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努力,越無力。減肥可能也是!

努力,最政治正确不過的詞。我們從小也被課本教育“頭懸梁”“錐刺股”。對自己特别要狠,下苦功夫。

一邊努力,其實一邊也挺痛苦的,但是獲得感不那麼好,或者甚至說愈加反感。

而且一旦方向本來就是錯的,越努力似乎越無力,越令人生厭。

不僅在我們工作中,也拿到我們一些說減肥、或者說改變某一個習慣,似乎都有類似的經曆。努力而無能為力。

1

蘇東坡的“着力即差”。

越努力,越無力。減肥可能也是!

1101年,蘇轼病逝前,當好友維琳方丈在他耳邊大聲提醒他“勿忘西方”時,他仿佛喃喃自語,留下了此生的最後一句話,代表着他對佛道、對人生的終極領悟“西方不無,着力即差”。

我也不知道西方有沒有,但是如果要努力才能達到的話就不是很好了。

是不是努力就沒有用呢。

不是,努力隻是比無努力更好一些。

而有另外一種境遇:興趣的熱愛。可能才能讓我們的努力,更加持久和有力。

如果硬碰硬,抱着是完全功利的想法,比如看到隔壁桌比我成績好,就是要幹過他。隔壁公司的王小美搶了意向的男朋友,我就是要整成大白美瘦成閃電,搶回來。

這種作為一個短期沖刺,覺得還是挺管用的。是一種比懶惰、不努力更好的方式。也能有一定的戰果。

但是,需要長期的、有效的獲得成績、獲得美,那麼内在的對認知提升、或美、或健康的追求,才能持久獲得成績、或美的青睐。

2

具有興趣的熱愛,就沒有痛苦了嗎?

那是把興趣,與愉悅相混淆了。愉悅,帶來的是歡愉,是和吃個小點心、或者喝個肥宅水一樣的快來的體驗。而興趣,是願意去付出精力、和代價,去進一步探索和追求,而之獲得更高階的快樂,即使曆經的痛苦也會轉化為一種曆經磨難後的快樂體驗。

如果傾向于這種愉悅,更多是在刺激下多巴胺的産生;而對事務認知後,通過心血和汗水的内在驅動,促進内啡肽産生,使得我們的興趣能夠持久而靡堅。比如,我們對真正感性卻的學習、或者運動,以及其他挑戰自我過程中,都在提高内啡肽的分泌。

興趣的堅持者,也就稱之為修行者。能夠體驗到更高階的快樂,進而可以持久而快樂,即使體驗磨難的快樂。與之歡愉不同,與之令人反感的折磨不同。

3

“興趣”,是不是真正的興趣,還是功利狀态下的産物呢?

人生不如意莫過于此,不感興趣也做不好它卻還要不斷堅持。我們做得好的事情,通常都會對其感興趣。

而興趣的來源,很多時候并不是天生的。

比如,都是去學遊泳,理論上經過一段訓練,都可以學會的遊泳。有一些人最終成為興趣,有一些人卻很反感。出自于初學階段不同的遭遇。

如果還剛沒有成形,就老被訓斥,或被嘲笑,大機率就不會有興趣學下去,就是厭惡遊泳。而小小的體驗了遊泳的水的好玩,加上鼓勵,終于浮動起來,可能就有興趣遊泳。

存在天生的興趣嗎?

可能這種天生也含蘊着某種耳濡目染,比如藝術家的世家、或者音樂、或者數學等,在家庭環境下,對于某一領域有無形中的接觸。如果假以初期的扶持,便激發出其大的成長空間。

但是,如果即使具備這種先天的才華,但是在尚在萌芽過程中就曆經呵斥、不可抵禦的挫折,可能最好的天賦也就夭折了。

另外呢,興趣,也來源于對這個事的了解,越來越認知上的提高。

知這個事務内在的原委,以及展現的内涵與美妙。加之在這個初步的萌芽過程中,獲得過被自我激勵的體驗。那麼越容易内化為興趣。

曾經對于學醫學,在填報志願時并沒有這方面的喜好,而是被動到醫學後,尤其在工作過程中,結合臨床和學習,越了解,才越發現人體的奧妙,以及醫學所帶來的自身與他人身心健康的愉悅和幸運。也是一個興趣從無到有,甚至濃厚的過程,一個後天的過程。

