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命的律動——2021《華聲文萃》封面畫作欣賞

生命的律動——2021《華聲文萃》封面畫作欣賞

作品:《草原叼羊》 殷保康

文/胡晴

遼闊的草原,彪悍強健的男子們騎着駿馬扛着自己的“戰利品”,在一片塵土飛揚中奔跑。遠處,三三兩兩的白色敖包,炊煙在缭繞。這是對草原牧民豐收場景的全景式描繪。畫面顔色對比鮮明,深藍色的天空、綠色的草原、黃色的沙塵,形成了一幅獨特的景觀……此幅作品中,畫家殷保康先生用筆厚重有力,用色瑰麗和諧,通過人、動物、自然與場景的合一,将遊牧民族的歡快、自在、豪邁一覽無餘地呈現給了觀者。

殷保康先生在教學的同時,一直堅持水彩畫創作與研究,十分重視中外優秀繪畫技法經驗的學習和借鑒。他的作品功力深厚,技藝精湛,耐人尋味,雅俗共賞。早年,殷先生足迹遍布西北戈壁、大江南北,其在西北時期的水彩畫多采用多層幹後重疊的英國水彩畫法;回南方後的作品則常采取趁濕點染、重疊近似中國水墨畫的畫法。通過不同技法的靈活運用,真實而生動地表現不同的地域、環境、情趣和感受,給人以特别的藝術美感和享受。

殷先生一直遵循“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的思想指導,堅持深入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發掘創作題材,運用各種手段,進行真情實感的描繪。

畫家介紹

殷保康,193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家學會理事、湖南省水彩畫學會顧問。1957年,殷保康西北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留系任教,先後擔任呂斯百、常書鴻、劉文清先生的助教。1970年調湖南工作,在湖南師大美術系任教,并擔任美術系主任多年。著有《水彩畫教學》《水彩畫教學新編》,組織參與編寫了《素描初步》《全國高師美術專業水彩畫教材》《衛星電視教育美術專業水粉畫教材》,并出版個人畫集10餘本。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數十幅作品參加“中國水彩畫展”赴亞、非、歐、美等地諸國展出,不少作品獲獎以及被中外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

生命的律動——2021《華聲文萃》封面畫作欣賞

作品:《湘西晚照》 黃鐵山

炊煙不再,倦鳥投林。鄉野阡陌,流水潺潺。隻見三二名女子,在溪澗愉悅地洗着衣服,一農人惬意地哼着小調,踏着晚霞往家走去。家人或早就圍桌而坐,等候着滿載而歸的他。農房掩映在蒼翠的大樹旁,層層疊疊的山林蜿蜒逶迤于遠處……畫家黃鐵山的《湘西晚照》中,描繪的是一幅全景式湖南西部的田園風光,更是一個詩意的空間,并不宏大,也非遼遠。黃鐵山先生真切地抒發着大自然的醇美與甯靜。讓人隻有“夕陽無限好”的感歎,未有“隻是近黃昏”的遺憾。

黃鐵山先生在水彩畫界以描繪湖南風土民情而著稱。他酷愛湖南鄉土氣息,熱愛那平凡環境中作息的淳樸的人民,他的水彩畫都是描繪自己對故土的感受,都是樸實無華的真情流露。

黃先生堅信“水彩畫的魅力,在于真實和真誠,隻有完美地表現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真情實意,才能引起觀衆的共鳴”。他是一位執著從事水彩藝術而獨具風格的畫家,也是一位堅決反對趕新潮、追“前衛”玩弄形式的畫家。他從不以特技或偶然效果嘩衆取寵,而以水色交融的魅力感染觀者。作為一位在美術界,特别是水彩畫界享有美譽的老畫家,黃先生在不少的作品中,竟“老夫聊發少年狂”,推陳出新,追求新變,叫人欽佩不已。保持一種畫風尚且不易,何況是重新審視藝術本源,重新審視水彩世界。

黃鐵山,1939年生,湖南省洞口縣人,1959年畢業于湖北藝術學院,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南省文聯榮譽委員、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主要作品有《洞庭湖組畫》《摩洛哥小鎮》《列維坦故鄉》《金色伴晚秋》等,均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并入選“中國美術館建館30周年館藏珍品特展”。出版有《黃鐵山水彩畫集》《黃鐵山作品選》《中國名家黃鐵山水彩畫臨本》《黃鐵山水彩畫精選》《黃鐵山的水彩世界》《中國當代水彩名家·黃鐵山作品》等著作。

