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湖大學校長石一公談楊振甯:充滿樂天學校,熱愛小籠子,90歲老人和年輕人聊天是一個早晨

9月22日,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西湖大學董事會名譽主席楊振甯先生慶祝建國百年。同日,楊振甯先生的學術思想研讨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前國務委員陳至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邱勇,清華大學校長,中國實體學會會長張傑,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志,清華大學原校長、高等研究院院長顧炳林, 西湖大學校長石一公在會上講話。

楊振甯,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市,40年代在美國留學。1957年,他因與李正道提出弱互相作用中的非守恒原理而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他的"青年米爾斯規範場"理論是20世紀實體學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自2003年以來,楊振甯回國任教,為培養和招收人才,促進中外學術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2018年,楊振甯先生被任命為西湖大學董事會名譽主席。

史毅校長和楊振甯先生于2007年相識。在楊潔篪100歲生日那天,石一公總統寫了一篇文章,回顧了他與楊潔篪近15年的交往。"楊先生對中國最重要的貢獻,不僅幫助中國人民改變了自己不如别人的觀念,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而且在推動中國科學發展方面也變得理性和務實,"他說。時至今日,他仍在用自己近一個世紀的經驗和經驗,為中國科學界的未來指引。"

我也知道同樣的方式

我眼中的楊振甯先生

一直以來,楊振甯先生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場傳奇的科技泰戰,遙不可及。1957年,他和李王道先生因發現弱互相作用而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這讓全世界的中國人都感到高興。他們的學術成就激勵了幾代中國青年擁抱科學,生下了一大批為基礎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一直是楊先生的崇拜者和追随者。

1997年,我完成了我的博士後研究,即将在普林斯頓大學開始我的獨立研究所學生涯。2004年,我從楊先生回到母校清華大學的消息中得知,我為大學生開設了一門實體課程,這讓我很興奮。一方面羨慕清華的弟弟妹妹有機會與楊先生近距離接觸,有幸親自聽他說話,另一方面,也期待未來與楊先生在清華公園的相處。

2007年,我從美國回到清華大學,我的夢想很快就來了。一個夏日,我收到一封來自春浪的電子郵件,開一眼,驚喜,居然是楊先生發來的!從那以後,我與楊先生的接觸逐漸更加密切。因為他不使用手機,是以我們通過電子郵件保持聯系。前幾天,我整理了一下電子郵件位址,發現和楊先生的電子郵件交流有二百多篇,包括讨論科學敏感的話題。在過去的14年裡,從與基金會顧問委員會的合作到日常聚會和讨論,我有幸對楊先生的睿智見解和真實品格有過許多體會。就我而言,楊先生也是老師和朋友!

楊振甯老師

2008年,國内科研已開始取得長足進步,但學術氛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缺乏濃厚的科學文化氛圍。楊先生對此應該有更深的感受,是以他建議他代表清華大學和饒毅組織一個小型的科學藝術論壇。

在2009年9月12日的第一次演講中,他做了一個精彩的演講,題為"實體學之美",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楊先生精心準備,幻燈片上有一張老照片,一句經典評論......他以著名實體學家為線索,如幾個很少勾勒出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的黃金時代,是實體學大發展的一個重大曆史突破。愛因斯坦,普朗克,狄拉克,玻爾,海森堡,費曼,薛定谔...楊先生描繪了每個人獨特的個性和治理風格,一幅學者在文字之間跳躍的生動形象。他非常欽佩愛因斯坦,以近乎崇拜的語氣介紹了他的非凡貢獻,并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談到了他與愛因斯坦短暫而難忘的交集。

最後,楊先生歎了口氣:實體,真的是世界上一門美妙而美麗的科學。毋庸置疑,楊先生的講座,是一場關于科學、曆史、藝術、思想的短短60分鐘的講座,"一瞬間看古與現在,一閃而過",是我30多年科學生涯中最震撼、最享受精神和思考之旅!他就像一個博物館,通過對時空的诠釋,對每一位實體大師的貢獻和對實體學史的深刻洞察來表達得淋漓盡緻。

