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G毫米波新進展,各國重視26GHz與40GHz頻段的發展

我國主管部門公開表示支援将24.75-27.5GHz、37-42.5GHz頻段作為優先研究頻段。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ITU)5G毫米波特設工作組第四次協調會議在瑞士日内瓦召開。

根據TG5/1工作計劃,本次會議主要各國對相關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和讨論。

從各國研究成果來看,在頻段研究方面,26GHz(24.25-27.5GHz)與40GHz(37-43.5GHz)頻段毫無疑問成為所有候選頻段中的“香饽饽”,全球半數以上的研究報告集中在這些頻段,相關讨論占用了絕大多數的會議時間。此外,70、80GHz也逐漸受到重視,各國投入研究力度有所增加。相比之下,32GHz(31.8-33.4GHz)等頻段受到冷落,參與讨論的專家人數相對較少。

“在26/40/70/80GHz等熱點研究頻段,5G系統與同頻其它無線電業務的共存形勢相對較好:在保護地面其它無線電業務台站時,所需要的保護距離普遍在可接受的範圍;在保護空間其它無線電業務台站時,普遍存在一定的保護餘量。

在上述頻段的鄰頻方面,考慮到一些鄰頻無源業務的保護要求較為嚴格,為實施保護還需5G系統進一步明确帶外射頻名額。而在32GHz頻段,5G系統與無線電導航業務的共存面臨一定困難。”

5G毫米波新進展,各國重視26GHz與40GHz頻段的發展

據悉,在5G毫米波頻率規劃方面,美國于2016年在全球率先規劃了27.5-28.35GHz、37-40GHz和64-71GHz,并進一步于2017年底追加規劃了24.25-24.45GHz、24.75-25.25GHz和47.2-48.2GHz,規劃總量達到約13GHz,還将繼續就95GHz以上頻段的規劃繼續征集意見。

歐盟已将24.25-27.5GHz作為5G毫米波最高優先級的頻段,并計劃于WRC-19前在歐洲範圍内完成協調;并且,歐洲還将積極推動40.5-43.5GHz、66-71GHz用于5G。

就此,我國主管部門公開表示支援将24.75-27.5GHz、37-42.5GHz頻段作為優先研究頻段,已就該頻段用于5G系統面向公衆征集意見,并批複用于我國5G技術試驗。

原文釋出時間:2018-02-06 19:24

本文作者:Lotusun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