生命的律動——2021《華聲文萃》封面畫作欣賞

作品:《春江水暖鴨先知》 李潔

文/劉雨晴

一簇綠葉軟柔地垂搭在枝頭,幾縷陽光透過樹梢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蕩起了層層漣漪。水中嬉戲的雛鴨、妩媚蔓延的綠藻,就連那樹葉上幼蟲蛀出的蟲洞,都以一種生機的姿态發出了春的資訊:跨越了整個寒冬的冰雪正在融成一江春水,向遠方流去……整幅作品以平穩的構圖、和諧的色彩與平靜的意象展現了一種古典情趣,表達了一種對于靜好之美的向往。

在畫家李潔眼中,快節奏的生活與高度工業化、機械化的文明正侵蝕着現代人的“自我”,是以人們時刻陷于對于身份與價值的盲目追求之中。而畫作所呈現的則是潛抑在其内心一隅的一種文化追求,是她對于傳統田園諧趣的追慕,是對于安甯平靜年歲的向往,也是對于嘈雜喧嘩的現代社會的反叛。

近期,李潔女士正在進行向現當代的畫風轉型,盡管她的筆觸開始轉向大量非寫實的點染,意象的表現也由具象轉向高度抽象與朦胧,以一種推遠的、懸置的陌生化方式探求“繪畫性”的本質。但是李潔女士的畫作依舊始終以那些美好而和諧的形象為原點,透過那些表層的形式,我們依舊可以從她的畫作中窺得她古典的核心,她始終以一種放緩的速度與加速的世界做着無聲的對抗,正如該畫作所表現的那樣,這是她對于春天、對于溫暖、對于未來的渴望……

李潔,長沙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湖南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女畫家協會副主席、湖南水彩畫學會理事、中國流行色協會會員、中國流行色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從事多年高校美術教育和水彩畫的研究與創作,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全國和省級美術作品展覽并獲獎。多幅作品被機構和個人收藏。專業論文發表于《文藝研究》《中國水彩》《美術大觀》《美術界》《湖南師範大學學報》《中國美術》等雜志和刊物;主編《美術欣賞》《現代平面構成》《設計素描》等教材。出版專著《水色花影——李潔水彩藝術》。

生命的律動——2021《華聲文萃》封面畫作欣賞

作品:《湘中牧歌》 陳飛虎

文/劉慧

欣賞《湘中牧歌》這幅作品,仿佛能觸碰到濕度飽滿的鄉間空氣,嗅到了遠處傳來的飯香與柴香,看到了農夫沾滿泥土的雙腳走在田埂上,還聽到了老牛向遠處發出悠揚的呼喚,聲音穿透了層層的大山,也穿透了我們的思緒……正如蘇東坡所說:“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在《湘中牧歌》中,畫家陳飛虎先生充分運用了水彩畫中水色的基本要素與幹濕的基本技法,讓客觀自然中的山川草木與雲煙明晦在作者自由潇灑的筆墨下,與主觀的生命情調交融互滲,并将其胸襟裡蓬勃無盡的靈感氣韻與萬千儀态,寄托于畫面中超曠空靈而又深沉悠遠的鄉野靈境。畫家洋洋灑灑地将畫面氣韻生動地表現出來,該有的體積、空間與境界,在這寥寥數筆間全都顯現出來。《湘中牧歌》是作者心中詩情畫意的理想國度,寄托了他記憶深處的鄉愁,也喚醒了城市生活中逐漸消逝的記憶。

陳飛虎先生一直秉持着作品是“畫”出來的理念,并強調作品要以“情”構圖。一幅作品沒有“情”,永遠都隻是技術層面的習作,無“情”的畫面隻是物質與結構的空殼,隻有在作品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畫出對象的本質,畫出有情有聲有勢的自然,達到情景交融。也正因如此,我們總能從陳飛虎先生的水彩藝術世界中感受到其中的深度、高度與廣度,感受到畫面中那無限擴充的時間與空間。

陳飛虎,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任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建築師學會會員。他長期以來堅持藝術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出版專著與教材十二本,發表論文一百多萬字,并任《建築色彩學》主編。曾對四十多個國家開展文化交流與藝術通路,藝術作品五十多次參加國内外美術作品展,2011年美術作品曾獲法國巴黎文化藝術節金獎。2012年、2013年作品先後入選上海水彩國際雙年展與深圳水彩國際雙年展,2016年十月水彩作品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在教學中,曾獲湖南大學“我心中最敬愛的老師”稱号。主持建築與環境藝術設計一百多項。

