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輪船被發明出來,人類展開了海上貿易,極大程度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不過這也催生出了一項“職業”,那就是海盜,他們就像活躍在陸地上的土匪一樣,專門在海上搶劫商船。甚至有些不怕死的,連軍艦都敢打劫,索馬裡就是讓許多商船聞之色變海盜最猖獗的一片海域。

其實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有一名叫汪直的海盜,此人是明朝人士,号五峰船主,徽州歙縣雄村拓林人。當時明朝海禁政策分外嚴格,要求片闆不得下海。不過當時由于商品經濟發達,西方殖民者和東洋人都想來中國大賺一筆。汪直看準了生财之道,于是幹起了走私的生意。1543年,汪直的船隻載着三名葡萄牙海商抵達日本的種子島(今屬鹿兒島縣),将葡萄牙人的火繩槍賣與了日本人,這便是日本鐵炮的由來。
自汪直的老大許棟被朱纨巡撫所殺之後,汪直就迎來了自己事業的高潮。他一手創辦了海盜集團,不僅違反海禁政策走私,甚至還開始趕上了搶劫殺人的勾當,不過當時汪直的隊伍中除了有沿海的貧苦居民之外還有大量的日本落魄武士在其中,也為後來的倭寇奠定了基礎。從那以後,汪直就成為了明朝的眼中釘,雖然官兵拿這群海盜沒有啥辦法,不過自俞大猷上任以來,嘉靖三十二年,率領精銳艦隊奇襲汪直老窩烈港,導緻這個海盜集團被打得不成人樣。
眼瞅着中國是混不下去了,汪直就東渡日本,從此開始光明正大的在大明日本和西方人之間倒騰走私生意,還把生意做到了東南亞。由于汪直的到來,日本平戶從一個海濱小城發展成為日本的海上貿易重鎮,是以這位大金主深受各位諸侯的歡迎。因為此前将火槍傳入了日本,汪直也被日本尊為“大明國的儒商”,被日本人歌頌至今。一直到現在,日本人都給他建立了銅像祭奠他。不過,對于中國人來說,汪直卻是相當于一個莠民,2000年,日本長崎縣福江市的12名日本人在汪直原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捐資修建了汪直墓,直接被我國的兩名大學教師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