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恩來說出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源于一次交通事故

作者:曆史客棧

大家都知道周總理的那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那是在1911年,周總理當時還隻有13歲,就讀于沈陽東關模範學校。

有一天,校長問大家都是為什麼而讀書?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為吃飯而讀書的,有說為做官而讀書的,還有說為光宗耀祖而讀書的。

輪到周恩來時,他站起來,說出了那句讓人振聾發聩的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說出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源于一次交通事故

校長聽後,非常激動,對大家說:“好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那麼,周恩來當時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或者說為什麼會産生這個想法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源于一次交通事故。

周恩來原本是江蘇淮安人,因為家庭的變故,在他12歲那年去了東北,投奔四伯父周贻赓,并就讀于沈陽東關模範學校。

周恩來後來在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回憶說:“十二歲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沒有這一次的離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無所成就,和留在家裡的弟兄輩一樣,走向悲劇的下場。”

周恩來說出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源于一次交通事故

當時的東北,比江蘇淮安更加開放,外國人也更多,沈陽城裡還分布着很多外國人的租界,禁止中國人進入,是以,周恩來第一天到沈陽時,就受到了很大的思想沖擊。

當時,周恩來對沈陽的繁華非常震驚,就東走走,西看看,但是,伯父周贻赓卻拉住他,指着一些地方說:“那些地方不能去,是外國人的地方,中國人要繞着走。”

周恩來很不了解,就問:“這裡不是咱中國的地方嗎?為什麼中國人還不能走?”

伯父歎了口氣,說:“中華不振啊!那是外國人的租界。”

周恩來又問:“租界是什麼?不就在中國的地方嗎?為什麼外國人能走,中國人卻不能走?”

伯父看着他直搖頭,說:“你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總之,以後不要去那些地方。”

就是從這個時候,周恩來的心裡就埋下了一顆種子,隻等它發芽、成長了。

周恩來說出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源于一次交通事故

入讀沈陽東關模範學校後,周恩來認識了很多同學,經常在一起玩耍,一個周末時,周恩來突然問一個好友:“聽說外國人的租界很好玩,你去過嗎?”

這個同學說:“去過,非常好玩,不過,你去了可得小心點,萬一惹了外國人,可就麻煩了!”

兩人去了租界後,周恩來頓時被琳琅滿目的新鮮玩意兒吸引住了,東看看,西瞅瞅,非常羨慕。

突然,一陣哭聲打斷了周恩來的興緻,周恩來就跟同學跑過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一對中國的夫婦在路上走,被一個外國人開的車撞倒了,丈夫當場死亡,妻子就抓住那個外國人司機,哭着要他償命。

這時,過來一個中國的巡警,問明白怎麼回事後,不但沒有抓那個外國人,反而還指責這對中國夫婦妨礙了交通,要罰他們的款。

周恩來說出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源于一次交通事故

這個不公正的處罰,頓時激起了大家的不滿,議論紛紛,但是,在巡警的威懾之下,也沒有人敢出頭。

這時,周恩來站了出來,指着那個巡警,大聲說:“事情已經很清楚了,你為什麼要包庇那個外國司機!”

巡警見他隻是一個國小生,就沒好氣地說:“小孩子知道什麼?這就是租界的治外法權!”

周恩來更怒了,繼續說:“你也是中國人,為什麼不幫中國人說話,反而幫着外國人欺負中國人!”

巡警惱羞成怒,用棍子指着周恩來說:“這裡是租界!你要是再敢亂說話,我就把你抓進去!”說完,就轉身走了。

周恩來還想繼續上去跟他理論,同學趕緊拉住他,說:“算了吧!這裡是租界,中國人在外國人面前就是低一等,沒有道理可講的!”

周恩來百感交集,突然想起了伯父那天說過的話,不禁感慨地說:“看來真是中華不振啊!”

周恩來說出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源于一次交通事故

同學也感慨地說:“是啊,要是真能讓中華振作起來,那就好了!”

周恩來目光堅定地說:“一定能的!”

就是因為這次事件,讓周恩來受到了很大的思想沖擊,從此就立下了志向:一定要讓中華振作起來!

是以,當校長問大家為什麼而讀書的時候,周恩來脫口而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在這個偉大志願的激勵之下,周恩來從此更加努力學習,廣泛閱讀進步書籍,多方請教各位名師,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到他進入南開大學讀書時,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風雲人物了。

後來的曆史已經證明,周恩來沒有辜負自己當年立下的宏願,最終與廣大的革命志士一起,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真正實作了“中華之崛起”!

(參考資料:《童年周恩來》《我的伯父周恩來》《魅力口才周恩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