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屠城:為何不殺20歲以下的女性?留下她們有何作用?

導讀:衆所周知,中國上下幾千年,孕育了無數的文化,進行了無數的朝代更疊。而古代的戰争尤為殘酷,冷兵器時代大家都喜歡采用人海戰術,哪一方的兵力強盛,就更容易擷取最終的勝利,正所謂一将功成萬骨枯,和平也是由無數的生命堆積起來的。

古代的士兵大部分出身都不是很好,是以為了加官進爵打起仗來都尤為的勇猛,打完仗後還都偏愛屠城,往往會造成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但是有一個現象,他們屠城時基本不殺20歲以下的女性,這是怎麼回事,留下她們有何作用?

古代屠城:為何不殺20歲以下的女性?留下她們有何作用?

古代戰争頻繁,往往在朝代将要更替的時期更是殘酷無比,各方勢力為了争奪地盤,全都殺紅了眼,就算生靈塗炭,血流成河,也要屠城。統治者們為了不造成負面的影響,是以這些事實被記錄往往不多。

中國古代曆史上著名的屠城事件主角,包括人稱英雄的西楚霸王項羽,一代天驕的鐵木真,枭雄曹操,殺戮最多的忽必烈。說的這幾個人都是屠殺平民居多,秦國的白起雖然坑殺了40萬趙軍,他卻沒有對趙國的老百姓怎麼樣,屠殺平民就非常說不過去了。

古代屠城:為何不殺20歲以下的女性?留下她們有何作用?

古代打仗為何喜歡屠城?

第一,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要知道古代打仗打的都是人,每當戰争來臨,朝廷都要挨家挨戶的抓壯丁來補充兵源。哪怕你将軍再牛,兵法再怎麼精通,沒有士兵為你沖鋒陷陣,那不就相當于下棋的時候沒有棋子麼?古代人口沒有現在這麼多,常年打仗往往會導緻一個現象——男丁稀少,是以這個時候盡可能的消滅對方能用來抵抗的有生力量非常重要,殺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雖然非常恥辱,但是也好過被這些人組織起力量來殺掉自己要強的多。

古代屠城:為何不殺20歲以下的女性?留下她們有何作用?

第二,搶奪物資保證後勤

古代打仗時,物資的供給的速度,有時候往往跟不上士兵消耗的速度,士兵們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即便如此,也還是要在戰場上與敵人以命相博,是以心中對敵方早已充滿了怒火,這種怒火沒有任何理由,當攻破城池之後大多時候就是能搶的搶,能殺的殺,先保證己方的生存,這樣看來還真是相當殘酷,其實也沒辦法,戰争就是這麼可怕,是以人們向來崇尚和平。

古代屠城:為何不殺20歲以下的女性?留下她們有何作用?

屠城為何不殺20歲以下的女性?留下她們有什麼作用?

第一,女子身份低微,根本不是屠城的重點對象

古代女子的身份普遍比較低,不能學文習武,不讓上戰場打仗,花木蘭替父從軍還要進行隐瞞,被人發現了要被治罪的,古代對女子教育觀念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以大部分平民女性要文沒文,要武沒武,隻能依附男性而活,是以她們也沒有什麼自己獨立的思想,打仗時好好躲起來就行,對這些身強體壯的士兵構不成任何威脅,是以根本不是屠城考慮的重點對象。

古代屠城:為何不殺20歲以下的女性?留下她們有何作用?

第二,留下這些年輕的女子有什麼用?

我們要弄懂古代打仗的目的是什麼?基本上都是為了搶地盤,搶女人,這些女人本來就是珍貴的财富,怎麼會舍得殺了她們,尤其是那些20歲以下還未結婚生育的年輕女性,這些都是士兵們喜歡的對象,士兵們在戰場随時可能被敵人殺掉,他們是人也會恐懼,也會有退縮之心,是以士兵們需要獎賞,穩定軍心,年輕的女性俘虜往往會作為戰利品獎勵給那些立了軍功的士兵軍官,以此來提升他們的士氣。另外女性還兼具着一個重要的使命——繁衍後代,繁衍後代第一可以補充打仗造成的人員流失,第二可以促進戰後的經濟發展,相信聰明人都能夠看得明白。是以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何要留下這些20歲以下女性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