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湃盤點|2021,這些車圈大事很帶勁兒(下)

汽湃盤點|2021,這些車圈大事很帶勁兒(下)

03

事件篇

總編 | 張克環

編輯 | 張俐

作者 | 秦義勇

來自汽湃(GREATAUTO)的報道

過去的2021依然很難,不僅僅因為疫情的持續,還有各行各業在産業更新過程中經曆的陣痛。尤其是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汽車行業,更是在車市寒潮尚未退去之際,再次遭受了“缺芯”的暴擊,大衆、豐田等汽車巨頭都是以而(部分工廠)停産或減産,“缺芯”浪潮在全球範圍内無差别攻擊可謂倒打一片。

不過,相比“缺芯”,電動化的高歌猛進,讓我們看到了整個汽車産業在轉型更新過程中的無限可能。過去一年,各大汽車品牌都在電動化這條新的賽道上你追我趕,試圖搶占市場高地。

接下來,咱們繼續來回顧下,過去一年汽車産業在邁向電動化的過程中,那些可能重塑産業格局的“大事兒”。

汽湃盤點|2021,這些車圈大事很帶勁兒(下)

GREATAUTO

碳中和

要問什麼正在改變着汽車産業的格局?“碳中和”首當其沖。

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任務,碳中和已被納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并分解落實到經濟發展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目前汽車産業轉型更新,更是産生着直接而又深遠的影響。

目前,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整個行業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的共識。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對降低碳排放的作用立竿見影,正成為傳統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的主攻方向。

不過,汽車的碳排放不僅僅隻存在使用過程,而是貫穿從生産、使用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目前,不少企業(如寶馬)已率先提出了“汽車全生命周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隻有在汽車的全生命周期中實作碳中和,才算一輛真正的“綠色汽車”,這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國内的造車新勢力已經取得不錯的開局,能不能在新一輪産業更新過程中真正改變塵封已久的傳統的市場格局,咱們拭目以待。

汽湃盤點|2021,這些車圈大事很帶勁兒(下)

小米造車

與其說是小米造車,不如說是第二波造車新勢力來襲。

過去一年,小米、牛創新能源、賓理汽車等一批新的造車新勢力走向台前,正式開啟新的逐夢之旅。尤其是雷軍賭上自己“最後一次創業”的壯志雄心,勢要在新能源汽車産業驚天動地,可謂震撼人心。與此同時,東風(岚圖)、上汽(智幾)、長安(阿維塔)、長城(沙龍)等傳統車企也開始撸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

這也說明,在第一波造車新勢力大浪淘沙之後,為後來者提供了足夠多的前(避)車(坑)之(大)鑒(法),加之新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升,以及使用者接受度的不斷提高,進軍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地,又進入一個新的小高潮。

一邊是有備而來、氣勢洶洶的“新人”;一邊是“蔚小理”、哪吒、零跑、威馬等曆經血雨腥風殺出來的“老将”;加之傳統車企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産業,接下來的競争将更加激烈,一場新的風暴即将到來。

汽湃盤點|2021,這些車圈大事很帶勁兒(下)

華為不造車

有人擠破頭皮想要獲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勺蛋糕,卻铩羽而歸;有人堅持“不造車”卻屢屢被推向輿論的中心,自帶光環。沒錯,它就是華為。

過去一年,華為堅持聲明“不造車”卻又無處不在。通過積極為各大汽車廠商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含自動駕駛、智能互聯系統等),華為成功打入了汽車圈并獲得不錯的市場反響。如與小康賽力斯合作釋出的SF5,因為有華為系統的加持,收獲了不少的關注。

華為目前在做的,是“幫助車企造好車”。用自己先進的技術助力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也是目前華為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的展現。當然,也有人認為華為隻是暫時在打“迂回戰”——問界M5即是典例,當華為已經深入到設計和銷售等更多的環節,這和自己下場造車+找一個車企代工,差別已然不大。

但不管怎樣,以華為的影響力和在國内群眾心中的崇高地位,其造車與否都會收獲大批的擁趸。接下來,本着“希望能夠為幾乎所有的汽車消費者提供服務”的華為還将有更多的動作,期待華為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汽湃盤點|2021,這些車圈大事很帶勁兒(下)