西湖大學校長石一公談楊振甯:充滿樂天學校,熱愛小籠子,90歲老人和年輕人聊天是一個早晨

這是我唯一一次聽到楊先生系統地介紹現代實體學史,也是我聽過楊先生最長的一次演講。從那時起,我聽取了楊先生的演講,并在各種場合分享,并參加了許多與他有關的重要活動。我特别喜歡聽楊先生講述曆史和人物,他思維清晰,思維靈活,記憶力特别驚人,即使是幾十年前,細節也清晰,不亞于年輕人。自2012年受邀擔任科學技術基金會顧問以來,我一直在年度顧問委員會會議和年度頒獎典禮上與他讨論問題,我很高興和興奮的是,楊先生的許多觀點經常重合。他的每一次演講都是平淡的、深刻的、充滿洞察力的,實事求是,當仁慈是他一貫的作風時,舉兩個例子。

例如,2015年,為慶祝屠呦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尋求基金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了一場獨特的尋家研讨會,邀請年輕學者和曆屆獲獎者參加。

楊先生以"節約"為主題發表演講,闡述了他對我國科技發展的擔憂和建議,大意是改革開放37年來我國科技進步很大,但現狀不足以支撐一個大國的科技安全, 希望科研工作者在等待的時候采取"搶救"的态度,全力奮進取,幫助中國盡快實作科技全力自力更生。

當時,楊先生的講話極具震撼人心和鼓舞人心!畢竟,現在想想2018年以來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技術對抗,不得不驚歎于楊潔篪的預言!

自2012年以來,第二個例子引發了國内學術界關于是否建造超大對撞機的争論。楊先生表示不贊成該計劃,他引用了過去在美國吸取的教訓,資金的投資和回報,高能實體學的曆史和前景,以及大型對撞機的可能結果。楊先生知道這樣做很容易引起很多争議,但他選擇堅持根據曆史事實和邏輯做出判斷,做到公正和直言不諱。

楊先生在各種公開和私人演講中,往往不局限于物質世界,而是整個科技界以及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現實需求和未來發展。應該說,他一直是為國家提供理性和務實的建議。這種忠于純潔的品格,無私無畏的感情,讓人佩服。

楊老師也非常關心我個人的學業進步。在他的日常談話中,他多次問我對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實體學的看法,并分享了他的見解。2015年8月,我帶領團隊首次捕捉到拼接體的高分辨率結構,他在9月初給我發了電子郵件,邀請我到清華高等專院參加他親自主持的特别會議。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分享講座,楊先生也問了很多問題。我經常感到,能夠得到這樣一位科學家大師的愛戴和幫助是多麼幸運,或許,他對我的支援如此細心,不僅承載着對自己寄予厚望的後代,更展現了科學家的一種精神傳承。

楊先生特别關注年輕人。2012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第一屆畢業生,同學們特别希望邀請楊先生,他欣然同意,參加了整個上午的活動,分享他的科學品味,回答學生的問題,并與大家合影留念,活動結束後還應受學生邀請留言"今天是一個大時代, 年輕人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還有一次,在2017年,楊先生參加了一個由我主持的清華師生高峰論壇。主持人是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他是DNA雙螺旋的發現者之一,我邀請楊先生作為嘉賓與沃森先生交談。95歲的楊先生問了一個尖銳而深刻的問題,89歲的沃森先生直言不諱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次談話對清華師生來說令人難忘。

