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命的律动——2021《华声文萃》封面画作欣赏

生命的律动——2021《华声文萃》封面画作欣赏

作品:《草原叼羊》 殷保康

文/胡晴

辽阔的草原,彪悍强健的男子们骑着骏马扛着自己的“战利品”,在一片尘土飞扬中奔跑。远处,三三两两的白色敖包,炊烟在缭绕。这是对草原牧民丰收场景的全景式描绘。画面颜色对比鲜明,深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原、黄色的沙尘,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观……此幅作品中,画家殷保康先生用笔厚重有力,用色瑰丽和谐,通过人、动物、自然与场景的合一,将游牧民族的欢快、自在、豪迈一览无余地呈现给了观者。

殷保康先生在教学的同时,一直坚持水彩画创作与研究,十分重视中外优秀绘画技法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他的作品功力深厚,技艺精湛,耐人寻味,雅俗共赏。早年,殷先生足迹遍布西北戈壁、大江南北,其在西北时期的水彩画多采用多层干后重叠的英国水彩画法;回南方后的作品则常采取趁湿点染、重叠近似中国水墨画的画法。通过不同技法的灵活运用,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不同的地域、环境、情趣和感受,给人以特别的艺术美感和享受。

殷先生一直遵循“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思想指导,坚持深入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创作题材,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真情实感的描绘。

画家介绍

殷保康,193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学会理事、湖南省水彩画学会顾问。1957年,殷保康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留系任教,先后担任吕斯百、常书鸿、刘文清先生的助教。1970年调湖南工作,在湖南师大美术系任教,并担任美术系主任多年。著有《水彩画教学》《水彩画教学新编》,组织参与编写了《素描初步》《全国高师美术专业水彩画教材》《卫星电视教育美术专业水粉画教材》,并出版个人画集10余本。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数十幅作品参加“中国水彩画展”赴亚、非、欧、美等地诸国展出,不少作品获奖以及被中外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生命的律动——2021《华声文萃》封面画作欣赏

作品:《湘西晚照》 黄铁山

炊烟不再,倦鸟投林。乡野阡陌,流水潺潺。只见三二名女子,在溪涧愉悦地洗着衣服,一农人惬意地哼着小调,踏着晚霞往家走去。家人或早就围桌而坐,等候着满载而归的他。农房掩映在苍翠的大树旁,层层叠叠的山林蜿蜒逶迤于远处……画家黄铁山的《湘西晚照》中,描绘的是一幅全景式湖南西部的田园风光,更是一个诗意的空间,并不宏大,也非辽远。黄铁山先生真切地抒发着大自然的醇美与宁静。让人只有“夕阳无限好”的感叹,未有“只是近黄昏”的遗憾。

黄铁山先生在水彩画界以描绘湖南风土民情而著称。他酷爱湖南乡土气息,热爱那平凡环境中作息的淳朴的人民,他的水彩画都是描绘自己对故土的感受,都是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

黄先生坚信“水彩画的魅力,在于真实和真诚,只有完美地表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真情实意,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他是一位执著从事水彩艺术而独具风格的画家,也是一位坚决反对赶新潮、追“前卫”玩弄形式的画家。他从不以特技或偶然效果哗众取宠,而以水色交融的魅力感染观者。作为一位在美术界,特别是水彩画界享有美誉的老画家,黄先生在不少的作品中,竟“老夫聊发少年狂”,推陈出新,追求新变,叫人钦佩不已。保持一种画风尚且不易,何况是重新审视艺术本源,重新审视水彩世界。

黄铁山,1939年生,湖南省洞口县人,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文联荣誉委员、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洞庭湖组画》《摩洛哥小镇》《列维坦故乡》《金色伴晚秋》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中国美术馆建馆30周年馆藏珍品特展”。出版有《黄铁山水彩画集》《黄铁山作品选》《中国名家黄铁山水彩画临本》《黄铁山水彩画精选》《黄铁山的水彩世界》《中国当代水彩名家·黄铁山作品》等著作。

