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沙漠紅柳式”的年輕幹部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立志根紮荒漠中,任憑風撼勁不松。孤寂無畏自從容,綠澤人間誓建功。”這是一首寫給沙漠紅柳的贊美詩。沙漠紅柳,耐風沙、耐幹旱,根紮得很深,最深的可達數十米,壽命可達數百年。沙漠紅柳以其堅韌不拔、堅守不遷的品格,吸附着流沙,塑造着綠洲,堪稱固沙勇士、綠洲衛士。

對年輕幹部而言,也應有沙漠紅柳那樣的品格和擔當,做不懼艱辛、不畏風雨的戰鬥員,做恪盡職守、一心為民的勤務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組織上安排年輕幹部去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是信任更是培養,年輕幹部應該以此為榮、争先恐後。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年輕幹部指明了奮鬥方向和成長路徑。年輕幹部應當做沙漠中的紅柳,始終用力向下生長,主動迎接風吹雨打,無怨無悔守土盡責,用拼搏奮鬥書寫精彩人生、彰顯人生價值。

始終用力向下生長,汲取拔節向上的養分。艱苦邊遠地區是檢驗年輕幹部定力的考場。如果年輕幹部把根紮得不夠深,就會導緻定力不穩、左右搖擺。艱苦邊遠地區是年輕幹部成長的沃土。隻有把根牢牢地紮下去,才能獲得豐厚的滋養。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475天裡,走了全縣149個生産大隊中的120多個。為了掌握除“三害”、去窮根的方法,焦裕祿主動向飼養員肖位芬大爺請教,晚上就和肖位芬大爺住在牲口屋裡。年輕幹部應當以焦裕祿為榜樣,堅持眼睛向下,俯下身子,經常性深入基層一線,讓腳上沾滿泥土,将身影淹沒在群衆中,在“身入”“心至”的過程中涵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汲取“逐夢揚帆正當時”的奮進力量。

主動迎接風吹雨打,練就剛中帶柔的身闆。到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意味着面臨更多的困難挑戰。面對困難挑戰,是選擇主動迎擊,還是選擇被動應對,結果往往截然不同。前者将困難踩在腳下,練就過硬身闆;後者被困難所吓倒,導緻遍體鱗傷。作為年輕幹部,應該把主動迎接風吹雨打作為必選項、作為應有的姿态。唯此,才能練就肩挑重擔的“剛”、四兩撥千斤的“柔”。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孔繁森兩次主動申請援藏;面對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黃文秀主動請纓,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這些無懼無畏、勇毅前行的身影,感召着年輕幹部加入到“逆行者”的行列,時刻沖在困難的最前面,使他們的身闆成為風雨來襲時老百姓堅強的依靠。

無怨無悔守土盡責,造福至親至愛的百姓。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大廈是一磚一瓦建起來的,每一名幹部都是其中的一磚一瓦。不一樣的崗位,需要同樣的堅守,為了自身價值的實作,更為了老百姓的期盼。在基層一線,許多年輕幹部克服與家人分處多地、孩子無法精心照顧的困難,将青春與汗水播撒在鄉間,将身影活躍在黨與群衆聯系的“最後一公裡”上。用一顆為老百姓做事的心,默默奉獻、長期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就能夠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就能夠赢得老百姓的由衷點贊。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艱苦邊遠地區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着有理想情懷、有責任擔當的年輕幹部投身其中、追逐夢想。把到艱苦邊遠地區工作作為放飛人生夢想的優選路徑,錘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意志,涵養“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品格,鼓起“鬥罷艱險又出發”的勁頭,生逢偉大時代的年輕幹部,定能用無懼無畏的奮勇登攀摘取生命中的輝煌“桂冠”,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不負黨和人民的期盼與重托。

來源:學習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