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年度熱詞是什麼?

你的年度熱詞是什麼?

家國情懷成為鮮明底色

“《覺醒年代》有續集嗎?”“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續集。”一整年裡,這句網友的評論是“00後”朱晗玥最深的網絡記憶。看完《覺醒年代》,她被陳延年、陳喬年的英雄事迹感動:“他們那麼年輕卻那麼無畏,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們。”為此,她和同寝室的小夥伴特意在“七一”當天坐高鐵從上海趕到安徽合肥,前往延喬路“打卡”。那天的盛況至今曆曆在目:延喬路路牌周圍一片花海,卡片、信紙上是一句句手寫的“這盛世如您所願”“你們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我們享受到了”。

“讓我選年度熱詞,‘覺醒年代’當仁不讓。”朱晗玥說。

20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熱搜貫穿全年,青年人的家國情懷也綿綿不斷。《覺醒年代》《革命者》等主旋律影視作品受到追捧,網友們搜尋着原型人物、語錄、桌面、表情包等,感受着李大钊、陳延年等革命先輩的堅定信仰。

“‘建黨百年’‘覺醒年代’這種代表政治生活主旋律的内容進入到網絡熱詞,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也将自己心中年度熱詞的第一名投給了劇名“破圈”火成“熱搜”的“覺醒年代”,在她看來,這部作品播出後成為劇迷們追看的爆款,因為人們從中讀到的不隻是對革命前輩奮鬥曆程的回顧,更是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聯結與自覺傳承。

流行語是時代的腳印,人們從中能看出時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的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領銜;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釋出的“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年度推薦字詞”和哔哩哔哩公布的年度彈幕中,“破防”一詞橫掃多個榜單……歲末交替,不少機構評選并公布了年度流行語及關鍵詞,這些小詞語映照大時代、勾勒大變遷,為2021年定格下獨特的年度記憶。

網絡熱詞背後,家國情懷成為鮮明底色。很多在過去一年裡“火”過的字眼兒,不隻是大家在網上随性表達的零碎感受,而是作為一種集體情感、一份共同記憶的注釋。

近日誇克App與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資訊研究院聯合釋出《中國Z世代智能資訊全域研究報告》顯示,“建黨百年”“國風國潮”“中國航天”“奧運會”“疫苗接種”“全民反詐”“備考青年”“破防”“YYDS”等成為“95後”的年度熱詞。廣大青年不僅關心社會大事件,還主動迎接挑戰,展現出活力、自信、勇氣和擔當。

“如果說以前的網絡熱詞反映年輕人更注重個性和流行性,甚至帶有強烈娛樂性,現在會發現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國家民族同頻共振,在情感交彙中激活了共鳴。”郭媛媛感歎,年輕人不僅是網絡世界的踐行者,更是影響他人的推動者,這些濃縮年度熱點的流行詞,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表達習慣流變,“昂揚向上的背後是一種文化自信”。

流行語是有生命力的

“漢語盤點”最早始于2006年,是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和商務印書館共同發起的一項活動,宗旨是讓網民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過去一年的中國和世界,借以彰顯漢語的魅力、記錄社會的變遷,讓人們在關心中國和世界的同時,體會漢語豐富的文化内涵,鼓勵全民用語言記錄生活,描述中國視野下的社會變遷和世界萬象。之後,多家機構跟進參與至今。

如今,年度流行語和熱門字詞的評選,相較于以往更受關注。回顧2021年,“覺醒年代”“建黨百年”“小康”“雙減”“躺平”“YYDS”“破防”“絕絕子”等成為各機構和媒體釋出的年度流行語中的高頻詞。這些熱詞既承載着人們對過去一年社會發展的記憶,也傳遞着人們對生活的态度,還折射出社會語言文化的最新變化。

