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四川人文曆史紀錄片《蜀守冰》

“何以李冰”

詩意社會美學命題的嶄新解讀

——評四川人文曆史紀錄片《蜀守冰》

評四川人文曆史紀錄片《蜀守冰》

大型曆史名人紀錄片《蜀守冰》海報

近日,四川省委宣傳部、成都市委宣傳部、四川廣播電視台聯合攝制的兩集人文曆史類紀錄片《蜀守冰》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該片上集聚焦“治水之術”,通過對李冰治水核心文化精神——“疏浚”的層層剖析,解讀“變堵為疏,因勢利導”這一治水思路背後閃耀的智慧之光;下集聚焦“治世之道”,通過李冰的“成神之路”,探究“以人為本、惠澤四方”這一為官之道背後輝映的精神圖騰。

該紀錄片并未按照李冰生平事迹進行線性叙事描述,而是采取兩條線索:其一,确定的曆史脈絡——“都江堰的偉大成就和李冰的治水實踐”為線索;其二,不确定的曆史傳說——“李冰本人的民間故事和神話”為線索。片中通過對今天曆史學者、水利學者和文化學者的采訪,對曆史傳說的實地考證和結合曆史史料的推測,将兩千多年前的李冰治水作為文化現象在浩渺的曆史時空中進行史詩拼圖,以勾勒出李冰作為祀享川主和治水之神的曆史形象演變過程。

比起大家耳熟能詳的都江堰和其精妙的構造設計,以及兩千多年依然發揮着分水而治重要作用的古堰壩,該紀錄片更着力追尋一個和都江堰共生的邏輯線索,即“何以李冰”這個升格為詩意社會美學的命題。

紀錄片要具體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容易,李冰生平曆史記載極其有限,生卒尚且不詳,遑論其他生平考證,是以很難從傳世文獻中勾勒出一個具體的形象。在民間文學和口述傳說中,很多人把都江堰和李冰進行直接互文诠釋,李冰即都江堰,都江堰即李冰。而該紀錄片在拍攝過程中,巧妙避開了這一問題,将具體的李冰抽象成治水之神和川主之神,成為了一個民間信仰的文化現象,賦予李冰這一形象以社會想象的神話内涵。紀錄片中,蜀守冰被描述為一個社會文化現象的同時,也成為了人神共體的蜀民精神崇拜與文化圖騰。李冰水神形象逐漸演進和完善的展示過程,反映出古蜀水利發展沿革的曆史脈絡,是了解巴蜀文明曆史文化重要的通道。在後世官方“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能捍大患”的廟享祭祀制度認可下,結合道家“順勢而為,道法自然”的社會價值觀念,關于李冰的民間信仰獲得加持,産生了都江堰灌區富有宗教和民俗色彩的灌溉祀典和儀式,對李冰的崇拜成為聯系灌區千家萬戶的精神紐帶。從此都江堰和李冰成為了代表蜀文化的雙子星,閃耀在中華璀璨文化的星河,和華夏文明其它代表性文化一道互相輝映,熠熠生輝。

該紀錄片中,有一個疑問一直伴随着影片對專家的采訪徐徐展開,留給讀者豐盈的思索空間和開放性的思考結論。這就是,随着對“李冰”這個具體的人物進行關注,導緻了一個無法回避的社會思考:無論是竹籠、杩槎這些水工技術,還是都江堰的選址、開鑿玉壘山的方法、包括“深淘灘、低作堰”的歲修規定……這麼多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發明和舉措,都是他一個人實作的麼?有沒有可能,李冰其實僅僅是作為一個地方長官主持了都江堰的建造,但在這個過程之中,由于他謙虛大膽地接受了民間的很多創新和發明,而且又切切實實地為這方土地的人民造福,以至于卒于治水一線,于是在漫長的曆史變遷之中,人們因為愛戴和懷念而将很多事件和傳說集中到了他一個人身上?

對這一問題的回答,記錄片給予了觀衆豐富的聯想空間,也把李冰這一具體形象放置于橫亘兩千年的時光中進行考證。李冰的治水實踐已經無法再從一個時間截面進行觀察分析,隻有他升格為民間信仰的神話後,通過廟宇、祠堂與普通群眾的精神聯結,借助水神崇拜與歲修、灌溉儀式的有機融合,使千家萬戶的古堰用水者和古堰管理者之間,以及灌溉和歲修的組織者與實施者之間形成了不同階層的默契溝通,為灌溉工程的延續和有效的管理注入了文化動力。

正是因為有了李冰水神崇拜作為文化橋梁,曆代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對都江堰近兩千年來的主動修建、維護和更新才得以持續,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築中才沒有出現曆史上類似龐大工程中的被動徭役之苦和物勒工名的信任缺乏,行政管理和基層治理的和諧有序才能達成一緻,水利歲修與灌溉儀式的結合才能具備美感,更是在屢次中原文明的曆史浩劫中得以存續,曆久彌新。

是以,李冰作為民間信仰的神話傳說,讓都江堰的延續從名義上的修建功能延續轉換為實際上的管理功能延續,進而在今天上升為中華文化意義上的精神延續。李冰在具體曆史上是誰也許已不重要,但是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曆史長河裡,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文明特征形态中,群眾所賦予李冰的文化品質一直随着都江堰的滔滔水流不斷澤被後世、傳承華夏。這些文化品質中包含着“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李冰随着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的都江堰從古蜀國走向華夏大地,被傳播到世界,他和都江堰一道深刻映射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基因,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深刻文化記憶,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自信。

但是,該記錄片依然有稍顯不足的地方,主要展現在于該片在下集部分極力渲染李冰這一文化形象作為蜀文化地域精神堅守的特征,但是對李冰作為文化特質的歸納抽繹和比較研究仍顯得單薄,專家訪談問題并未聚焦,對李冰這一曆史人物文化形象特質的形成與發展的曆史脈絡,都江堰文化與中華文明演進之間的關系,進而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動方面探讨得不夠充分。

紀錄片結尾有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暮年李冰在都江堰的山水中回眸遠望,目光殷切,讓我們瞬間明白了誰是李冰。離堆翻起的朵朵浪花裡,伏龍觀上空的滿天彩霞中,蜀郡守李冰颔首微笑,一眼千年。

(作者系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影視與戲劇系副教授)

作者:袁一民

來源:《中國藝術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