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年11月450萬人辭職!是什麼推動了美國的“大辭職潮”?

作者:上觀新聞

美國“大辭職潮”現象仍在持續。據美媒4日報道,去年11月,美國自願辭職人數達到創紀錄的450萬人。空缺職位仍保持在接近紀錄的水準,這表明去年年底美國就業市場仍然緊俏。有分析稱,疫情和通脹仍是推動辭職潮的主要原因,大量就業機會和工資的上漲也讓更多美國人決定辭職。不過,席卷全美的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很可能給勞動力市場帶來新的阻力。

“大辭職潮”

美國勞工部4日表示,美國去年11月辭職總人數再破紀錄,達到450萬。辭職率為3%,高于前一個月的2.8%,恢複到9月份的最高水準。

具體而言,住宿和餐飲服務業辭職人數增幅最大,11月辭職人數超百萬。運輸、倉儲和公用事業部門辭職人數也大幅增加。醫療保健和社會援助領域辭職人數随着病例數增加而飙升。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稱,這一現象在美國被稱為“大辭職潮”。

目前,美國職位空缺的數量已遠遠超過找工作的人數,導緻美國勞動力市場流動性增加。

根據美國勞工部資料,去年11月底,美國共有1060萬個職位空缺,比去年10月的1100萬略有減少。然而,根據美國政府當月釋出的非農就業報告,當月失業和找工作的總人數隻有688萬。

不過,11月招聘人數略有增加,總數為670萬,當月裁員和解雇資料也較為穩定。這表明,企業至少在填補職位空缺方面取得一定進展。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勞工部還将在當地時間7日釋出12月就業報告。

多重因素影響

外界分析認為,美國出現勞動力短缺有多重原因。

CNBC援引海軍聯邦信用合作社(Navy Federal Credit Union)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裡克(Robert Frick)稱,“大辭職潮”沒有減弱的迹象,“人們對疫情的倦怠和恐懼猶存。但同時,由于大量職位空缺和不斷上漲的工資,許多美國人也有信心辭職。”

疫情仍是影響人們辭職的重要因素。

國際勞動市場監測機構“真實雇傭實驗室”經濟調查部主任尼克·邦克(Nick Bunker)表示,辭職人群仍主要集中在受疫情直接影響的低薪行業。

醫療保健行業的高辭職率也展現出疫情帶來的壓力。11月,該行業辭職率達3%,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專家指出,醫護人員的辭職将加劇醫療系統壓力。

另一方面,經濟學家也指出,許多低薪勞工正被其他高薪工作吸引。

Gusto就業服務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利茲·威爾克(Liz Wilke)認為,大部分人員流動發生在薪酬較低的行業,人們跳槽到新崗位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工資、更大的靈活性,或是更好的工作機會。

對通脹的擔憂也在推動辭職潮。《紐約時報》稱,政府資料顯示,近幾個月的物價漲幅已經超過了工資漲幅。去年1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6.8%,飙升至近40年來最高水準。但同月,美國人平均時薪隻上漲了4.8%。

職業網站Glassdoor的進階經濟學家丹尼爾·趙(Daniel Zhao)認為,在雇主競争激烈、工資上漲迅速、通脹高企的時刻,如果不換工作,那麼很可能被市場甩在後面。

還有分析指出,更多美國人嘗試轉型創業,疫情期間找不到人照顧兒童,退休人口增加等因素,也為“大辭職潮”推波助瀾。

“大辭職潮”或仍将繼續

面對再創紀錄的辭職人數,外界不禁疑問:“大辭職潮”會持續至2022年嗎?

已有專家指出,美國零售業、酒店業、休閑業、醫療行業等正在承受辭職潮帶來的沖擊,一些中小企業可能會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進一步推動通脹。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11月的資料中還未展現出奧密克戎毒株帶來的影響。從去年12月起延續至今的“奧密克戎浪潮”很可能給美國勞動力市場帶來新的阻力。

凱投宏觀進階經濟學家邁克爾·皮爾斯(Michael Pearce)在報告中稱,感染人數的飙升已經對高接觸性的服務行業帶來壓力,将給勞動力供給造成更大影響,因為一旦檢測呈陽性,員工就将被隔離。

美國“商業内幕”網站也認為,2022年“大辭職潮”或仍将繼續。連續八個月的高辭職率表明,勞動力短缺和對勞動力市場的重塑很可能将成為美國後疫苗時代的永久特征。

還有專家指出,撇開疫情因素不談,由于美國人口問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也不太可能很快緩解。

高盛分析師指出,自疫情暴發以來,已退出勞動力市場的500萬人中,大多數都已超過55歲,并且很可能不會再重返工作崗位。其中,提前退休和自然退休的人數分别為150萬和100萬人。

Emsi Burning Glass資料分析公司進階經濟學家羅恩·赫特裡克(Ron Hetrick)稱,目前的勞動力短缺隻是長期就業趨勢的一個縮影,企業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随着嬰兒潮一代退休人數激增、千禧一代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和移民人數的減少,不要指望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在新的一年中完全得到解決。” 赫特裡克說。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裘雯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