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北京是中國首都,政治、經濟、科技中心,也是享譽世界的曆史名城。可有一個地方讓人詫異:它是3000多年曆史的五朝古都,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都城,在文物保護尤其是古城牆上尚不如西安、開封、平遙這些地區。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這其中隐藏多少難言之隐?北京城牆和郭沫若、梁思成有何關系?唯有揭開70年前的曆史面紗,探尋這段鮮為人知的事實真相。

北京城牆的曆史沿襲

從元定都北京,城牆即開始修建。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後,将北平改為北京,準備遷都。随後下诏修建宮殿,建立城牆。重建後的北京城分為宮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宮城就是今天的故宮,又稱紫禁城。

1644年,清朝順治皇帝将首都從盛京(今沈陽)遷到北京,之後一直延續了268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終結。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民國初年,全國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城牆拆除計劃”,從廣州到杭州,從上海到北京。大量古城牆被當做封建王朝的象征拆除,許多珍貴的古城磚也流落民間。

1948年11月底,平津戰役打響。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共100萬的絕對優勢兵力對國民黨傅作義的50餘萬殘部形成包圍之勢。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一旦沖鋒号吹起,北京這座曆史文化名城很可能毀于一旦。秉承民族大義的傅作義最終選擇投誠,北平和平解放。

有一個小插曲:平津戰役前夕,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就已将親自繪制的《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交給了解放軍,他一再強調北京是世界現存最完整最偉大的中古城市,一定要妥善保護,也标明了北京城内重要古城牆和古建築的位置。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毛主席得知後特意要求攻城部隊注意保護古迹。

北京城數百年來曆經滄桑,從戰火到和平,從營建到毀滅,破磚碎瓦,坑坑窪窪。它曾被當做封建的遺物遭到拆除,也被當做文明的産物遭到保護。如果北京城是個人,或者他早已看淡一些,笑看風雲。

梁思成和郭沫若的激烈争議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成立。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城市建設迅速提上議程。

建國初始,一共存在兩種聲音:一是城牆作為古代社會城市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失去了作用。大量古城牆的存在勢必影響新的城市規劃和交通發展。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二是以建築學家梁思成和陳占祥為代表的專家聲音。舊城區完整保護下來,形成一個城市博物館。在北京城西再建立一個新城,中心在月壇以西、公主墳、五棵松一帶。

梁思成父親是梁思成,曾在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師,在建築方面享有很高的聲望。他曾被日本人稱為“古都恩人”,因為他在二戰後期曾成功阻止美軍對日本京都、奈良古城的轟炸。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這次對國家首都的保護,他更是大力呼籲、奔走相告。

可梁的建議遭到以郭沫若為首的“拆”派的激烈反對。其中原因主要兩個:一是古城牆作為封建社會的餘孽和殘存,現在的新中國人民當家做主,需要拆除心中的“牆”。

二是重建立立新城區勞民傷财。建國初年百廢待興,維護舊城牆不僅需要高額費用,還會影響城市交通網的搭建。如果再加一條,可能也有郭沫若對個人政治前途方面的考慮。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最終,“拆”派戰勝了“遷”派。從1952年起,北京外城城牆正式開始拆除。梁思成痛心疾首,妻子林徽因得知消息後哭暈在家裡。

放在今天看,郭沫若的看法也不全錯,尤其第二條是較符合當時國情的。當然,梁思成的建議也更具價值,舊城改造同樣需付出大量财力,為何不遷建新城,既能重新規劃也能保護文物?

今天的北京古城牆還剩哪些?

當時拆除城牆的方式是組織市民義務勞動。到1964年,外城牆和内城牆都拆完了。随着當年中蘇關系的破裂,很多被拆除的城牆磚用到了修建地鐵和“深挖洞、廣積糧”的防空工程上了。

不知道梁思成夫婦看着古城牆、甕城、箭樓、交樓這些有着百年曆史的文物毀于一旦時有多痛心和難過。他将拆掉城牆比喻成拆掉自己的皮肉,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50年後,曆史将證明你們是錯誤的,我是對的”

那今天的北京古城牆還有哪些呢?

一是西城廣安門一帶留有的金代中都城的城牆遺迹,二是已建成的“元大都城牆垣遺址公園”,已成了北京城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當代北京,早已意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正陽門、箭樓、德勝門和東南角樓經過修正已初具規模,其他地方建築遺迹也在努力修複當中。

飽經滄桑的北京建成了國家化大都市,當年一窮二白的中國人也覺醒了。當國人意識世界上還有很多比填飽肚子更重要的事時,這個民族就進步了。

結語

故事裡沒有假設,曆史上也沒有假設。

曆史時間的發生一定有特定的曆史條件。我們無法深刻體會70年前人們的想法,就像20年前,我們即使錢可能也不會大量買房。是以評判過去沒有太多意義,站在當下,做好今天才是最重要的。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牆,林徽因哭暈過去,今天再看追悔莫及!

今天的中國,已深刻意識到文物的重要性,那就盡最大可能,利用一切科技手段去修複和保護古建築吧。将來,讓我們的子孫能最大可能觸摸到曆史的溫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