生命的律动——2021《华声文萃》封面画作欣赏

作品:《春江水暖鸭先知》 李洁

文/刘雨晴

一簇绿叶软柔地垂搭在枝头,几缕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荡起了层层涟漪。水中嬉戏的雏鸭、妩媚蔓延的绿藻,就连那树叶上幼虫蛀出的虫洞,都以一种生机的姿态发出了春的信息:跨越了整个寒冬的冰雪正在融成一江春水,向远方流去……整幅作品以平稳的构图、和谐的色彩与平静的意象展现了一种古典情趣,表达了一种对于静好之美的向往。

在画家李洁眼中,快节奏的生活与高度工业化、机械化的文明正侵蚀着现代人的“自我”,因此人们时刻陷于对于身份与价值的盲目追求之中。而画作所呈现的则是潜抑在其内心一隅的一种文化追求,是她对于传统田园谐趣的追慕,是对于安宁平静年岁的向往,也是对于嘈杂喧哗的现代社会的反叛。

近期,李洁女士正在进行向现当代的画风转型,尽管她的笔触开始转向大量非写实的点染,意象的表现也由具象转向高度抽象与朦胧,以一种推远的、悬置的陌生化方式探求“绘画性”的本质。但是李洁女士的画作依旧始终以那些美好而和谐的形象为原点,透过那些表层的形式,我们依旧可以从她的画作中窥得她古典的内核,她始终以一种放缓的速度与加速的世界做着无声的对抗,正如该画作所表现的那样,这是她对于春天、对于温暖、对于未来的渴望……

李洁,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水彩画学会理事、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从事多年高校美术教育和水彩画的研究与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和省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机构和个人收藏。专业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中国水彩》《美术大观》《美术界》《湖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美术》等杂志和刊物;主编《美术欣赏》《现代平面构成》《设计素描》等教材。出版专著《水色花影——李洁水彩艺术》。

生命的律动——2021《华声文萃》封面画作欣赏

作品:《湘中牧歌》 陈飞虎

文/刘慧

欣赏《湘中牧歌》这幅作品,仿佛能触碰到湿度饱满的乡间空气,嗅到了远处传来的饭香与柴香,看到了农夫沾满泥土的双脚走在田埂上,还听到了老牛向远处发出悠扬的呼唤,声音穿透了层层的大山,也穿透了我们的思绪……正如苏东坡所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在《湘中牧歌》中,画家陈飞虎先生充分运用了水彩画中水色的基本要素与干湿的基本技法,让客观自然中的山川草木与云烟明晦在作者自由潇洒的笔墨下,与主观的生命情调交融互渗,并将其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与万千仪态,寄托于画面中超旷空灵而又深沉悠远的乡野灵境。画家洋洋洒洒地将画面气韵生动地表现出来,该有的体积、空间与境界,在这寥寥数笔间全都显现出来。《湘中牧歌》是作者心中诗情画意的理想国度,寄托了他记忆深处的乡愁,也唤醒了城市生活中逐渐消逝的记忆。

陈飞虎先生一直秉持着作品是“画”出来的理念,并强调作品要以“情”构图。一幅作品没有“情”,永远都只是技术层面的习作,无“情”的画面只是物质与结构的空壳,只有在作品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画出对象的本质,画出有情有声有势的自然,达到情景交融。也正因如此,我们总能从陈飞虎先生的水彩艺术世界中感受到其中的深度、高度与广度,感受到画面中那无限扩充的时间与空间。

陈飞虎,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建筑师学会会员。他长期以来坚持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出版专著与教材十二本,发表论文一百多万字,并任《建筑色彩学》主编。曾对四十多个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与艺术访问,艺术作品五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展,2011年美术作品曾获法国巴黎文化艺术节金奖。2012年、2013年作品先后入选上海水彩国际双年展与深圳水彩国际双年展,2016年十月水彩作品入选威尼斯双年展。在教学中,曾获湖南大学“我心中最敬爱的老师”称号。主持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一百多项。

