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1950年12月,在新興裡志願軍陣地不遠處的懸崖邊上,一名戰士從昏迷中醒來,他如今是身在懸崖邊上的一棵樹上,隻不過他此時的記憶還停留在之前對美軍發動的反沖鋒當中。

他清醒之後試圖爬起來,但動了動身體,才感覺到自己的腰腹位置十分疼痛,于是他伸手往疼痛的地方一摸才發現,好像有什麼東西正在扯自己的腹部。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低頭仔細一看,竟然看到自己腰腹部已經受傷了,而且還被炸出了一個拳頭大的大洞,連腸子都流了出來。這時他才隐約記起,之前自己在作戰的時候是被美軍的炮彈氣浪掀起炸飛,然後由于傷勢過重暈倒了過去。

回想到這裡,這個士兵趕忙用手把自己的腸子塞回肚子裡,然後

拿腰帶把傷口纏緊,攀着懸崖壁上的草藤,忍住傷痛回到了部隊

......

其實西方很多國家在看待抗美援朝的時候,都對志願軍能夠依靠小米加步槍将美軍的機械化部隊給打垮而覺得不可思議,孰不知我們志願軍戰士在抗美援朝時期的鬥志與意志力到底有多麼頑強。

而我們上文所說的這個戰士就是其中的一個典範,這個戰士的名字叫做宋良友。

——他在拖着重傷回到部隊後,被送入醫院搶救,肚子被縫了十多針,昏迷了整整三天才蘇醒過來。而他因為在這場戰鬥中表現英勇,也榮立了一等功,被志願軍總部授予戰鬥英雄稱号。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一、從軍

1928年,宋良友出生于安徽懷遠縣一個貧苦農家。

在那個時代,一般越窮,家裡生的就越多。而宋良友家也是一樣,他的父母生了很多姊妹,在這種狀況下,他能吃飽飯就算不錯了,家裡是沒有閑錢去供他讀書的。

在他的記憶裡,小時候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自己撿的破爛衣服,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讨飯中度過的。

不光如此,由于他的家鄉在全面抗戰之後變成了淪陷區,是以他還見證了太多日寇的暴行,比如村莊被掃蕩,糧食被掠奪……

總之,他的童年可謂是吃盡了苦頭,而他當時的這種生活也是底層人民的一個縮影。

不過宋良友雖然沒有文化,也不知道啥叫做革命,但他分得清好壞,明辨得出是非。

他清楚共産黨搞土地革命是為了老百姓,也知曉共産黨的軍隊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軍隊,是以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後能當共産黨的兵,這樣就能扛槍打日寇和反動派,建設新中國。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一心要打内戰的小心思,我方已經看得很透徹了,是以内戰期間一直都在招兵買馬,擴充實力,為長期戰争做充實準備。

是以1949年5月,此時雖然已是解放戰争後期了,但21歲的宋良友還是能夠得到機會參加人民解放軍。

而在部隊時,由于身材魁梧,加上做事膽大心細,他在部隊裡被安排成為重要的機槍手,同時還擔任尖刀班班長職務,參加了解放戰争後期諸多戰役,而且幾乎每次戰鬥他都是沖在最前面。

隻不過随着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國内戰事越打越少,全國已經基本解放了,眼看就要到了卸甲歸田的時候,與我們一江之隔的北韓半島戰事又起。

為了保家衛國,毛主席決定出兵北韓,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中挺進北韓半島。

而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9兵團第27軍81師241團3營12連的戰士宋良友也立即開赴北韓,開始與美帝國主義展開殊死搏鬥。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不過北韓畢竟不比國内,宋良友到了北韓戰場之後,第一感覺就是這裡與自己在中國戰場上完全不一樣。

——他參軍以來一直都是在國内的南方作戰,是以到了北韓後,有些無法适應這裡的冬天,當時北韓的冬天可是動不動就零下幾十度,這在我國南方幾乎沒有。

除了氣候,部隊裝備上也很有問題,由于戰事緊張,部隊出發時過于倉促,是以在準備工作上就沒不是特别好,特别是過冬的衣服基本沒有。

他們進入北韓的時候正逢冬天,北韓那極寒的天氣讓他們這些穿着中國南方薄棉衣的士兵被凍得直打抖,冷風嗖嗖地一直往衣服裡灌,後勤補給還跟不上。

是以九兵團很多戰士暴露在衣物外面的皮膚都被凍傷,特别是腳、手、臉,這些部位經常性凍傷導緻血膿,而有些抗凍能力差的甚至還會因極寒天氣的原因給凍病,凍殘廢,甚至是凍死。

宋良友也不例外,他當時和戰友們一樣全都受到了凍傷,戰鬥間隙之時,隻能幾個人湊在一起裹着幾條薄棉被取暖,有時候手凍僵了,連槍栓都拉不開。

後來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宋良友總會說:“太難了,真的太難了。”不過盡管條件如此艱難,但戰士們還是迅速投入到了打擊美帝侵略者的戰鬥當中。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二、立功

