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愛情與親情都是人類社會生活當中十分重要的情感類型,關于二者之間的關系,有人會認為當愛情成為親情,那麼兩人之間的關系便不再會産生激情,隻是平淡的相處。

有的人卻認為,當愛情經過曆久彌新的磨合,最終成為一種類似親情的關系之時,雙方勢必都是十分成熟和互相了解的,這種關系反而會更加穩定和長久。

有一種說法認為,永遠不要把妻子當親人,否則後果會是十分“可怕”的。那麼這種觀點又是因為什麼呢?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我們不妨探求一下問題的本質,将兩種關系超越簡單的标簽,而是上升至兩種社會關系與需求之間的聯系。

戀人關系/親人關系

所謂“戀人關系”指的是基于互相的仰慕以及親密情感之上的關系,是一種倫理關系,不像是婚姻那樣存在一種道德上的限制關系。

當然,即便是當深愛的兩人已經結婚之後,妻子對于丈夫而言,也同樣是親密的戀人,隻不過兩人之間的關系會更進一步,并且受到了法律的承認。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對于許多婚姻中的男性而言,自己将妻子迎娶進門,是想要深愛對方的,而不是僅僅處于外界的一些社會上的控制欲道德上的驅使。

相信在許多經曆過戀愛的個體看來,一對戀人在相識之初到最終熟識、走入婚姻殿堂,彼此之間的關系和表現往往都是會有一些顯著變化的。

比如說在相識之初,兩人對于對方的關注往往是基于建立在荷爾蒙基礎上的吸引的,是以雙方會有意控制自己的言行,盡量會在對方面前保留一些比較好的形象;

而随着關系的深入,兩人逐漸熟絡,對于彼此的認識也漸漸深入,一方面摩擦和碰撞會出現,一方面對于自己言行的限制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嚴格。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一般會逐漸展示出自己的真實狀态;等到兩人結婚之後,基本上彼此之間就會毫無保留,無論是内心的想法還是對于兩人生活的願景,基本都是十厘清楚的。

這樣一個發生在戀人/夫妻之間的關系變遷過程還是比較好了解的:婚姻畢竟不是基于血緣關系的,雙方由陌生到熟悉,勢必會經曆這種過程。

産生于親屬關系之間的情感是明顯與之相異的,一方面前者基于姻緣,後者基于血緣;另一方面親人是不需要太長時間來熟悉彼此的。

親人,在漢語當中指的是有血統關系的人或配偶;後引申為關系親密、感情深厚的人。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在各種各樣的社會與文化當中,對于親屬的認知以及稱謂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博物館學家喬治·默多克(George Peter Murdoch)在豐富的研究材料基礎上對于全球多種文化當中的親屬關系進行了梳理。

他認為人類社會當中的親屬關系大緻可以分為六種:夏威夷式、愛斯基摩式、易洛魁式、克勞式、奧馬哈式以及蘇丹式。

六大種稱謂方式既是基于當地社會文化的,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當地的文化特點。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在親人關系之中,一個重要的維系方式就是血緣,許多人也許與自己的一些親人并不熟知。

然而一旦在某個場域得知了彼此之間的親屬關系,那麼從陌生到熟悉幾乎是一個不需要時間的過程——兩人都十厘清楚彼此之間的關系,是以不再需要漫長的熟悉過程。

不同社會關系與需求

對于個體而言,親人,無論親疏遠近,對于個體的作用以及能夠滿足的需求是不同的;相應的,戀人或是夫妻對其而言,更是一種與衆不同的關系,會在許多層面上滿足個體的需求。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對于戀人和夫妻而言,彼此之間的關系既是基于經濟的,也是基于社會的,也是受到性和繁衍後代義務影響的。

于是戀人之間的需求包括經濟上的依賴、性需求的滿足、繁衍後代的需要以及家庭建立和相關社會關系的維系。

與之不同的是,個體對于親人以及親屬的依賴并非如此具體,對于未成年的個體而言,對于親人的需求主要就是經濟上、物質上的撫育,情感上的照顧以及社會化和教育上的支援。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對于成年人而言,親人的存在則基本上集中于情感群組織上的意義産生,當獨自生活的成年人逢年過節回到家中,見到親人,往往一種“回家”的感覺便會油然而生。

綜上所述,同樣的個體作為不同的社會關系時,比如同樣一個女性,作為妻子/戀人以及作為家人,其所扮演的社會角色(social identity)是完全不同的。

作為妻子時,其實就是一個在情感和生活上能夠依賴另一半的個體;而當其作為家人時,更多偏向于對對方的一種情感和社會關系上的給予——為其提供溫暖和照顧。

對于一個女性而言,除了生活上受到的待遇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全然不同之外,社會身份之間的沖突給其帶來的這種無力感和疑惑則更有可能是負面情緒的來源。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本身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往往是要參加工作擷取收入的,那麼在職場當中勢必會扮演各種角色,無論是職員還是中層或是上司。

在與戀人或是另一半相處時,自己則扮演妻子、夫妻的角色,往往會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

而在家庭當中,自己則完全會脫離夫妻/戀人的角色,成為一個大家庭的一部分。

一旦從妻子變成親人,那也就意味着其社會角色由夫妻成為了家人,那麼自己所處的場域與自己内心的行為價值标準之間毫無疑問會産生沖突,這種不适應性一方面會讓女性本身十分不适,而這種“越界”的也婚姻難以長久。

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後果很“可怕”

另一方面也會導緻整體關系的錯亂,比如該溫柔時卻表現得十分嚴肅,該端莊時卻有些過于活潑……

總之,對于一個男人而言,永遠不要把妻子當親人,否則後果會是很“可怕”的。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