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國的掘墓人:一個貪婪的賣國賊 讓趙王自毀長城

戰國七雄大争之世,英雄豪傑,忠臣良将,賣國賊人統統粉墨登場,都說親賢臣遠小人,可偏偏趙國的君主就是要寵信小人。風雲變幻,歲月變遷,戰國終于迎來了一個統一的時代,強大的秦國迎來了一個鐵血的君主,這也是一個不允許其它六國君主犯錯的年代,趙國君主任用一個無恥貪婪的小人為相國,就注定了趙國要滅亡,這個賣國賊成了趙國的掘墓人之一。

趙國的掘墓人:一個貪婪的賣國賊 讓趙王自毀長城

說起趙國不得不提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這一項重大的改革,讓趙國擁有了強大的騎兵,繼魏武卒,秦銳士之後最強大的兵種。秦國想要東出,就避不開韓趙,特别是擁有強大騎兵的趙國,成了秦國東出一統天下最大的阻礙,雖然紙上談兵的趙括讓趙國在長平之戰覆滅了四十萬大軍,但趙國的騎兵還在,就算到了秦王嬴政時期,也依舊拿趙國的騎兵沒有辦法。

趙國的掘墓人:一個貪婪的賣國賊 讓趙王自毀長城

趙國的騎兵本來就很可怕,還迎來了一個戰國最厲害的統帥李牧。在秦王嬴政親政之時,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征戰就開始了,被殺神白起打殘的趙國依舊是秦國的第一目标,公元234年秦王派大将桓齮攻趙,桓齮先攻取了平陽,武城,殺趙将扈辄于武遂,斬殺趙軍十萬。一年後乘勝出擊,率大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深入到趙國的後方,攻占了赤麗、宜安,秦軍兵鋒直指趙國都城邯鄲。

趙國的掘墓人:一個貪婪的賣國賊 讓趙王自毀長城

在這危急時刻,趙王将李牧從雁門調回任命為大将軍,率領所部南下,并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很快李牧率領邊軍與邯鄲城的主力趙軍會合,李牧認為秦軍已連獲幾場大勝,士氣非常高,急忙之下迎戰是很難取勝的,就采取壁壘固守,避免與秦軍決戰,待秦軍疲憊,再尋找戰機反攻。趙軍固守,桓齮認為李牧這是要與廉頗當年一樣,秦軍勞師遠征,這樣下去會被拖垮,決定率領主力攻打肥下,誘使趙軍來救。

桓齮的計策是好,可李牧不上當。因為桓齮率領主力去攻打肥下了,導緻大營兵力薄弱,并且秦軍也覺得趙軍幾日來都固守不出,都不相信趙軍會主動出擊,是以疏于戒備,可沒成想李牧真的率軍來攻,并一舉攻占了秦軍的大營,俘虜了留守的全部秦軍,得到了秦軍的全部糧草辎重。李牧還判斷出桓齮必定會回救大營,于是派遣一部分兵力正面阻敵,卻把主力埋伏在兩翼,當秦軍與正面趙軍兵力交戰,兩翼主力施鉗攻。

趙國的掘墓人:一個貪婪的賣國賊 讓趙王自毀長城

肥下之戰,李牧率領趙軍大破秦軍,被趙王封為武安君。可以說此時的李牧就是趙國的保護神,而秦國想要滅了趙國,就必須面對武安君李牧。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軍攻趙,此次是大将王翦領兵,王翦率領幾十萬秦軍準備合圍邯鄲城。趙王還能怎麼辦,隻能繼續讓武安君李牧率領趙軍誓死抵抗秦軍。王翦一看又是李牧領軍,于是和衆将領開了個會,都認為李牧在,秦軍很難速勝,于是上書秦王嬴政,行反間計,借趙王之手除掉李牧。

趙國的掘墓人:一個貪婪的賣國賊 讓趙王自毀長城

英雄總是鬥不過小人的,況且這個小人深受兩代趙王的寵信,這個賣國的小人就是悼襄王趙偃的伴讀郭開,别小看這個伴讀,他得寵于趙偃時就陷害過老将軍廉頗謀反,逼得老将軍逃離了趙國,又在趙王想召回廉頗,用四百兩黃金收買趙王特使,特使見過廉頗回來,對趙王說廉頗已經老了不堪用,最後廉頗老将軍被楚國相國李園派使請入楚國。可以說廉頗這位趙國名将就是被郭開這個小人給毀了。

趙國的掘墓人:一個貪婪的賣國賊 讓趙王自毀長城

原因隻是郭開曾被老将軍廉頗訓斥過,這個小人不顧國家,隻為私怨就讓趙國失去了一員名将。到了趙偃的兒子趙遷成為趙王,郭開依然還是趙國的相國,這麼一個隻懂溜須拍馬的小人掌控趙國的朝堂兩代,趙國不亡就沒有天理了。這不秦王嬴政用一萬兩黃金收買了這個小人,于是郭開在邯鄲城散布謠言,并面見趙王說武安君李牧私通秦國,準備謀反,還僞造李牧通敵的書簡,昏庸的趙王竟然真的相信了。

趙國的掘墓人:一個貪婪的賣國賊 讓趙王自毀長城

都知道臨陣換帥是兵家大忌,更何況此時是國破家亡之時,可惜趙王趙遷本就是非不分,于是下令罷免李牧的兵權,還派趙蔥去取代李牧。為了趙國的安危,李牧拒不交兵權,後被趙王設伏殺害,也有說是郭開派了殺手殺害了李牧将軍。李牧一死,趙軍再也抵擋不住秦軍,三個月後秦軍攻破邯鄲城俘獲了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公元前222年,秦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滅亡。

趙國的掘墓人:一個貪婪的賣國賊 讓趙王自毀長城

就是這麼一個貪婪的賣國賊,逼走了廉頗,冤殺了保護神李牧,讓趙王自毀長城。趙國都亡了,大家說郭開這樣的賣國賊結局如何?要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郭開身為趙國的大夫他能活命嗎?小人當然能活命呀,他不善于謀國,但善于謀己,他早就得到了秦國的綠卡,趙國滅亡後,郭開被秦王嬴政拜為上卿,不過這個賣國賊在回邯鄲搬運家财時,被途中的盜賊殺死了,真的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