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1929年1月10日,楊宇霆和常蔭槐接受張學良的邀請,來到大帥府。兩個人剛一進門,就被張學良的警務處長高紀毅和副官譚海槍殺在會客廳東大廳,對外宣稱的理由是兩個人克扣軍饷,贻誤軍機,圖謀不軌。

傳聞楊宇霆雖然畢業于日本軍校,但非常迷信,遇事經常占蔔。在被槍決的前幾天,還專門扶乩,乩語為:

雜亂無章,揚長而去

。術士告訴他,并非吉兆,讓他特别小心。

在此前一年,1928年5月,在國民革命軍的大舉北伐浪潮中,張作霖的奉軍節節敗退。這是日本人跳了出來,表示願意幫他擋住北伐軍的進攻,但東三省必須出讓修建鐵路的權益,被張作霖拒絕了。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日本軍官河本大作一怒之下就策劃了皇姑屯事件,在6月4日這一天炸死了張作霖,吳俊升專程來迎接張作霖也一起被炸死。

隻有把張作霖、吳俊升的死與後邊楊宇霆、常蔭槐的死結合在一起,再來了解這句話,就明白所謂的天機到底是什麼。“

雜亂無章,揚長而去”就變成了“炸爛吳(俊升)、張(作霖),楊(宇霆”、常(蔭槐)而去”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像這樣的傳說,在中國曆史上一搜一大筐。大部分都是事後諸葛亮能編出來的,如果真的能被算命先生識破天機,中國的曆史都會被改寫幾萬遍了。

那麼張學良為什麼要殺死楊宇霆呢?根據張學良後來的回憶,對于楊宇霆的态度,可以說是愛恨交加。愛之愈深,恨之愈切。

就像電視劇《少帥》中描寫的那樣,張學良心中也非常猶豫,到底要不要殺死楊宇霆。最終決定還是聽天由命吧,張學良決定玩兒抛硬币的遊戲。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如果銀元的正面朝上,就代表楊宇霆必死。第一次正面朝上,張學良決定三局兩勝出結果。結果後兩次還是正面朝上,張學良最終決定處死楊宇霆。至于常蔭槐的死更加冤枉,因為這個晚上他也來了,就隻能一起死。

張學良後來回憶中這樣解釋道,上天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楊宇霆必死。他本人原本是進步青年,不相信這些迷信的,但最終的結果讓他不得不信了。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張學良下決心要殺死楊宇霆的原因有三個,下面一一揭開。

第一個原因就是政見不合。張學良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支援國家統一。是以要改旗易幟,宣布歸順南京政府。自己的父親被日本人炸死了,身背國仇家恨,應該聯合蔣介石共同對付日本人。

楊宇霆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老帥之前的政策是沒有問題的。東北處在日本、蘇聯和南京政府的包圍之中,三面強敵環視。應該利用這三方勢力對東北的野心,讓他們互相牽制,在他們中間周旋,為東三省争取更大的利益。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更重要的一點,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剛剛成立,除了長江中下遊的幾個省外,大部分地區都是軍閥控制的地盤。蔣介石沒有建立對于全國的權威性,對于東三省更是鞭長莫及。就算擁護蔣介石的南京政府,東三省也撈不到太多的好處,反而會讓日本人增強對東三省的掠奪野心。

作為有強烈愛國熱心的張學良,本身就是一個政治白癡。他根本就不了解張作霖和楊宇霆的良苦用心,以為歸順了南京政府,就有了一個強大的靠山,外部的強大壓力就能夠迎刃而解。什麼叫天真?這就叫天真。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楊宇霆功高震主。

楊宇霆給自己取了一個字,叫鄰葛,翻譯成白話就是東北的諸葛亮的意思。既然他自诩是諸葛亮,那麼張作霖就是劉備了,倒黴催的張學良就隻能是阿鬥。

嬌生慣養的張學良根本就不習慣處理複雜的軍國大事,在戎馬生涯中就學會了吸毒來緩解巨大的壓力。後來張學良的毒瘾越來越大,就更沒有時間處理政務了,這時楊宇霆就輕蔑的稱他為阿鬥。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當時有人戲稱張學良出差就是為了找美女,張學良回家就是為了睡美女。酒色财氣早就掏空了張學良的身體,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就更加放縱了,因為再沒有人能管他了。

有一次一連幾天張學良都沒有去公署處理公務,楊宇霆就找上家門了。他說話也很難聽:整天什麼事都不管,這不行。老帥活着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子的。張學良惱羞成怒:我不幹了,你來幹吧!楊宇霆回答道:不要在這兒耍小孩子脾氣。我随便張羅張羅,出出主意,所有的事早就搞定了。

從這一刻起,張學良就下了殺掉楊宇霆的心。你要幫我張羅事情,我先把你擺平了再說。張學良開頭說的那句我不幹了,就已經飽含殺機,隻是楊宇霆沒聽出來。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最後一點就是日本人的反間計。

楊宇霆畢業于日本的士官學校,對日本人玩的那套把戲太熟悉了。在張作霖還活着的時候,他們兩個人就經常演雙簧給日本人看,把日本人耍的團團轉。

張作霖死後,楊宇霆雖然隻挂了一個兵工廠督辦的職務,但實際上很多軍政要務都是他在處理。日本人根本就沒有染指東北的機會,于是就想借刀殺人。

楊宇霆曾經在張作霖手下得到重用,為什麼張學良卻殺死了他?

日本領事林權助故意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今天的東北實際情況,同我們日本當年幕府時期德川家康時代差不多。張學良聽說後,就專門去買了一本《東洋史》,上邊記載了豐臣秀吉死後,自己的兒子豐臣秀賴被嶽父德川家康殺死并奪權的故事。

本來張學良就對楊宇霆非常不滿,看完這個故事,他擔心楊宇霆會興兵作亂。再加上自己剛剛登上東北保安司令的寶座,也需要殺人立威,那就拿楊宇霆來開刀吧!就這樣張學良做了日本人都做不到的事,隻能讓親者痛,仇者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