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老兵流落異國67年,90歲仍持中華民國護照,臨終前終圓回家夢

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家鄉的小窩,故鄉之情是一種多麼奇妙的存在,身在家鄉是感受不到的。可一旦踏出這個生活了很久的地方,心中的思念就止不住了,或許家鄉沒有那麼好,沒有那麼發達,卻是一輩子心心念念放不下的地方。今天說的這位老兵,流落異國六十餘年,90歲高齡手裡拿的還是中華民國護照,直到臨終前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廣東老兵流落異國67年,90歲仍持中華民國護照,臨終前終圓回家夢

從緬甸到廣東的距離本不遠,可他卻用了73年的時間來走過,他的名字叫做楊劍達,或許大家并沒有聽說過他,但是他的事迹卻非常的感人。楊劍達1921年出生在廣東,16歲的時候因為生活所迫背井離鄉,先是到了香港後經過馬來西亞,之後又去了印度,和姐姐一起在加爾各答做起了生意。眼看着日子漸漸好起來,可1941年時抗日戰争進入了艱難的日期,每一個華夏子孫都義不容辭加入到了抗擊外國侵略的戰鬥中來。楊劍達也是如此,放棄了已經富足的日子,放棄了日漸向上的生意,加入加爾各答華僑自衛團,就是要保護在外華人的安全。

經過了3年的努力,1944年中國軍隊在緬北的反攻取得了勝利,修通了印度東北部到中國雲南的史迪威公路。當時的楊劍達和團隊50多名華僑,一同被編入了孫立人的新編38師,在當時的搜尋連中隻有楊劍達會講印度話,對當時的團隊有很重大的幫助,是以楊劍達做起了長官的私人翻譯。

廣東老兵流落異國67年,90歲仍持中華民國護照,臨終前終圓回家夢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戰争終于取得了勝利,不過因為内戰的原因,楊劍達選擇繼續留在了緬甸北部生活,但沒想到這個選擇卻讓他長達數十年沒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楊劍達留在緬甸後,因為會說多種語言是以他生存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為了生活他做了很多工作,上到生意場老闆,下到輪船公司的打工仔等等,日子過得也算富足。

楊劍達還專門替緬甸運輸過軍用貨物,出入過中緬邊境的很多地方,隻要有軍人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因為沒辦法回國,他娶了緬甸的女人做老婆,感情還算是不錯,生了八個孩子,日子過得很滋潤。但是在緬甸的安穩日子并沒有讓他忘記自己的故鄉,在緬甸生活了數十年,楊劍達從沒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一直拒絕加入緬甸國籍,盡管身邊的人一再邀請。

廣東老兵流落異國67年,90歲仍持中華民國護照,臨終前終圓回家夢

因不是緬甸本地人,很多行動都受到限制,出遠門也要申請,但楊劍達還是堅持拿着自己國家的護照,并且讓八個子女全部學習說漢語,教導孩子們要讓漢語成為母語。對于楊劍達的愛國之心,緬甸妻子雖然不了解但也無條件 支援。因為沒有緬甸的身份證,楊劍達的生活受到各種限制,任何實名制的事情都無法參加。楊劍達直到90歲的時候,依然拿着的是中華民國的護照,這也是他唯一的身份證明。

廣東老兵流落異國67年,90歲仍持中華民國護照,臨終前終圓回家夢

2011年9月,很多志願者知道了楊劍達老人的故事,紛紛伸出了援手幫助他。自抗日戰争結束之後已經在外流浪了63年的楊劍達,終于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鄉,還在抵達雲南的時候楊劍達受到了大家的隆重接待。2011年9月3日,楊劍達終于回家了,還帶着8個子女認祖歸宗。但遺憾的是在一個月後,楊劍達因為癌症晚期永遠留在了緬甸。

臨終前楊劍達就希望死後能夠落葉歸根,可這個心願卻不容易達成。不過在臨終前的一個月,他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也總算是沒有帶着更大的遺憾離開。回顧三四十年代的日子,正是我們最艱難的時期,不知多少像楊劍達這樣的英雄,為了保衛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這裡向所有抗日老兵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