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諸侯讨董時,所謂讨董聯軍,其實多是烏合之衆。

在董卓軍的反擊下,各路讨董軍隊皆一敗塗地。

然而,孫堅的軍隊,卻能連續擊敗董卓,并一舉攻入洛陽。

這個孫堅,怎麼就這麼強呢?

不堪一擊的聯軍

讨董聯盟形成後,聯軍對董卓組織了北、東、南三線包圍。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北線,以袁紹與河内太守王匡進駐洛陽以北之河北郡,韓馥留守邺城,為袁紹供應軍糧;

東線,以劉岱、張邈、張超、橋瑁、袁遺、鮑信與曹操集結了十數萬兵進駐紮洛陽以東的酸棗,孔伷進駐颍川;

南線,以袁術、孫堅進駐洛陽以南的魯陽。

雖然兵馬甚衆,但是,多是烏合之衆,不能擋董卓一擊。

董卓首先對北線動手。

當時,河内太守王匡率領泰山兵進駐小平津,企圖渡過黃河進攻洛陽。

董卓以疑兵佯渡平陰,精兵秘密從小平津北渡,繞擊王匡側後,在渡口北岸打破王匡。王匡軍幾乎全軍覆滅。

随即,在東線,董卓軍又與曹操大戰。

曹操,同樣大敗,幾乎全軍覆滅,連自己都險些喪命。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許多朋友認為曹操是孤軍而進,兵力懸殊,甚至是以三千敵十萬而敗,其實不然。

曹操做了魏王後,做《魏鼓吹曲》,回顧創業曆程,客觀介紹了作戰經過:戰荥陽。汴水陂,戎士憤怒。貫甲馳,陳未成。退徐荥,二萬騎,塹壘平,戎馬傷,六軍驚, 勢不集,衆幾傾,白日沒,時晦冥,顧中牟,心屏營···

由此可見,曹操所部集結了約二萬騎(除曹操本部外,多為鮑信部及張邈的一部分軍隊),并非兵力懸殊而敗,實在是戰鬥素質不如對手而敗的!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以此來看,當時董卓的西涼軍戰鬥力,明顯高于聯軍。

這并不足為奇,畢竟,董卓的涼州軍、并州軍,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精銳之師,而聯軍多為缺乏戰鬥經驗的内地軍。

然而···孫堅是一個例外。

連挫董卓的孫堅軍

孫堅所部,是與董卓軍進行了多次激烈交手的。

1、從容退敵。

孫堅駐紮魯陽,準備進攻董卓。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董卓決心利用騎兵的機動力優勢,以襲擊方式擊破孫堅,遂發兵襲擊魯陽。

董卓騎兵抵達時,孫堅剛剛在城東閱兵完畢,正在行酒談笑。

孫堅下令部曲整頓軍陣行列,不得妄動。

董卓騎兵越來越多,孫堅慢慢撤座,進入城中,對左右說:剛才我是以不馬上起身,是怕部隊自相踐踏,諸位無法進城罷了!

由于孫堅部隊整齊,董卓軍不敢攻城,撤走了。

由此,董卓這次襲擊作戰,無功而返。

2、首戰失利。

随即,孫堅發起主動進攻。

但是,在梁縣,孫堅遭遇了徐榮,交戰中大敗,孫堅帶了數十騎突圍,走小路逃脫。

此戰,祖茂為掩護孫堅而陣亡,颍川太守被生俘,被放進鍋裡活活煮死···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孫堅收攏散兵,繼續前進,進屯陽人。

3、陽人之戰,大破胡轸、呂布。

不久,胡轸、呂布,率領步騎5000來攻擊孫堅。

呂布與胡轸不和,散布假情報,故意誤導并驚吓胡轸部,孫堅率軍出擊,大破胡轸,斬殺其他都督華雄,取得讨董開戰以來的首次勝利。

4、太谷之戰,擊破董卓。

随後,在處理了與袁術的問題後,孫堅拒絕董卓交好的請求,繼續進軍,進至太谷。

太谷,是洛陽八關之一。

董卓親自率軍來戰。

卓自出,與堅戰于諸陵墓間。卓敗走,卻屯渑池,聚兵于陝。——《資治通鑒》

結果,親自出戰的董卓,仍然被孫堅所敗。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随即,董卓逃走,留呂布守洛陽。