朋友 楊振甯

在日常的交流中,楊先生也對我大加照顧,讓我受益匪淺。

2012年6月底,清華大學為楊振甯先生舉辦了90歲生日宴會,楊先生與妻子翁凡一起出席了宴會,陳家甯校長、胡和尚書記、清華部分老上司、鄧家賢的遺孀徐璐珞女士以及楊先生的親戚、密友和學生出席了宴會。令我驚訝和自豪的是,我和翁凡先生的父母、楊先生的表兄弟、親戚和老朋友一起坐在餐桌旁。宴會上,播放了楊先生的弟子張守玄拍攝的紀錄片,從楊先生1971年第一次回程開始,其中包括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上司人收到的一些珍貴的曆史畫像,真實記錄了楊先生多年來為祖國奉獻的人生曆程。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間,鄧家璇的妻子徐璐珂也講述了楊、鄧兩人手腳的故事。在第一次回程時,楊先生寫了一份他想見的人的名單,并送出給周總理,其中第一個是鄧家賢先生,他在周總理的調解下,從西北沙漠一個非常貧窮的勞工基地傳回北京,繼續為國家的核武器事業做出貢獻。說起情感服務,許璐玺好幾次,淚流滿面,在場的衆人感動。

西湖大學校長石一公談楊振甯:充滿樂天學校,熱愛小籠子,90歲老人和年輕人聊天是一個早晨

2016年,楊先生和夫人邀請我和妻子任斌在清華科技園全聚德餐廳共進晚餐,歡迎西蒙斯夫婦。在他的介紹中,我遇到了西蒙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和對沖基金的傳奇人物。他與陳先生共同發起了陳西蒙斯規範理論,陳先生在美國科學教育界和金融界被譽為"華爾街最偉大的投資者"。特别是楊先生知道西湖大學的成立需要籌集社會捐款,特别告訴我西蒙斯對公共捐款充滿熱情,是以我也在晚餐時向他強調了西湖大學的建校理念。

楊先生是一個滿滿的樂天學校,他有着廣泛的興趣愛好,熱愛藝術,喜歡吃美食,特别喜歡去中關村當代商場定台豐品嘗蟹粉小籠袋,我和仁斌也有幸被邀請到那裡共進午餐;大家同時笑了起來。

楊振甯

自2015年以來,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杭州創立了西湖大學。在早些時候的一次通路中,我向楊振甯先生報告了我們學校的目标和理念。他表示支援,并建議我們充分預見困難,鼓勵我們團結一緻地朝着我們的目标前進。2018年初校校正式成立前夕,錢英毅和我專程前往楊先生家,邀請他擔任校顧問委員會成員、董事會名譽主席。特别是,楊先生非常認真地在我們準備的60個首日印章上簽名,留下了珍貴的曆史紀念碑。

西湖大學校長石一公談楊振甯:充滿樂天學校,熱愛小籠子,90歲老人和年輕人聊天是一個早晨

我清楚地記得會議成立的那一天,96歲的楊先生早早地來了,他穿着深藍色條紋西裝,穿着淺藍色襯衫和紅色領帶。儀式上,我與楊先生、時任袁家軍省長韓啟德先生和代表教育部出席會議的杜玉波副部長一起為牌匾揭幕。但萬萬不去想,就在揭幕後,楊先生不小心被紅絲布的腳絆倒在了講台上!當時,我冷汗如雨,急忙上去接他,慢慢走到他的座位上,他堅持到儀式結束才回到房間休息。下午,王帆告訴我,楊先生沒事,可以休息和恢複過來。我焦躁不安了一整夜,沒想到第二天的顧問委員會會議,他像往常一樣參加了整個過程,和大家一起讨論問題,并對學校的學術評價标準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我非常感動。

西湖大學校長石一公談楊振甯:充滿樂天學校,熱愛小籠子,90歲老人和年輕人聊天是一個早晨

就我而言,楊振甯先生也是一位老師、朋友和老師。作為老師,他十年來一直細心地幫助我,他的學術成績、國情、科研品味,尤其是對科學極緻之美的追求,這些都不是我仰望的榜樣;他曾經告訴我,"如果我年輕三十歲,我會加入西湖大學!""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鼓勵!"我期待在2028年與楊先生一起回顧西湖大學十年的曆史,希望他能感到由衷的解脫和自豪。

值此楊先生百年誕辰之際,回想一下與小先生的交流,我想在這篇文章中表達欽佩的熱情,祝先生幸福健康,松柏常青!

石一功

2021年8月31日,西湖大學雲人居校園

作者: 石一宮

編輯:吳金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