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代十國的曆史為什麼很少提?

五代十國的曆史與東晉十六國曆史是一樣的:政權林立,國祚短命,更疊頻繁,民族多元,複雜難解!要點在兩方面,梳理其淵源!

一、五代十國承接唐藩鎮割據之餘緒,又逢北遼契丹之崛起。

五代十國曆史肇啟朱溫滅唐建梁,那年公元907年。北方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先後出現更疊的五個政權:梁(907年-923年)、唐(923年-936年)、晉(936年-公元947年)、漢(947年-公元951年)、周(951年-公元960年),史稱五代。

五代十國的曆史為什麼很少提?

随統一李唐中央王朝的滅亡,北方以外各地藩鎮擁兵自立,或稱王或稱帝。經過一段時間勢力争奪和消漲,形成十個左右相對穩定的地方割據政權,有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在北方)等政權,史稱十國。十國政權基本特點:并立。

其實,西南地區還有大理國(937年-1253年),以白族為主體政權,延祚三百餘年,為蒙古大軍所滅。熟悉《射雕英雄傳》的友友,南帝段正淳的橋段就源于此段曆史。

五代十國的曆史為什麼很少提?

此時,崛起于東北的大遼(907年—1125年)是中國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政權統治長城以北地區,國力強盛,經常南下入侵五代政權的北部邊境,成為五代曆史中心問題之一。

西北地區甘青甯一帶,後來西夏政權建立者黨項族也開始崛起。

二、幾個難纏的問題

“幽雲十六州”問題

幽雲十六州(也稱燕雲十六州)指的是: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薊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

五代十國的曆史為什麼很少提?

五代第二個政權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苦于兵力不足,派人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助,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石敬瑭成功後,建立後晉政權,也真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還每年繳納30萬布帛給契丹。

從此,北方再無險地阻止契丹南下,也成為後來宋遼戰争的中心問題。

“兒皇帝”問題

當年,石敬瑭為了起兵稱帝,除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還承諾做耶律德光(比石敬瑭小十歲)的兒皇帝。此事一直為史家所诟病。站在五代北宋的角度,石敬瑭實為敗類,不足道。但石敬瑭是個沙陀人(突厥分支),沒有太強烈的儒家忠烈節義之觀。在武人風氣和草原民族彪悍雜糅的北方,

“兒皇帝”并不是太難堪的卑稱。還記得安祿山稱楊貴妃什麼?幹娘!安祿山大楊貴妃十六歲!

“後唐”問題

後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傳二世四帝,曆時一十四年。

後唐立國者,莊宗李存勖(xù)(885年-926年),本姓朱邪,字亞子,應州金城縣(今山西省應縣)人,沙陀族。其祖父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勳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其父親李克用,封為晉王,割據河東。後李存勖承爵,起兵與後梁争奪地盤,滅後梁建立後唐。

按中國禮制,夷狄用我華夏之禮,以諸夏待之。李存勖雖是沙坨人,善于騎射,膽略過人,心性豁達,但愛讀《春秋》,略通微言大義,而且精擅音律。

五代十國的曆史為什麼很少提?

“後漢”也是沙坨人建立的政權!

後漢建立者是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劉知遠是沙陀人,家世貧寒,冒姓劉氏。早年是唐明宗部下的偏将,因為在戰争中救過石敬瑭的命,遂成為石敬瑭的親信。

後晉滅亡時,劉志遠派人奉表于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呼其為兒,并賜與木拐,相當于中原王朝賜給重要大臣的幾杖。

又誕生了一個兒皇帝!

五代,三個政權建立者是沙坨人!撰寫正史者如何想?詳解看歐陽修編撰的《新五代史》!

十國的代表人物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号鐘隐、蓮峰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将軍、違命侯。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被稱為“千古詞帝”。

武肅王錢镠(公元 852—932 年),字具美,一作巨美。錢塘臨安(今浙江省臨安縣北) 人,唐末節度使,吳越國建立者。公元 902—932年在位,計31年。錢镠在位時,吳越成為五代十國中較為相對安定、經濟繁榮的地區。因為錢镠注重、關心水利,是以兩浙民間稱他為"海龍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