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美誠最近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聲稱,自己在東京奧運會女單負于孫穎莎,是因為自己的腳起了水泡,疼得無法走路。那麼伊藤這個理由是否成立呢?這是她輸球的主因嗎?下面也來探讨分析一下。

混雙奪冠與單打碰上莎莎,時間僅相隔3天,伊藤說話是否符合事實?
東京奧運混雙決賽是7月26日,而伊藤在奧運女單上碰到莎莎是7月29日。僅僅相隔3天,前邊打昕雯組合還生龍活虎,碰到孫穎莎就腳上起泡,不能走路了?
1.腳上起泡僅是借口,輸球主要為相持能力不行。伊藤這種短小身材,确實跑動範圍很大,或許她腳上真的起了水泡,但應該沒有她說的醫生讓她做手術這麼嚴重。同樣是腳上有水泡,輸給了莎莎,那怎麼赢了許昕、劉詩雯呢?我個人覺得她這個“水泡輸球”還是站不住腳的。伊藤美誠在東京奧運女單、女團接連負于“暴力莎”,主要還是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伊藤被研究的太熟悉。伊藤自2018年擊敗除陳夢之外的主力,對國乒勝率高達48%之後。國乒教練組就對她做了重點的研究,包括她誇張多變的發球,反手彈擊的習慣性線路,以及彈擊之後的側身正手進攻等等。
這些花招、路數被研究透之後,伊藤“三闆斧”的威力是大大降低的。第二,國乒對伊藤打法有反制的對策。為了遏制伊藤前三闆的進攻,國乒的球員現在按照教練組的政策,就是發伊藤底線長球,外加正手小三角短球。這兩種發球讓伊藤很難發揮她第一闆彈擊的威力,另外現在幾乎所有的國乒選手,都不再吃伊藤的發球,伊藤得分手段也在減少;第三,相持環節伊藤為緻命短闆。生膠是不能退台的,一味在近台拼速度,搏殺的風險很大。
陳夢、孫穎莎、王曼昱現在都能擋住伊藤的前三闆進攻,打到六、七闆的相持階段,伊藤的防守、反拉這些能力與國乒完全不在一個檔次。東京奧運會女單、女團對陣的過程我們也看到了,伊藤的搏殺,完全打不穿孫穎莎。莎莎反攻過來之後,伊藤卻被頻頻打穿,這就是相持實力的差距。前日本“一姐”福原愛也接受了采訪,她認為伊藤輸給孫穎莎,主要是莎莎猜透了伊藤所有的技戰術變化。我個人認為福原愛的說法更符合事實,伊藤以腳底起泡為由,有些太牽強了。
3年後巴黎奧運會,伊藤美誠的威脅退居次席,平野、早田都比她有潛力。
伊藤美誠被國乒研究之後,也到了“逢中不勝”的地步。即使她再閉關修煉,她個人的變化也是有限的,并不是無限會衍生下去。
1.伊藤教練稱其為變化型選手,早田希娜具備中遠台對攻能力。其實,伊藤美誠的教練都不稱她為實力派,而是屬于前三闆搶攻的變化型選手。不管你如何變化,這種變化也都是有限度的,生膠不能制造旋轉,不能制造穩定性更的弧圈球,這個是無法改變的。反而身高達到了1米68的早田希娜,在世乒賽、世界杯總決賽對陣王藝迪和莎莎,在中遠台的強強對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伊藤、石川、平野都是受限于身高太矮,隻能是近台搏殺。
早田希娜“人高馬大”又是與莎莎、王曼昱一樣的兩面弧圈打法,技術比較先進。距離巴黎奧運還有3年時間,這3年随着伊藤與國乒交手次數增多,我們對她的适應性會更高,而早田希娜經過3年的鍛煉,她的殺傷力和穩定性會有更大的提高。我個人認為,到巴黎奧運會時,伊藤美誠的威脅應該是退居次席。不要說“夢莎曼”,就是陳幸同、王藝迪,伊藤也很難打得這兩位國乒實力派。
大家覺得伊藤美誠東京奧運輸給莎莎,是因為腳上起泡嗎?歡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