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古代,幾乎每個朝代都是始于明帝衰于昏君。毛主席曾在沁園春中寫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毛主席熟讀曆史對古代的帝王都十分的了解,但在這些帝王之中,他最佩服的是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當時王莽謀權篡位建立新朝,但他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措施使得天下大亂,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有着皇家血脈的劉秀白手起家,三年的時間便建立了東漢政權。

出生時天降祥瑞,家道中落
建平元年十二月劉秀出生在濟陽縣,他出生當晚房間裡本沒有燈火,他降生之後房間裡立即被紅色的光芒照耀了整個房間。看到這個景象他的父親劉欽感到十分奇怪,立即去請占蔔的人來看。
占蔔的人來到縣令府之後,通過占蔔與觀察星象告訴劉欽這是大吉的标志,這個孩子日後定是大有作為;同年在劉欽房前種植景天的地方突然長出了三株比一般小米還高的小米。
這讓劉欽更加确認孩子必定日後大有作為,于是為他取名為劉秀。
劉姓在西漢是皇親國戚的姓氏。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受到西漢“推恩令”的影響,家族從列侯一步步遞減,到了劉欽時不過隻是一個小小的濟縣縣令。雖然地位不如之前,但好歹也是個小官職,一家人的生活也算是平平淡淡。
但厄運卻發生了,原始三年劉欽在南頓縣縣令上不幸離世。父親的離世,使得年僅九歲的劉秀和妹妹成為了孤兒。無依無靠的兄妹兩個被遠在湖北的叔父劉良收養,也算是讓生活有了依靠。但劉秀也成為了一介平民。
入讀太學,宛城起兵造反
新朝天鳳年間,劉秀通過自己的才華入讀太學,也是在這裡遇到了日後可以為他起義政變出謀劃策的鄧禹、朱佑等人。
西漢後期政局腐敗,皇帝昏聩,王朝逐漸走上了滅亡之路,漢成帝獨寵趙飛燕姐妹,将朝廷政務全部傳遞給時任太後的王政君的外戚,造成西漢後期權臣當道。
這時候王莽獨得王政君的青睐,成為了當時西漢朝堂的權臣。他以攝政王的身份管理朝政,但狼子野心的他明顯不滿足于此。終于王莽篡權奪位建立了新朝。
新朝建立初始,他也制定了許多有利的措施,也算國泰民安。但在新朝後期,王莽的許多不切實際的政策加上他觸犯到了權貴和平民的利益,使得朝堂之上一片混亂。
再加上後期新朝遇到了許多水災和旱災造成百姓們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是以各地爆發了大大小小的起義,社會大亂。
劉秀和他的兄弟劉縯兩人雖都是皇室後裔,但他們的性格特點完全不一緻。劉縯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在看到社會上有人起義之時便立即加入。而劉秀為人心思缜密,在看到天下已經大亂之後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起義。
地皇三年,劉縯在宛城發動起義并喊出要興複漢室的口号,剛開始劉縯發動起義時,劉家的宗室們都不願意跟随他,可在劉秀帶着衆軍來到宛城後,其他人看着身穿将軍服飾的劉秀,瞬間覺得有漢高祖劉邦的感覺,于是紛紛跟随劉秀步伐去舉兵起義。
打敗王莽,歸順于更始帝 決心反抗
劉秀和他的哥哥以及其他的起義軍,與王莽的軍隊作戰。剛開始時他的隊伍武器少,就連他自己也是在打敗敵人後才坐到了戰馬上。
轉眼劉秀與王莽之間的戰争來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在最出名的一戰中,劉秀僅用兩萬士兵便打敗了王莽四十萬大軍。
此場戰役結束後,大家都以為劉秀是天選之子,二萬對四十萬在當時可謂是沒有一點勝算,即便劉秀再聰明絕頂、靈活作戰,都不能在短時間内取得勝利。
但恰巧在當晚一顆隕石正好掉落在了敵軍的陣營中,敵軍傷亡無數紛紛落荒而逃,而劉秀就這樣取得了勝利。
起義軍推崇綠林軍首領劉玄為更始帝,劉秀和哥哥劉縯也都歸順于他。此後二人一直在戰場上沖鋒殺敵,在昆山之戰打敗王莽的百萬大軍後,新朝也走向了滅亡。但劉秀和劉縯也成為了劉玄的眼中刺。
劉秀帶兵南下進攻城池時,不想哥哥劉縯卻被更始帝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他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明白了下一個更始帝要殺的人便是自己。為了活命他決定回到宛城向劉玄表忠心,是以劉秀就這樣活了下來,還娶了陰麗華為妻。
但劉秀每日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思來想去他決定自己稱帝。在朋友的幫助下劉秀前往了河北,并在河北地區招賢納士。
而他的“雲台二十八将”也是在此地被發展壯大,眼看劉秀在河北已經發展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感受到危險的劉玄下令讓劉秀交出兵權回長安。
劉秀覺得與更始帝決裂的時候到了,他隐忍了這麼久就是為了此刻。他帶着自己的赤眉軍,在戰場上将劉玄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
劉秀此時也展現出了他的學問、英勇善戰、知人善用,他靈活的作戰政策使得綠林軍沒有招架之力。終于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
劉秀稱帝以後,東漢政權并沒有完全統一,更始帝劉玄和他的綠林軍成為了劉秀的頭号敵人。
經過長達十二年的統一戰争,劉秀才統一了東漢政權。在平定完動亂之後,他改革官制、休養生息發展國家經濟、在全國推崇儒家文化,而劉秀統治時期也被稱為光武中興。
劉秀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便是他善待功臣,沒有像其他帝王一樣,建國後便将功臣趕盡殺絕,以絕後患。
相反他給功臣們封官加爵,給予他們封地,讓他們安度晚年。這種氣概是一般君主所沒有的。此外他厚待少數民族,積極發展對外關系,當政期間勵精圖治。
縱觀劉秀的一生,他雖是皇家血脈但家道中落,他也沒有是以而放棄。面對斷壁殘垣的江山,他沒有享福,而是勤于國政、勵精圖治,以祈求百姓們能夠祥和地休養生息,值得後世稱頌。
而劉秀也被毛主席評價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能得到主席的評價,可見主席對于漢光武帝也是極其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