生命的律动——2021《华声文萃》封面画作欣赏

作品:《草原赛马》 殷俊

草原是灰黄的,夹杂着零星的青绿,随着微风浅浅地摇曳着。而远山是灰蓝的,在朦胧的尘雾里隐约显现出一些内敛的褶皱。而天地之间夹杂着一条细长的直线,这条直线名曰人间,其中是奔腾的群马、马背上的骑手与坐在草垛上的牧民,这些跳动的色点都为画面平添了动感。在海景式的大构图之下,三面明亮的旗帜在视线焦点处招展着,呼唤着游人与归客,也召引着观看者的视线越过这一扇穿梭的木门,进入画中的世界……

蓝色属于远山与天空,而黄色属于草原与土地,这两种高对比的色彩在这种“符号化”的表述下并不显得张扬,而是与画面中的生灵一道,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圆融境界,显得辽远、显得旷达。在这幅画中,我们也可以窥得画家殷俊对于在宏大远景中触摸实体的一种渴望,也即寄放身心的一种渴望,托付生命价值的一种渴望。

画家殷俊继承了她父亲殷保康老师的英式水彩画法,使用多层重叠的技法去描绘大山大水,去感知自然的精神,去探查表象的实质,去触摸万物的实体。相较于其父亲的厚重,画家殷俊又展现了一种女性的灵动、时尚与秀韵。除了理性上感知自然的“精神”,画家殷俊同时也希望在感性上感受自然的“表情”与“情绪”,画中的风景因此在坚实感之外具有了动荡的流动感、敞开感,也具有了一抹飘动的亮色。

殷俊,女,祖籍安徽合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现为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水彩画会理事。作品《洞庭渔歌》获湖南省女水彩画家展金奖、《花之魅系列一》获第五届湖南省女水彩画家作品展优秀奖、《斯里兰卡鱼市之晨》获法国第八届国际风景大奖赛并展出,参与展览《变迁1949-2019》系列(一)“祖国的笑容这样美”、《大唐风华系列》绘声绘色——长沙与东莞两地女画家展、第四届意大利乌尔比诺国际水彩展。

生命的律动——2021《华声文萃》封面画作欣赏

作品:《荷·容》 张小纲

新叶满塘,诗意幽幽。偌大的荷盘中,只见蜻蜓立上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蕾,阳光从天而降,不动声色的涟漪掩映在荷叶之下,静静地倾听无声的花语……画家张小纲的水彩画新作《荷·容》,画面清丽脱俗,色调明快典雅,将诗性的朦胧与果断的笔触融为一体,无不渗透着一种无形而可感的淡淡禅意。

绘画中的禅意,一般是指画者的虚融冲淡和画面的超逸空灵,尤其是那种意在言外的意旨和散澹超然的情态,往往引人遐思发人深省启人顿悟。近些年,张小纲先生潜心创作《荷》系列。读其画,只觉清风拂面,纤尘不染,心灵被荷风莲韵所浸润所净化所洗涤,无论是艳蕊红花还是高枝嫩叶,抑或是败菡疏影零落残红,每每带给观者悠然心会的感悟,从而生发出对生命的叩问和对心灵的内省,这不啻是张小纲所向往达致的至高境界。

在艺术人生的路上,张小纲先生从未停顿退缩。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一次次超越自我,更在不惑之年勇敢地远走南方。数十年来,张小纲先生行走在故乡和他乡,沉浸在教学和创作的忘我之间,流连于广袤的原野与精微的静物,在水彩的本体性与水墨的传统性之间进行实验……张小纲先生用画笔实现了自己心灵与艺术的转型和升华,结出了一批批硕果。

张小纲,1955年出生于长沙,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画院签约画家。张小纲长期从事水彩画教学、创作与研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水彩百年展》《意大利国际水彩画大展》《深圳国际水彩双年展》等,并多次获奖。曾在海内外举办个展、联展30余次,代表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及海内外收藏机构收藏。主要作品分别发表于《美术》《美术研究》《装饰》《INTENATIONAL ARTIST》等专业刊物,并出版专著、画集十部。

(来源:《华声文萃》2021年1-6期)

生命的律动——2021《华声文萃》封面画作欣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