日系品牌發力電動化

雖然造車新勢力、國内的大部分傳統車企都在全力電動化,但幾乎所有的日系品牌都表現得相當含蓄。“大哥”豐田甚至一度站上了反對“電動化”的橋頭堡。

即便如此,隔壁的日産、本田等卻已經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情,先後宣布轉型純電的決心。2021年10月,本田舉辦電動化轉型戰略釋出會,釋出純電動品牌“e:N”和5款車型;11月,日産釋出了2030願景,計劃屆時推出23款電驅化車型。

不知是不是兄弟品牌的“不配合”刺激到了豐田,于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2021年12月14日,一向對電動化嗤之以鼻的豐田章男,公布了豐田/雷克薩斯未來全球電動汽車戰略,并一口氣釋出了15款純電動車,讓人意外又驚喜。不僅如此,到2030年,豐田将累計投入8萬億日元(實時匯率約合人民币4416億元),用于電氣化車型的研發和投資,其中4萬億日元将用于純電動領域。

豐田或許是真的急了,但這“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舉動,可見豐田早有準備,也為2021做了個完美收官。

如今,豐田終于表态,日系品牌全力進軍電動化的序幕也正式拉開。雖然略顯姗姗來遲,但基于日系品牌在電動化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豐田、本田、日産等在接下來的表現,同樣值得期待。

汽湃盤點|2021,這些車圈大事很帶勁兒(下)

坦克熱銷

如今,道路上各種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但不得不承認,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内,傳統燃油車依然是時代的主角,燃油車市場依然是各大車企不容忽視的主場。

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坦克”系列的爆發。

2020年底正式上市的坦克300,在2021年迎來了全面井噴,不僅産品供不應求,期間推出的各種“特别版”也被狂熱的粉絲一掃而空,終端市場更出現了部分合資品牌才有的“加價提車”亂象。不過,長城汽車用“取消坦克300經營權”的處罰方式,果斷制止了部分經銷商透支品牌信譽的不良行為,及時彌補“自己人”犯的錯,更是赢得一緻好評。

坦克300的成功也帶動了後續坦克500、坦克600等新車型的火爆,并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了合資競品車型在細分市場上的嚣張氣焰,可謂相當給自主品牌長臉。

近兩年造車新勢力全面發力,傳統車企也經曆了一輪重新洗牌,吉利、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在傳統燃油車市場的表現,日趨向好。吉利旗下豪華品牌領克、長安UNI高端序列産品等,都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并在高速增長中持續壯大、發展。

如今,自主品牌用實力征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讓其不再唯合資品牌馬首是瞻,未來将有更多的“坦克300”突出重圍,助推自主品牌發展再上新台階。

汽湃盤點|2021,這些車圈大事很帶勁兒(下)

汽湃觀點:

2021乃多事之秋,一個字總結下來就是——難。

誠然,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大勢也不容樂觀,但每一年都有大事發生,隻是“事件”所有不同。

過去的2021,汽車産業雖然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但同時也伴随着機遇和發展。在産業更新和新的發展趨勢下,國産品牌在崛起,造車新勢力在成長,甚至一直猶豫不決的日系品牌也開始全面發力電動化,汽車産業的相愛相殺将更加精彩。也正是在這大風大浪中,更有機會見證颠覆性的改變。我們寄希望于新的2022,汽車産業頑強向上,國産品牌再創輝煌。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圖檔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衆号聯系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衆号背景申請并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 姜磊律師

官方網站

www.greatauto.cn

入駐媒體平台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網易新聞 | 搜狐号

汽車頭條 | 趣頭條 | 易車号 | 新浪新聞

百度百家号 | 汽車之家 | 騰訊企鵝号

車友頭條 | 有車号 | 愛咖号

入駐視訊平台

央視訊号 | 哔哩哔哩 | 優酷視訊 | 騰訊視訊

西瓜視訊 | 愛奇藝 | 微視APP | 抖音APP | 快手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