1950年11月25日,宋良友很快又加入到了讓他最為印象深刻的新興裡戰鬥當中。

——這場戰鬥是屬于長津湖戰役的一部分,知道這場戰役的人應該都清楚,這是場惡戰。就是在這場戰役中,他看到了戰友們一個一個在他眼前犧牲,而他自己也險些喪命于此。

新興裡是當時長津湖附近的一個小村落,因為是連接配接周邊的一個交通樞紐,是以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新興裡的得失以否某種程度上能決定這場大戰的整個戰事大局。

不過要想拿下這個地方并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駐防于此的美軍部隊不容小觑,它是當時美軍步兵第七師第三十一加強步兵團。

這支部隊的曆史十分璀璨。

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團攻入俄羅斯西伯利亞,被當時的總統授予“北極熊團”稱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在太平洋海戰中鮮有敗績。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而這還不是重點,重點在于這個北極熊團在入朝以來還沒有打過敗仗,不僅裝備精良,物質充沛,士兵的戰鬥欲望也十分旺盛。

果不其然,盡管宋良友所在的27軍目标明确,各部隊順利執行原有指令,向各自的戰術目标發起了強攻,但在敵人兇猛的火力攔截之下,在無數坦克火炮與機槍火力網的掃射之下,卻沒有任何進展,反而還損失慘重。

但此時的27軍首長已經下令:不消滅“北極熊”誓不罷休!

戰士們收到上級訓示後,堅決執行指令,憑借着鋼鐵般的意志連續圍剿“北極熊團”,最後“北極熊團”在戰鬥失利,并且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為避免全軍覆沒,打算向南突圍。

而要向南突圍成功,那就得搶占制高點,于是宋良友所在的三營12連守的一個高地成為了“北極熊團”要撕扯的目标。

當時敵人為了快速突圍,花了大代價對這個高地進行了幾乎瘋狂的沖殺。

戰鬥持續了三天三夜,宋良友與戰友們與比自己人數多出數倍的美軍王牌進行了幾番惡戰,用血肉之軀與敵人的重武器對抗,硬是打退了敵人數十次沖鋒,牢牢守住了陣地。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美軍這個有着“北極熊”之稱的加強團,在未能突圍的情況下,也隻能接受被包餃子然後被吃掉的現實,而我軍也創造出了北韓戰場上以劣勢裝備全殲美軍一個加強團的經典範例。

當然,宋良友所在的部隊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比如他的連長,指導員,排長全都犧牲了,全連當時隻剩下了幾個人,宋良友自己也差點被炮彈炸死,也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那一幕。

在整個抗美援朝的戰争中,宋良友身上留下的傷疤就有二十餘處。

——最明顯的兩處,一個在他的脖子上,一個在他的腹部。腹部是被炸彈炸傷的那次,而脖子上那個長27厘米的疤痕,是戰鬥時被燃燒彈燒傷後留下的。

當然這些傷疤也都是他軍功的強有力證明,在抗美援朝中他先後共計立有7次戰功,其中一等功2次,可以說宋良友在戰場上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人民軍隊的軍威。

三、轉業

抗美援朝戰争結束後,國内外局勢都開始趨于穩定,爆發大規模戰役的可能性不大,為了能夠給國内經濟建設發展騰出空間,龐大的軍隊就必須進行精簡,是以國家号召士兵退伍回到地方,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地方建設當中。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本來立有戰功的一等功臣宋良友是有機會留在部隊的,但宋良友卻在此時卻響應國家号召,主動退伍回歸地方。

而他的理由也很簡單,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身邊那麼多的戰友都犧牲了,我有什麼資格再去享受祖國給我的特殊待遇?”

是以在1955年,脫下戎裝的宋良友回到了家鄉務農。

不久後,他在淮南大通煤礦謀得了一份差事,在那當起了一名挖煤礦的勞工。

後來因為淮北烈山一礦破土動工,需要大量人手,于是已在淮南安定下來的宋良友,又北上“支援”淮北,

在那裡進行一線井下生産工作。

他剛到烈山礦時,主要的詳細工作是運作開采裝置,一開始宋良友對于那些采掘裝置的運作原理,還有操作規範一竅不通,所有的東西他都要從頭學起。

這種東西不需要天賦,但需要一點學習基礎,但他沒有文化,學起來很困難,不過宋良友從來就不怕困難,這是他在戰場上培養出來的。

是以經過後天的勤學苦練、虛心求教,他很快就成了一名操作機器的行家。

在這個崗位做久了之後,宋良友也就成了老師傅,開始帶起了新徒弟,他在帶徒弟的時候從來不兇人,總是和和氣氣,不争不搶,也不紅臉。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不過克服了技術上的難關,并不代表在礦井工作上就一片“坦途”了,井下工作很多時候也會遇到危險,宋良友也曾遇到過。

有一次宋良友帶着徒弟在井下認真工作,正當他徒弟準備對一個煤層進行試采的時候,宋良友卻突然叫住了他,說自己剛路過的時候發現一段巷道頂部好像破了一個洞。

在戰場上多年曆練出的本能反應,加上數年的工作經驗告訴他,那個洞很可能就是由瓦斯洩漏導緻的,是以他推斷出這個巷道有塌方的危險。

在聽到這話後,宋良友的徒弟顯然有些慌張,畢竟這還是他參加工作後第一次遇到險情,他很擔心自己無法走出礦井,但是宋良友堅定地告訴他,隻要跟着他走,就沒有問題。

在宋良友沉着冷靜的指揮下,井下的人都貓着腰,往出口方向小心翼翼地前進,果然發現外面那些撐木已經被塌方的煤層擠壓得不行了。

就在大家即将走到出口時,竟然發現礦井某些地方真的開始倒塌了......

