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明清的舉人,到底可以做什麼官?

“舉人”,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漢代的時候,是沒有科舉制度的,那個時候做官之人都是被郡守,州牧舉薦的,所舉薦之人就被稱為舉人。在唐宋時期,科舉剛剛發展,那個時候的舉人并不是專有名詞,隻是通過“鄉貢”的人的一個統稱。到明清時期,科舉制度在成熟起來,舉人就成了一個專有的名詞,并有了入朝為官的資格。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明清的舉人,到底可以做什麼官?

明清的科舉考試實際上是分為四級的,最初一級叫做“童生試”,又叫做“童試”,這個考試實際上并不算正式的科舉,是一種入學考試。考生通過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分别能夠進入縣學,州學,府學裡面去學習。通過考試的人被稱為生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秀才”。成了秀才之後,就可以參加朝廷每三年舉行的科舉考試。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通過鄉試的會被統稱為”舉人“,第一名叫做''解元“,通過會試的叫做”貢生“,第一名叫做”會元“,通過殿試的分為三甲,第一甲叫做“進士及第”,隻取三名分别是”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甲叫做”賜進士出身“,第三甲叫做”賜同進士出身“。統稱為”進士“。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明清的舉人,到底可以做什麼官?

由此可見,通過了鄉試,就成了舉人,在明清的科舉當中,你考中了舉人,就有了做官資格了,考中舉人之後,可以直接去吏部報道。一般舉人的官職都是九品的官職,屬于官職當中最低的,也就相當于現在的科級幹部。一般官職都是教谕(縣教委主任)、縣丞(副縣長)、主薄(縣委秘書長)等等。但是地位比吏又強上很多。官吏雖為一個詞,但是官和吏是不同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官屬于國家公務員,而吏則屬于政府購崗,機關機關自主招聘。是以,《儒林外史》裡範進中舉了,會高興的近乎發狂。海瑞也是舉人出身,在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當教谕,然後一步一步做到了南京右都禦史(正二品)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明清的舉人,到底可以做什麼官?

雖然是舉人有了做官的資格,但是僅僅是資格,并不代表你就可以做官了。在科舉考試當中,隻有第一甲的三名,可以到翰林院做官,狀元是翰林院編纂,榜眼和探花是翰林院編修。其他的人需要到翰林院繼續考試,擅長文學書法的可被選為“庶吉士”,其他合格的人則被分任六部主事,給事中,知縣等等。但是,帝國的官員數量也是很龐大的,雖然說你可以擔任這些官職,但是最終要真正的當上,還得候選,候補,如果沒有開缺的話,是很難補上的,是以也有很多進士一輩子都沒有當上官。進士尚且如此,可想舉人的殘酷程度。是以,在古代,大部分人中舉之後,都還是會選擇繼續考取進士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