生命的律動——2021《華聲文萃》封面畫作欣賞

作品:《草原賽馬》 殷俊

草原是灰黃的,夾雜着零星的青綠,随着微風淺淺地搖曳着。而遠山是灰藍的,在朦胧的塵霧裡隐約顯現出一些内斂的褶皺。而天地之間夾雜着一條細長的直線,這條直線名曰人間,其中是奔騰的群馬、馬背上的騎手與坐在草垛上的牧民,這些跳動的色點都為畫面平添了動感。在海景式的大構圖之下,三面明亮的旗幟在視線焦點處招展着,呼喚着遊人與歸客,也召引着觀看者的視線越過這一扇穿梭的木門,進入畫中的世界……

藍色屬于遠山與天空,而黃色屬于草原與土地,這兩種高對比的色彩在這種“符号化”的表述下并不顯得張揚,而是與畫面中的生靈一道,形成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圓融境界,顯得遼遠、顯得曠達。在這幅畫中,我們也可以窺得畫家殷俊對于在宏大遠景中觸摸實體的一種渴望,也即寄放身心的一種渴望,托付生命價值的一種渴望。

畫家殷俊繼承了她父親殷保康老師的英式水彩畫法,使用多層重疊的技法去描繪大山大水,去感覺自然的精神,去探查表象的實質,去觸摸萬物的實體。相較于其父親的厚重,畫家殷俊又展現了一種女性的靈動、時尚與秀韻。除了理性上感覺自然的“精神”,畫家殷俊同時也希望在感性上感受自然的“表情”與“情緒”,畫中的風景是以在堅實感之外具有了動蕩的流動感、敞開感,也具有了一抹飄動的亮色。

殷俊,女,祖籍安徽合肥。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大學畢業,現為長沙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女畫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水彩畫會理事。作品《洞庭漁歌》獲湖南省女水彩畫家展金獎、《花之魅系列一》獲第五屆湖南省女水彩畫家作品展優秀獎、《斯裡蘭卡魚市之晨》獲法國第八屆國際風景大獎賽并展出,參與展覽《變遷1949-2019》系列(一)“祖國的笑容這樣美”、《大唐風華系列》繪聲繪色——長沙與東莞兩地女畫家展、第四屆意大利烏爾比諾國際水彩展。

生命的律動——2021《華聲文萃》封面畫作欣賞

作品:《荷·容》 張小綱

新葉滿塘,詩意幽幽。偌大的荷盤中,隻見蜻蜓立上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蕾,陽光從天而降,不動聲色的漣漪掩映在荷葉之下,靜靜地傾聽無聲的花語……畫家張小綱的水彩畫新作《荷·容》,畫面清麗脫俗,色調明快典雅,将詩性的朦胧與果斷的筆觸融為一體,無不滲透着一種無形而可感的淡淡禅意。

繪畫中的禅意,一般是指畫者的虛融沖淡和畫面的超逸空靈,尤其是那種意在言外的意旨和散澹超然的情态,往往引人遐思發人深省啟人頓悟。近些年,張小綱先生潛心創作《荷》系列。讀其畫,隻覺清風拂面,纖塵不染,心靈被荷風蓮韻所浸潤所淨化所洗滌,無論是豔蕊紅花還是高枝嫩葉,抑或是敗菡疏影零落殘紅,每每帶給觀者悠然心會的感悟,進而生發出對生命的叩問和對心靈的内省,這不啻是張小綱所向往達緻的至高境界。

在藝術人生的路上,張小綱先生從未停頓退縮。他在功成名就之後一次次超越自我,更在不惑之年勇敢地遠走南方。數十年來,張小綱先生行走在故鄉和他鄉,沉浸在教學和創作的忘我之間,流連于廣袤的原野與精微的靜物,在水彩的本體性與水墨的傳統性之間進行實驗……張小綱先生用畫筆實作了自己心靈與藝術的轉型和升華,結出了一批批碩果。

張小綱,1955年出生于長沙,1982年畢業于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畫院簽約畫家。張小綱長期從事水彩畫教學、創作與研究,作品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水彩百年展》《意大利國際水彩畫大展》《深圳國際水彩雙年展》等,并多次獲獎。曾在海内外舉辦個展、聯展30餘次,代表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深圳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及海内外收藏機構收藏。主要作品分别發表于《美術》《美術研究》《裝飾》《INTENATIONAL ARTIST》等專業刊物,并出版專著、畫集十部。

(來源:《華聲文萃》2021年1-6期)

生命的律動——2021《華聲文萃》封面畫作欣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