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塬上歲月》:白鹿原上的星星之火

導演手記

到泾陽縣劉孟村時,村委會辦公室裡坐滿了老人,他們都是我的采訪對象。

我一表明來意,他們就用陝西話七嘴八舌說開了。我問一個問題,好幾張嘴巴回答我,可是我都聽不懂,隻能尴尬地笑着。王書記大着嗓門,用帶着陝西口音的國語說:“你們都說國語,小姑娘聽不懂陝西話。” 王書記年紀不是很大,但眉毛中間已經有了深深的褶子,笑起來很淳樸。他在村裡幹了30年的書記,很受村民愛戴。

《塬上歲月》:白鹿原上的星星之火

《塬上歲月》主人公任明節雖已是耄耋老人,但思維非常活躍,反應也很靈敏。

任老退休20多年來,一直在追尋外祖父田伯蔭的足迹。她把關于田伯蔭的曆史資料翻來覆去地看,又自己跑到泾陽縣住過40天。我常常去她家聊上兩三個小時,她總是說着說着就會發出很多感慨,多是對當年共産黨人的崇拜,對陝西人寬闊胸襟的欽佩。

受她的影響,我的第一站就選在泾陽縣——依傍着泾惠渠生存的地方。泾惠渠,這個由李儀祉主持,由田伯蔭輔佐建造的渠,讓整個泾陽縣都變得綠油油的。

《塬上歲月》:白鹿原上的星星之火

村裡的老人們對渠的感情很深,告訴我說,這是“母親渠”。

一天,王書記騎着小電摩,帶我去看村裡的櫻桃園。路上,他突然拉住我說:“你看,這兒的虞美人開了一朵。”當時不在花季,我也從沒見過虞美人,那小花孤零零的,在園裡卻顯得分外鮮豔。猛然間,我豁然開朗,這虞美人的美麗,在于它的傲骨,在于它所依傍的生它養它的土地。王書記告訴我,5月份的時候,虞美人都會開花,櫻桃會結果,園區将是姹紫嫣紅一片……

我想,土地就是這樣,永遠忠實,永遠給人驚喜。

撰稿 | 王清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