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随着網絡的發展以及資訊化社會的普及,諸多網絡熱詞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也占據了一定的地位,甚至許多詞彙都已經受到網絡極大的影響,連原本的含義都已經漸漸被人們所遺忘了。

各種簡稱以及字母簡寫現如今成為了一種風潮,比如2021年十分火的“YYDS”:這一詞彙原本全寫為“永遠的神”,最初被某遊戲主播使用,來形容某職業選手的高超能力;之後卻徹底“出圈”,被廣大網友引用于形容一些比較值得稱贊的人和事。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同樣的,“吃相”原本用于形容一個人吃飯或者吃别的東西的時候沒有禮儀,或者吃飯的樣子儀态過于粗鄙,導緻同桌的人觀感不佳。

後來被引申為個體做某些事情,尤其是做一些與自己的利益相關的事情的時候,不顧禮儀、不守規矩,甚至是太過粗魯,行事不體面,毫無風度的樣子。

父母的“吃相”與育兒

就像是上文進行的解釋一般,所謂“吃相”其實不光會影響個體在社會當中的地位以及形象——當你發現身邊的某些人有“吃相難看”的言行,勢必會不再像之前一樣與之交往,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是決定下一代的命運。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對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多層面、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學領域,一般認為對于子女的教育存在于這樣三個不同層次:

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我們平時了解的“教育”是以學校為主、教師扮演主要角色的。實則不然,家庭當中的父母以及社會之中的各種人和事都會在個體的教育過程當中占據重要地位。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德國著名教育家弗裡德裡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 bel)早在十九世紀時就提出這樣的觀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節課堂。”這樣的觀念也一直被相關學科視為是圭臬。

所謂“吃相”,其背後蘊含的其實是一個人做事做人的基本素質、待人接物的基本素養、對待世間萬物的基本視野。

往小了說,一個人的“吃相”能夠反映出其在一些小事上的風格與特點,往大了說,“吃相”其實是此人三觀及格局的一種反映。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那麼加上父母對于子女的榜樣以及家庭對于子女的教育功能,毫無疑問,家中的父母“吃相”如何,其子女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怎樣的待人接物的方式。

比如說今年35歲的小耿,孩子才剛剛到了上國小的年紀。小耿本人兒時家庭環境比較艱苦,常常因為一些經濟上的原因而遭遇饑餓,這也導緻他在許多事情上都過得比較節省,甚至是“摳門”,比如有時會吃一些早市的便宜蔬菜、幾乎不去飯店等等。

他的夫妻小劉也是以感到喜憂參半:丈夫沒有任何不良嗜好,但是有時過于節約導緻有些“寒酸”。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終于在某一天,小劉驚訝的發現,兩人剛剛七歲的兒子居然将垃圾桶當中已經過期的零食拿出來準備吃,甚至想分享給在家中一起玩耍的小夥伴。

小劉大怒,立即将零食再次扔掉,并且告訴兒子不許再這樣做。

這便是小耿近乎“寒酸”的性格導緻他常常做一些“吃相難看”的事情,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自己的孩子。

作為家長,至少在子女面前,不能表現得過于“吃相難看”,因為有可能你認為毫無影響的言行,恰恰就成了影響子女的關鍵因素之一。

社會觀察與學習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認為,在個體心理成長的過程當中,除了其主觀意願的發展以及接收到的教育之外,其身所處的環境變量也會切實影響個體的發展與成長。

即人的行為,特别是人的複雜行為主要是後天習得的。

在這種學習過程當中,一小部分的力量取決于遺傳,更大的部分則受到個體與外界環境互動以及外界刺激形成的回報,之後經過個體的調節以及與外界的互動進行行為的調整。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那麼這一理論如果被應用在家庭教育當中,我們自然也可以得出明顯的結論:作為未成年的孩子而言,其生活當中的場域基本上就是以“家庭-學校”這樣兩點一線的生活為典範,于是能夠給其提供學習的事物也集中在家庭成員以及學校的師友身上。

然而對于未成年人而言,學校本身所具有的知識傳授屬性會讓他們的内心更加傾向于形成這樣的觀念:與學習相關的知識大多來源于學校,與生活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則主要來源于家庭。

很明顯與“吃相”相關的知識是一種生活當中的常識,而并非是一種與學校知識相關的内容。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是以無論是取得知識還是進行相關互動與回報,未成年的孩子們會更多地在家庭當中學習與反思“吃相”相關的知識。

比如當其看到自己的父母為了一些事情而不顧一切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勢必會在之後更加留心,甚至會在第一時間就直接詢問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這件事情這麼重要?”因為父母“吃相難看”的行為往往是比較與常态不同的。

此時尚且是可以了解的,一旦父母“吃相難看”的言行成為了一種常态,子女不再是以而感到疑惑時,也就意味着子女差不多已經認同了這種價值觀以及接人待物的方式,之後也許就會自己去學習和模仿這種方式了。

育兒心理學:真正決定孩子運勢的,其實是父母的“吃相”

為了給自己的子女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以及三觀形成的溫床,父母在生活當中勢必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

如果你從未思索過自己“吃相如何”這一問題,那麼建議你現在就思考一下。更好的方式是詢問一下身邊的人,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你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你的“吃相”,因為這有可能決定你子女的命運。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