宋良友面對如此危險的境遇,仍舊十分沉着,他看見向井口運輸煤炭的鍊闆機還在運轉,于是連忙對着已經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的人們大喊:“快上鍊闆機!”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随後大家一個接着一個地推上了機器,正是靠着鍊闆機的動力,大家才得以匍匐着通過嚴重的塌方段。而在大家全部脫險後,鍊闆機便因不堪煤層重壓斷裂了!

對于這一次驚險的遭遇,後來宋良友的徒弟曾回憶道:“那一次要是沒有師傅,我們可能一個人都不能從井裡面活着出來。”而就在塌方發生後,宋良友僅在家中休息了一天時間,便像個沒事人一樣,傳回了崗位繼續工作。

在他看來,這些活雖然又苦又累,還可能随時會有生命危險,但對比起他曾經在北韓戰場上所遇到的那般險境,壓根不值一提。

而且他心中想的是趁着自己還年輕,應該珍惜每一天的光陰,繼續為國家添磚加瓦。

四、隐瞞

其實宋良友的偉大之處,并不單純地在于他能夠于和平年代保持着以前的那份鬥志與初心,更在于他一直都十分低調,而這是極其難得的。

當初宋良友自退伍回到地方參與建設之後,對于曾經的功績隻字未提,而且還

一直刻意隐瞞自己的光輝故事。

——在礦井幹活的時候,難免會弄得一身髒,但宋良友下礦挖完煤後也從不在礦上洗澡。原因是什麼?為的就是不讓工友們發現自己受過傷、立過功,讓自己無故增添一些沒有必要的煩惱。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而且他也沒想過利用自己功勞,甚至是門路去謀取任何利益。

有一次,宋良友的大女兒想進入父親所在的烈山礦燈房工作,她希望自己的父親能給機關上言語一聲。但是宋良友聽到這個請求之後,隻是回複了一句:“國家還在建設,不能給國家添麻煩。”

對于自己父親的“無情”,女兒很無奈,也不明白。不過她若是當時知道自己的父親,連曾經的功績都不願提,生怕給國家添麻煩,或許也就能了解了。

1984年3月,當了近30年勞工的宋良友從礦廠退休。

一直以來他從不以功臣自居,導緻連與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同僚,甚至一起生活的兒女都不知道他是戰鬥英雄、一等功臣,隻知道他是一名上過戰場的抗美援朝老兵,很喜歡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首歌,僅此而已。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據他的小女兒回憶,曾經家中有一個木盒子,裡面裝了

很多小牌子,她當時并不知道是什麼,還經常與哥哥倒在地上玩,他們一直都不知道這些東西竟然就是父親在北韓戰場上的軍功章。

正是因為太低調了,導緻他自從1955年轉業以來,這個身份竟然隐藏了63年之長。不過紙始終是包不住火的,這段他刻意隐瞞的曆史總會被人給發掘出來。

2018年,安徽淮北市開啟了全市退役軍人資訊采集的工作,由于宋良友年紀已經較大,已經90歲了,加上2013年得了腦梗,清醒的時間不多,是以他的子女就代表他在調查的表格上替他填寫上了“曾入朝作戰立功”。

對于不了解他過往的子女們來講,父親似乎很平凡,但是如此一句話卻引起了淮北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從業人員們的注意。

後來他們經過查閱檔案,卻發現宋良友這個人不一般,因為他的履曆實在是太特殊了。

2018年,安徽一女士收到上面通知,才知退休礦工父親竟是一等功臣

——不僅參加過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第五次戰役,以及長津湖戰役等多場狠仗惡戰,還榮獲過兩次一等功,是抗美援朝時期的戰鬥英雄。

對此,從業人員們表示非常驚訝,因為他們實在沒想到一個曾有過兩次一等功的老英雄,竟然如此低調,而且還就在自己身邊,他們就是做這項工作的,之前對此是聞所未聞。

之後從業人員親自來到其家中通路,而在接到從業人員的通知後,他的兒女們也被吓得不輕,因為他們實在無法想象自己的退休礦工父親會是國家的一等功臣,而她的小女兒也才知道原來小時候一直把玩的“玩具”竟然還是父親曾經的軍功章。

當時意外找到老英雄是幸運的,但美中不足的是老英雄的軍功章都已經不在了。

因為在1974年,當時宋良友小女兒在玩的時候,将父親木盒子裡一堆花花綠綠的鈔票(北韓紙币)不小心點燃了,随即引發了一場大火,家裡不少東西都燒光了,包括這些軍功章。

不得不說,這是唯一令人有些遺憾的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