“新詞新語新義的産生是必然的,因為社會在不斷變化不斷創新,詞語必須緊跟時代和社會,要及時反映社會及社會心理的變化。”知名語言學家,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李藍對幾個基本已進入全民詞彙的流行詞印象深刻,“‘内卷’和‘躺平’是兩個很有創造性的新詞語,大機率會進入全民詞彙”。

他解釋說,“内卷”源于一個翻譯家的傑作,英語原詞為“involution”,這個翻譯家将其翻譯成“内卷化”,指的是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确定的形式後,便停滞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進階模式的現象。“内卷”最先流行于高校,既可用來形容教授之間的競争,也用來形容學生之間的競争。現在已成一個社會通用詞語,意思開始轉變成“低效競争”“惡性競争”或“激烈競争”。

“躺平”一詞據說最早出現在一篇叫做“躺平即是正義”的網絡文章裡。作者分享了自己的“躺平”生活:靠極低的消費和“有一搭沒一搭”的零工生活了兩年。

“這是一個造得很生動的詞語。用一個身體平躺的動作來比喻無動于衷、無所謂的心境,形容一種對外部競争及外部壓力不采取任何反應也不反抗的心理狀态和生活态度,并用這種生活态度來緩沖外在的壓力,以此消解外部環境對個體的強制性規則。這個詞大機率要長久流傳下去,因為在已有的漢語詞彙中還沒有一個詞可以表達這種狀态。”李藍說。

流行語是有生命力的。李藍認為,一個詞語的生命力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原來就有表意的詞語,但新出現的詞語效果更好、更引人注目;二是填充了詞語或詞義空白。“無論如何,語言都是社會産物。網絡傳播實際上是語言社會傳播的一種方式。語言一直在變化在創新,古今中外都如此。隻不過,在網絡時代,一個熱詞很可能在幾小時之内就可以傳遍全國甚至全世界。”他說。

“要相信語言這條河流天然的自潔功能”

網絡的極大普及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讓當下成為一個流行語飛速産生而又迅速消亡的時代。一時間,我們的社會甚至進入了“全民造句”時代。但值得關注的是,年度熱詞并不是一場僅僅止于“流行”的評選。例如《咬文嚼字》雜志社編輯部釋出的“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中,“YYDS”“絕絕子”等被排除在外。該雜志主編黃安靖在解釋評選标準時稱,這涉及“社會學價值”及“語言學價值”。

近年來,網絡語言中大量新造詞彙占領流行陣地,一些人紛紛擔心漢語将被污染。2021年早些時候,一篇引起較大讨論的文章也傳遞出對網絡用語的類似态度。這篇名為《拿什麼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語者”》的文章,把“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贊美的詞,萬物皆可‘絕絕子’”這類心中所想難以付諸文字、離開梗就不會說話的人稱為“文字失語患者”,并為其對症開方。

“時時處處擔心新詞新語出現會使漢語變得粗糙和貧乏的想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李藍向記者表示,在語言學界有一個比喻很形象:“語言是一條河”,這條河流承載着整個社會和所有人生。在他看來,作為一種曆史悠久、使用人口衆多、分布地域廣闊、文化底蘊深厚的語言,漢語就是一條特别巨大的河流。

李藍堅信,我們的漢語既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閑适優雅,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激流險灘,還必須有“無惡不作”這樣的詞語來描寫人類的某些惡行。“我們不能隻觀察其中的個别現象,更要關注整條河流的流向和曆史。”在他看來,任何一種新的語言現象出現,都隻會豐富和滋養這條河流。網絡語言時起時伏,非網絡傳播的語言現象同樣如此,“是以,對這個語言的任何擔心和焦慮都是多餘的”。

“漢語和漢字已經使用了幾千年,現在更加活力十足。”在李藍看來,語言文字是需要适當規範的,但在制定規範時必須充分考慮語言文字的特點,“我們要相信社會大衆的最終選擇,要相信語言這條河流天然的自潔功能”。

記者:王慧峰

編輯:莫愁

稽核:周佳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