而要知道,最早的“志願”或叫做“興趣”幾乎說在電子、資訊等當時的熱門上,那麼是不是真正的興趣,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電子或資訊是啥感受,回頭來看可能就是當時環境或者道聽途說的職業或者前景所影響吧。

是以,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4

讓健康的習慣成為一種興趣。

尤其是說那種通過粗暴的節食減肥,大約90%在減肥後反彈。而就是算在3-6個月内,也高達80%的人反彈,剩下的人在1-3年内會反彈。

即使是所謂更加科學的方式減掉的體重,在如果沒有維持的減重計劃下,5年内基本上都會反彈回來。

是以,減肥是多麼的困難。努力也是多麼的無用。即使你每天刻苦在健身房,或者咬牙餓的發慌慌。隻要啥時候沒挺住一段光景,就又回來了。

但是,如果說,我們換一個角度,我愛那種健康的感覺,我去了解和探索飲食與肥胖、運動與肥胖,代謝的問題。

了解人的行為與習慣的養成。可能你通過所學,所感覺,做一點點,發現有點意思,實踐一下,還有點用。

那麼,可能逐漸的讓這些所學,融入到你的認知,你的生活。雖然,可能沒有像集訓營、或者節食那麼來的快,但是不反彈,少反彈,而且是真實的感受那種行為調整帶來的歡快。

所有不能融入生活日常的減肥方式,是行不通的。

所有需要咬牙堅持的,都終會被自己摒棄。

每一個小的壞習慣的改變,是需用另外一個較好的小行為來替代,而很難直接被删除。

不以為習慣太小,而不去發生變化。

對“減肥”認知的提高,才能真正潛意識中,将好的行為習慣接納融入。

5

運動、飲食與減肥。

運動,無論什麼樣的運動,比如跑的、跳的、打的、踢的,哪怕是上下班來回快快走、爬個樓梯啥,比較不運動都是好的。能夠讓自己出出汗、心跳有點點快。貴在持續。

加上一些力量的訓練,比如簡單的做做俯卧撐。貴在持續。

光靠運動減肥,往往行不通。但是缺乏運動的減肥,也是行不通。

關注到飲食,是減肥的基石。

如果有偏食,或者特殊的喜好,吃的雜一點,廣一點。比如吃的鹹的,嘗試吃吃淡一點兒。吃的油的,嘗試吃吃天然辛辣而少油一點。吃的醬油紅燒的,嘗試清蒸一些。吃肉的,嘗試多加點兒蔬菜。吃素加大碗米飯面條的,嘗試加點肉減點米飯面條。隻吃米飯的,嘗試吃點雜糧。

但是所有這些的變化,最好是潤物細無聲,能夠了解個中原委,且自己長期做做沒有特别的膈應。

減肥藥,合并有代謝問題,比如血糖高了,作為一個重點改善的節點,用用**魯肽也是個不差的選擇。但是融入生活的行為改變,也是少不了的。在一些内分泌科醫生,尤其是說的大學附屬醫院的長期從事這方面臨床或臨床研究的醫生可以做出診斷和治療。肯定有一些其他的好的醫生,但是你需要甄别的成本太高。

其他的各種減肥藥、或者減肥的人員開的藥品,還是需要謹慎。

睡一個好覺,對于減肥很重要。

6

教育學家勞倫斯所說:

真正懂得生活藝術的人,模糊了工作與玩耍、勞動與休閑、精神與身體的界限。

他幾乎不知道哪個是哪個。他隻是純粹追求着他所向往的遠方,工作還是玩耍,交予别人判斷。對于他自己而言,他總是似乎兩者皆是。

如果對減肥這種事情,懂得其緣由,懂得其中與生活的融合,其實生活就是減肥,減肥亦在生活。沒有什麼特定的、大張旗鼓的減肥的動作和時節,此時無聲勝有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