這裡,許多朋友有一個誤解。

在反董卓聯軍形成後,董卓即遷天子去了長安。

是以,許多朋友認為董卓是主動放棄了洛陽。

實際上并非如此。

董卓遷天子去長安,是出于全局的考慮,在戰略上正确更大的回旋空間。但是,董卓并不打算輕易放棄洛陽,他本人依然長時間在洛陽主持作戰。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是以,董卓退出洛陽,與被孫堅擊敗是直接相關的!

5、擊敗呂布,收複洛陽。

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複破走。堅乃掃除宗廟,平塞諸陵,分兵出函谷關,至新安、渑池間,以截卓後。——《後漢書》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随即,孫堅進軍洛陽,擊敗呂布,收複洛陽,清掃皇陵···

與其他連敗的聯軍兄弟部隊不同,孫堅進軍,一路擊敗胡轸、董卓、呂布,連戰連勝!

孫堅,怎麼這麼厲害呢?

最強的指揮官

在讨董卓的諸英雄中,當時,孫堅就是最強的指揮官,沒有之一。

在此之前,孫堅已經是表現最出色青年将領了,沒有之一。

在平定黃巾的作戰中,表現出色的青年将領,主要就是孫堅和曹操。

其中,孫堅的表現是更出色的。

曹操主要是配合皇甫嵩作戰,在皇甫嵩火攻成功之後,配合皇甫嵩夾擊黃巾軍,算是跟着沾光,并沒有特别突出的表現,隻能算是”參與者“。

孫堅則不同。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在攻打宛城的作戰中,孫堅一馬當先,先登入城,帶領官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是以,如果說曹操隻是”參與者“的話,那麼,孫堅就已經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将領了!

此後,孫堅又參與平定涼州之亂。

當時,孫堅為統帥張溫的參軍事。

孫堅當時看出敵軍弱點,請求分兵萬人給他,切斷敵人糧道而後破敵,被拒絕,結果官軍戰敗···

随後,孫堅又曾勸張溫斬董卓以正軍法,又被拒絕···

在平涼州作戰的表現來看,孫堅已經是一個很有謀略、眼光的統帥之才了!

自後來,孫堅又進入湖南,參與平定區星叛亂的作戰,再次獨當一面,平定了叛亂。

可以說,孫堅已經是一位能獨當一面的大将之才了!

就軍事上的成就和曆練來說,孫堅比袁紹這樣的公子哥,以及孔伷、張邈這樣的名士來,完全不是一個檔次,遙遙領先!

經驗豐富、血戰中成長起來的骨幹力量

而且,在東征西戰中,孫堅也發展出了一支堅強有力的骨幹力量。

孫堅的基本力量,是在參與鎮壓黃巾前組織起來的。

表堅請堅為佐軍司馬,鄉裡少年随在下邳者皆願從。堅又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許人···所向無前。——《三國志》

雖然隻有千人,但卻構成了孫堅的基本力量。

這支力量,随孫堅鎮壓黃巾、戰涼州、鬥長沙,經曆過了戰火的洗禮和錘煉。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程普、黃蓋、韓當等後來的”老将軍“,當年都正直青壯,追随着孫堅。

這支骨幹力量,意味着孫堅有了兩個優勢。

1、組織成熟,散而能複聚,有凝聚力。

在讨伐董卓的過程中,與王匡、曹操一樣,孫堅也遭受過慘敗,孫堅也同樣險些遇害。

王匡慘敗後,一蹶不振;曹操慘敗後,雖然諸夏侯曹仍在,但部隊已經差不多都沒有了,隻好去揚州募兵···

而孫堅失利後,立刻能收攏部隊,在陽人站穩腳跟,并很快就轉敗為勝。

這就是凝聚力!

