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吳名将程普留下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程普是東吳名将中的代表人物,也是東吳早期資曆最老、聲望最高的将領之一。程普是漢末幽州右北平郡人,該地地處邊陲,鄰近鮮卑、高句麗,常年戰亂不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當地人逐漸形成了尚武、彪悍的民風。程普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早年便以勇猛、彪悍著稱。

東吳名将程普留下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程普效力孫堅的具體時間不詳,但極有可能是孫堅尚在揚州一帶任職時便已經依附。此後。孫堅跟随孫堅參與了平定黃巾、征讨韓遂、關東諸侯讨董等一系列戰事,并逐漸成為孫堅手下的頭号猛将。

東吳名将程普留下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孫堅死後,程普又跟随孫策參與了統一江東之戰及征讨黃祖之戰。在此期間,程普戰績顯赫,為孫策占據江東立下汗馬功勞。孫策病逝後,程普盡心盡力輔佐孫權,又參加了漢末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官至蕩寇将軍、江夏太守,跻身十二虎臣之首。因程普年紀長、功勳高,衆人都親切地稱他為“程公”程普一生功勳卓著,為東吳集團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病逝後卻留下了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東吳名将程普留下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第一個謎團:程普病逝的原因

受《三國志》注引《吳書》記載的影響,民間普遍認為程普病逝的原因是殺伐過重遭到了陰魂索命(關于這一點,我在前面的文章當中有過詳細的介紹,本文中不再過多贅述。)不過,根據相關史料及學者的考證,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期間,中華大地上多種疫病泛濫流行,長江流域又是其中的重災區,傷寒、瘧疾、血吸蟲等瘟疫肆虐,這在《三國志》當中也有多處提及。

東吳名将程普留下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在古代的戰亂年代,将陣亡士兵屍體進行深埋或集中投火焚燒,這是一種常用的防止疫情擴散的手段。程普平定叛亂時已是高齡,常年四處作戰,年邁體衰、抵抗力差。是以,他在處理叛軍屍體的過程中被疫病感染,最終不治而亡。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學者的普遍認可,是以,程普病逝的原因已經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東吳名将程普留下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第二個謎團:程普的墓葬在哪裡

第一種說法是程普的墓葬在湖州境内,即現今的浙江省湖州市。這一說法最早出現在唐代的《石柱記》中。清朝同治年間的《湖州府志》中則引用了一段南宋史學編修談鑰所著的《吳興志》中的一段記載,程普的墓葬在“(湖州)府城東南十九裡”。湖州在三國後期由吳末帝孫皓将此地設為吳興郡,至清代改為湖州府。

東吳名将程普留下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據1983版《湖州市地名志》中記述,原湖州府東南十九裡的地方,大緻為現今湖州市吳興區八裡店鎮常路中部及湖州市南浔區和孚鎮荻港北部一帶。不過,由于年代久遠,現在此處已經沒有程普墓葬的相關傳說或遺迹留存,隻保留了當地方言中與“程”字讀音相近及與程普官職相關的陳家田、蕩灣村、北陳家墩、南陳家墩等村名或地名。

東吳名将程普留下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第二種說法是程普的墓葬在瑞昌境内,即今江西省瑞昌市。這一說法也是出現在清代的史籍當中,據清代《江西通志》載,程普墓在現今的瑞昌市桂林街道立新橋一帶。明萬曆年間和清鹹豐年間曾兩次在此處立碑,碑上刻有“大漢副都督亭候程普公之墓”,但因年代久遠及一些人為的因素,碑石已經無處可尋,僅剩下一處墓地。另外,據《程氏宗譜》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程普于冬季病逝後葬于(瑞昌)桂林崗。

東吳名将程普留下兩大謎團,一個已經解開,另一個至今未解

瑞昌說的這兩個記載非常明确且有迹可循。其中程氏後人編纂的宗譜相對而言較為權威,再加上史料中曾記載,赤壁之戰後程普曾駐守過柴桑西部的烏鎮(即現今瑞昌市桂林橋一帶),似乎可以确定程普墓就在瑞昌市。不過,據瑞昌當地人稱,他們在修複重建程普墓的時候,發現這隻是一座空穴,這又讓瑞昌說蒙上了一層迷霧。是以,程普墓葬究竟在哪裡,到現在依然還是一個謎,有待進一步考證。

參考書籍:《三國志》、《湖州府志》、《江西通志》、《程氏宗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