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入關以後,明朝屬國北韓是怎麼樣實施“反清複明”活動的?

大清入關後,當時北韓的李氏王朝依然心向大明,并多次策劃、參與了”反清複明“運動。

心向大明

北韓李氏王朝,一直是大明的藩屬國。

萬曆年間,豐臣秀吉入侵北韓,北韓幾乎淪喪,幸大明發大軍相救才得以保全。

自此之後,北韓更是深感大明恩德,對大明更為忠誠。

大明與後金(清)作戰期間,北韓王朝站在大明一邊,多次派兵相助,但戰績不佳。

此後,後金兩次讨伐北韓,必除此後顧之憂。

清朝入關以後,明朝屬國北韓是怎麼樣實施“反清複明”活動的?

1627年,阿敏率軍攻入北韓,北韓無法抵擋,被迫求和。

對于阿敏提出的其他條件,北韓王朝都被迫應允,唯獨在奉大明為正朔一事上,北韓王朝絕不退讓,表示:“甯以國斃,義不可從”,我就是被滅了,也要以大明為正朔。

當時阿敏攻入北韓的主要目的是打擊毛文龍,在這個問題上也不再堅持,贊許北韓“頗有信義”,不作勉強。

此後,北韓一直用天啟、崇祯年号,即便與後金的國書都不作修改。

1636年,皇太極親征北韓,圍北韓君臣于南漢山四十六日。

大清此次絕不退讓,提出和平條款,第一條就是要求北韓王朝斷絕與大明的一切關系,不得再以大明為正朔。

這次,北韓王朝被迫低頭,無條件接受了一切要求。

然而,北韓王朝隻是在給大清的官方交往檔案中停止使用崇祯年号,在其内部,以及與日本等國交往檔案中依然全部使用崇祯年号!

即便在崇祯死後,北韓王朝内部依然很長時間使用了崇祯年号。

1704年,大明已經滅亡60年了。

清朝入關以後,明朝屬國北韓是怎麼樣實施“反清複明”活動的?

然而,李朝肅宗卻設苑壇,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後又設“大報壇”,祭祀萬曆皇帝。

不僅是最高統治者心向大明,就連普通的官吏、百姓也心向大明。

當時的許多書籍稱:大明正是為救北韓而消耗國力,才“動天下之兵,費天下之财”,導緻流賊四起,為“東虜”所乘!

而直到清朝末年,一些北韓民間書籍上,俨然寫着“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心向大明,自然傾向于支援,甚至策劃“反清複明”運動。

準備直接出兵,恢複大明

1644年,大清入關後,多爾衮将在後金(清)八年的“東國儲君”放回北韓,準備以“親清派”為君,確定北韓的完全臣服。

然而,儲君到北韓後,暴斃。北韓君臣上下一口說他是病死的,多爾衮雖”深為驚悼“,但不得不信。

以極端手段抵制”親清派“後,北韓君臣開始了攻清的準備。

1649年,李氏政權的孝宗即位後,将”反清複明“定為國策,積極準備。

當然,孝宗不傻,在此前短短幾十年裡,北韓先後被日本及後金打得幾乎亡國,自己是什麼實力自己還是知道的。

是以,隻有先練出精兵,才可能出兵。

清朝入關以後,明朝屬國北韓是怎麼樣實施“反清複明”活動的?

孝宗不惜承受巨大的财政壓力,開始擴軍、練兵、改善裝備。

負責漢城防務的都城禦營廳軍由臨時招募的民兵改為常備軍,人數由7000人擴充到21000人;“禦林軍”由600人增加到1000人,且全部改為騎兵。

孝宗認為,發展火器是壓制滿清騎兵的重要途徑,是以,增加炮兵,派人到北京盜買硫磺等重要物資,甚至扣押因避風進入北韓的丹麥人,要求他們協助北韓研發新式火器。

為了不引起大清的警惕,李朝向大清奏報:日本又有侵犯之意,我們要加強防禦!

當然,大清沒有那麼好騙,查明情況後,下诏斥責奏折不實,要求罷其大臣。

盡管頗多波折,并承受了巨大的财政壓力,但孝宗依然雄心不減。

1659年,孝宗豪言:故欲養精炮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俟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

有人小心詢問:如果事不成,咱們不會被滅了嗎?

