝:只知补丁,却不知治腐

清朝人的服饰一般以袍褂的形式罩在身上, 裤子很少露在外面。道光帝为了节约,常年累月穿着旧裤子、天长日久,膝盖的地方被磨破,他就命内务府派人来补上一块圆形的补丁。朝中官员见皇帝如此节约、觉得不能落后,而要抓住表现自己紧跟领导步子的好机会,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幅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朝廷官员们不管自己的裤子是不是真的破了,就是没破也要故意弄一个洞.然后在膝盖处打上补工。堂堂的金銮殿,充满了一群衣衫破旧的人。

有一次,一个大臣在给皇帝跪拜时候露出补丁、道光帝在大殿上和他聊起了家常,问他那补丁花了多少银子。这个大臣试探着说用了三钱银子。道光帝听后大为感慨,他说∶"民间补丁,真正便宜。朕的内府,一次补丁竟然需要五两银子。"下面的大臣听了,知道这五两银子多半是被内务府官员给贪了。但是,谁也不想得罪人,也就都不主动说出其中的奥秘。

打补丁的道光皇帝:只知补丁,却不知治腐

在内廷后宫的用度方面,道光帝也十分节省。刚即位。道光帝就命各地督抚和将军要破除旧例,停止进贡。地方官员向皇帝进献贡物,这已经成为定例,各级官员每次都能从中捞取大量的好处。他们以为新帝的这一行为只是为了邀买人心所以故意这样说。因此地方各级官员依然将贡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北京进献给皇帝。道光帝只好又下了一道诏谕,已经进献者可以进呈,而未进献者则不必拘于旧例。他严禁大小官员乘机随意增加贡品。至于那些可有可无,或者仅仅是用来观瞻和娱乐的贡品则一律严禁。

为了表示节俭的决心,道光帝下诏停止进献贡品的同时,又采取了其他一系列措施。例如他不再模仿先帝们南巡北幸,避免扰民和增加民间负担。那些难以取消的远行,比如北巡盛京拜祭祖陵,则多次要求负责的官员必须节省经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必定严惩不贷。道光帝将大量宫女放出宫去,命后妃以下都去除繁华的妆饰,衣食用度都要节俭。对于自家儿女,他也严格要求、比如皇子皇孙公主的婚礼一切从俭,福晋娘家的陪送嫁妆也不能奢华。如果陪送嫁妆发现有违例的,一律将原物退还,甚至还要交给有关部门严加惩处。

打补丁的道光皇帝:只知补丁,却不知治腐

道光帝裁减奢华之物的决心十分坚定,对于自己的御用品也不例外。他登基之后,内务府按照惯例给他准备了背面刻有"道光御用"的砚台四十方。道光帝得知此事后,认为自己用不了那么多砚台,只留下了两方,把其他的赏赐给了多位内廷大臣。他知道御用砚台有专门地方常年备制,就下诏这些地方以后无须常年备制。御用的毛笔是用世间罕见的紫色兔毛制成,称作"紫毫",十分珍贵罕见。道光帝知道后,觉得这紫毫如此贵重,何不用普通人家常用的纯羊毫或者羊兔兼毫。因此,他又下诏称以后不再使用紫毫为御用毛笔,用民间毛笔即可。

道光帝到了老年越发节约。说得不好听一点,是越来越小气。有一次,道光帝想吃片儿汤,他让内务府的人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做。但是内务府为了捞点油水,就故意说如果按照皇帝的做法,需要专门另外盖一间厨房,并且还要派专人来负责,这样一来,需要皇帝拨出六万两办理此事、并且需要一万五千两的维护费用。道光帝一听、眉头紧锁,他说∶"朕知道前门外有一家饭馆能做这种汤,一碗不过是四十文。算了,以后就每天让人去买吧。"

打补丁的道光皇帝:只知补丁,却不知治腐

内务府的奸猾令人防不胜防。过了几天,也不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手段,逼迫那家饭馆关门。又来报告皇帝说,那家饭馆关门了,原因不明。道光帝哪里知道其中的蹊跷,他感叹道∶"朕向来不为口腹之欲而滥用国帑,没想到朕贵为天子,想吃一碗片儿汤都办不到,真是可叹啊!"

道光在位三十年,其节俭贯穿始终,但效果微平其微。当时的清于朝,统治阶级

已经腐败透顶,从上到下各级官员奢侈糜烂,清帝国已经从根基开始败坏。这并不是最高统治者可以改变的。大清王朝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历史的宿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