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華為每年都有兩場最重要的釋出會,分别在年初和年尾,是為春季釋出會和冬季釋出會。在2021年春季釋出會上,華為釋出了Mate X2這款折疊屏手機,毫不誇張的說這款手機就是目前最好的折疊屏手機,沒有之一。而在冬季釋出會上,華為又釋出了一款折疊屏手機,P50 Pocket。不過這一次,P50 Pocket似乎不是重點,有一樣新東西第一次出現在華為的釋出會上,并且最後一個出場,它就是一款車——問界M5。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做手機,華為是專業的,無論是Mate X2還是P50 Pocket,都足夠讓人驚豔。但做汽車,華為還是表現出了一些生澀。當華為的消費者業務CEO兼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說着關于問界M5的産品力時,汽車釋出會也充滿了數位味兒。而從問界M5在這款産品我們也可以發現,它在華為擅長的智能領域确實夠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就有點差強人意。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問界M5來自一個新品牌——AITO,不過這個品牌也屬于金康賽力斯這家公司,是以它跟賽力斯這個品牌是密不可分的。從設計上我們也可以發現他們有諸多相似的地方,問界M5仿佛就是華為再裝修後的賽力斯SF5。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是的,這一次華為不僅提供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還參與了問界M5的設計,據餘承東所說,這是他們手機工業設計團隊做出來的設計。隻能說設計手機和設計汽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因為華為的手機足夠好看,但問界M5卻非常平庸,絕沒有華為手機帶給我們的那種驚豔感。不過有一說一,在華為參與設計之後,問界M5的内飾設計相比賽力斯SF5還是有很大提升的。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那麼問題來了,車是華為設計的,電驅平台也是華為提供的,賽力斯隻是提供了一台1.5T增程器和負責問界M5的制造,銷售管道也在華為零售店,那這還不算是華為造車了嗎?如果這都不算,那蔚來是不是也可以說自己不造車?畢竟車都是江淮生産的。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問界M5定位于一台中型SUV,采用增程式混動動力,搭載1.5T四缸增程器加後置單電機或前後雙電機。其中搭載後置單電機的後驅版百公裡加速7.1秒,預售價25萬元;搭載前後雙電機的四驅版加速4.8秒(性能版)或4.4秒(旗艦版),性能版預售價28萬元,旗艦版預售價32萬元。相比理想ONE,問界M5的優勢主要就在性能上,而理想ONE勝在空間上。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而空間,就是問界M5的一大短闆。它軸距接近2米9,車長接近4米8,車寬也超過了1米9,不過内部的空間使用率并不高。尤其是考慮到跟它售價差不多的理想ONE和岚圖FREE都是中大型SUV,還有6座或者7座版本,問界M5在空間上落後了很多。畢竟買增程式混動的人大多有長途自駕的需求,對空間就是有高要求的,如果隻是在城裡用,那完全可以買動力更強悍的純電動車。是以問界M5的産品定位是有問題的。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雖然問界M5定位有些偏差,外觀設計也比較一般,但它在智能方面的确非常突出。它是首款搭載鴻蒙系統的智能汽車,是以它可以很好的與其他鴻蒙裝置進行資料傳輸和溝通,你的手機、手表、智能家電都可以與車機互聯。而且在車機系統的使用層面上,無論是UI的設計還是使用的流暢度、邏輯性,這些都非常出色,畢竟華為是做手機的,是以在這些方面相比理想ONE、岚圖FREE這些車型确實更有優勢。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除了鴻蒙的智能座艙,問界M5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有表現出色。相信大家還記得華為給極狐提供的智能輔助駕駛解決方案,非常優秀,一度讓業界都驚歎。雖然問界M5上的智能輔助駕駛沒有像極狐車型上那麼進階别,但有了華為的加持,也要比同級别的競品更有優勢。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這也就是開篇所說的,在華為擅長的智能座艙和智能輔助駕駛領域,問界M5都表現得足夠優秀,但在汽車這個工業品本身該具有的素質上,問界M5則表現平平。隻能說,造車跟造手機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但也許這不完全是華為的問題,也有金康賽力斯的問題。

增程式動力+鴻蒙座艙,問界M5能代表華為的造車水準嗎?

也許有人會問,那華為既然實力那麼強,為什麼不找一個實力也很強的汽車企業呢?而是選擇了初出茅廬的金康賽力斯。我想華為是沒得選,因為實力強的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自己的一套系統,不可能全盤否定自己而選擇華為。是以最終華為也隻有找那種自己尚不具備實力的企業,它可以在這種企業學到很多,也作為練手,說不定哪一天就突然宣布造車,誕生真正的華為汽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