2、擴軍後,新部隊能迅速形成戰鬥力。

漢末亂世,要找人來當兵難度是不大的。

擴軍隻有兩個難題:有沒有足夠的糧食、有沒有老兵和基層軍官把隊伍帶起來。

1000餘人的基本部隊,已經是很強的骨幹力量了。

對面嚣張的董卓,不管他有多少人,其基本力量、骨幹力量,也就是一直跟着他的3000涼州兵。

是以,有了這樣的久經考驗的基本力量,孫堅也就有了強軍的基礎。

擴軍:比較龐大的規模

随後,孫堅又吞并了一些部隊,使部隊規模迅速壯大。

孫堅借口荊州刺史王睿不響應讨董,将其殺死,吞并了他的部衆。

随後,孫堅軍一路擴軍,到南陽時,已經有衆數萬。

随即,他又借口南陽太守張咨不肯資助軍糧,殺張咨,繼續擴充力量。

随後,孫堅與袁術會于魯陽,依附于袁術。

袁術遂以孫堅為豫州刺史。

随後,又有一些豫州兵加入了孫堅。比如颍川太守就帶了部隊加入了孫堅的部隊。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是以,到此時,孫堅的部隊,在規模上已經有數萬之衆,規模較大。

當時,反董卓的諸侯,多者二、三萬,少者數千,即便在兵力上,孫堅都已經算是極為雄厚了!

加上咱們前面介紹的,擁有較強的基本部隊,孫堅的部隊戰鬥力很快就形成了。

糧草

與此同時,孫堅也獲得了天下最好的糧草補給。

南陽,是東漢的第一大郡。由于光武帝劉秀起自南陽,是以,南陽在東漢享有特殊的經濟優待,十分富庶。

如果是孫堅自己在南陽,孫堅恐怕搞不定當地的豪強大姓。

但是,孫堅依附了袁術,“四世三公”的袁術還是能夠搞得定當地的豪強的。

是以,孫堅能夠得到豐厚的補給,可謂足兵足糧。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雖然袁術曾經使過壞,一度暫停運給軍糧,但是,孫堅連夜騎馬飛奔見袁術,進行解釋後,袁術雖然躊躇不安,但還是當即恢複了供應。

足兵足糧,孫堅自然能打了!

曆史的遺憾

一段時間,孫堅的軍力甚至是一支足以影響曆史走向的軍隊。

讨伐董卓,收複洛陽,使袁術的名望進一步提升。

随後,孫堅又在豫州擊敗了袁紹任命的豫州刺史,将袁紹的影響力驅逐出了豫州。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随後,孫堅又讨伐劉表,擊敗劉表,一直打到襄陽附近。

可以說,如果孫堅不死,其部隊可能打下荊襄等地,進一步壯大。

如此,如果孫堅繼續效力袁術,袁術集團是很可能擊敗北方的曹操、袁紹的!

但是··孫堅不幸戰死,形勢遂發生了根本性逆轉!

孫堅死後,袁術再不能戰勝劉表,不但不能奪取荊州,反而被劉表切斷糧道,驅逐出了南陽···

然而,即便如此,孫堅留下的軍隊,仍然對天下格局産生着巨大影響!

被驅逐出南陽的袁術,北攻兖州,被曹操所敗,幾乎覆滅,奄奄一息。

然而,退到揚州後,又借助孫贲等人所率的孫堅餘部,迅速在淮南淮北站穩腳跟、壯大起來,一度又有了與袁紹、曹操抗衡的實力!

諸侯讨董卓時,為什麼隻有孫堅的軍隊能夠戰勝董卓?

最後,孫策帶着孫堅餘兵進攻江東,開始單幹,袁術又失去了孫堅的力量。

此後,袁術在曹操、呂布的攻擊下毫無抵抗力,迅速失敗了!

而孫堅留下的基本力量,則又成了孫策開創江東、鼎足而立的基礎···

孫堅的力量,始終具備影響天下格局的實力!

漢末亂世之初,孫堅的軍隊,确實是唯一可以與董卓涼州軍抗衡的強軍!孫堅與袁術的聯合,也表現出壓倒袁紹、曹操的實力!

如果孫堅不死,天下将是怎麼樣的走勢,實在是難以想象的!

孫堅之死,可說是漢末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