孝宗大義凜然:以大志舉大事,豈可保其萬全也。大義則明,則覆亡何愧,益有光舉于天下萬世也!

遺憾的是,天不假年,孝宗在僅40歲時就離世了。

《李朝實錄》感歎:雄圖大志,遺恨于千秋。

清朝入關以後,明朝屬國北韓是怎麼樣實施“反清複明”活動的?

并非所有人都有此決心,孝宗死後,“直抵關外”的計劃擱置了下來。

試圖趁虛而動,但被現實所震懾

不久,三藩之亂爆發。

三藩既亂,四川等地被攻下,陝西王輔臣蠢蠢欲動,而蒙古察哈爾部也在漠南起兵,大清陷入危機。

北韓的激進派認為機不可失,指出:“居天下之後,有全盛之行”的北韓如果不舉兵,“以扶天下之義”,大家都沒臉去見先王!

不過,曾經被打疼的傷痕,還是使北韓謹慎。

又有持重派認為:吳三桂擁立崇祯太子,再造大明。我們興兵助伐,義理所在。如果我們不出兵,将來大明複國了,問其罪來我們确實無法自辯。然而,現在大清雖然疲憊,但“制我則有餘”,如果他來打我們,我們拿什麼應對?

商議結果是:1、如果大清找北韓借兵(想多了),我們就推說兵民散亡,幫不了,反正就是不能幫大清;2、派人去了解情況,視機而動。

随即,李朝派官員到北京前去打探情況。

大清當然知道李朝安的什麼心,準備好專門的房子給他們居住,嚴格監視,不許與外人接觸。在李朝官私下詢問時,隻回答:吳三桂在邊疆暴動,已叫人去鎮壓了,沒什麼大事。

打探不到情報的李朝,很快被接下來的事情所震驚了。

清朝入關以後,明朝屬國北韓是怎麼樣實施“反清複明”活動的?

在精銳部隊悉數南下的情況下,圖海隻率由八旗家奴組成的烏合之衆,就迅速平定了察哈爾叛軍!

三藩雖強,但畢竟很遠,察哈爾被平定,近援已絕,李朝即便要起兵也是孤掌難鳴了。

何況:僅靠家奴臨時組成的烏合之衆就能平定察哈爾,你李朝确定自己比察哈爾能打嗎?

李朝上下一緻認定,“其勢之不敵”,不敢輕舉妄動了。

失望收場

不敢直接輕舉妄動,不代表李朝就什麼都不作了。

三藩之亂期間,鄭經曾向日本借兵。

李朝得知此信後,表示支援鄭經與日本幕府聯合,并表示可以“假道北韓,出送援兵”。

李朝期待的是:鄭經自日本借兵後,以濟州島一帶為基地,直接進犯大清京畿沿海。

然而···鄭經似乎沒有李朝那麼“愛大明”。

鄭經出兵了,但進攻目标是:同為“戰友”的耿精忠。

李朝看透了這些打着“複明”軍閥的嘴臉,失望不已。

1681年,清軍破昆明,三藩之亂結束。

清朝入關以後,明朝屬國北韓是怎麼樣實施“反清複明”活動的?

1683年,盤踞台灣的鄭氏政權投降。

還在“反清複明”的,就隻剩下天地會等秘密組織了。

自此以後,北韓才不再讨論“複明”之事,與大清的關系進入穩定階段。

李氏北韓之是以曾對“反清複明”持積極态度,一則是大明曾救過他們,并不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二則是因為北韓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以“小中華”自居,在“華夷之辨”思想下,以滿清為“東夷”,天然抱以抗拒,甚至鄙視的态度。

李氏北韓曾經堅決反對,甚至鄙視大清,然而,進入近代後,面對西方侵略者、日本侵略者時,又還是傾向要大清來幫助自己。

此後,中朝人民又在抗日、抗美等反侵略戰争中并肩作戰。

這些都說明,或許我們在一些問題上有分歧、争議,但親近、互助,始終是主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