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的一天,一位30多歲的男人急匆匆地走進了自己家,他手上還捏着件什麼東西,那是一份《四川日報》。
一進家門,他就大聲喊着:“爹,爹,你在哪兒呢?我有件大事兒要和你說!”
就在這時候,一位約莫60歲的老人戴着草帽從外面走了進來,他肩上還扛着一把鋤頭,看着像是剛做完農活回來。
他操着一口濃厚的鄉音,說:“幹啥呢,多大的人了,總是大驚小怪的,有啥事找我嘛!”
這個男人名叫柴兵榮,聽見父親的指責後,他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緊接着就想起了自己的要緊事,趕緊攤開報紙:
“爹啊,這真不是我大驚小怪,你看報紙上登的這則尋人啟事,這找的是不是你?”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怎麼會被人尋找?
老人感到有些疑惑,但還是接過了兒子手中的報紙,可他隻粗粗掃一眼,就發現報紙上尋找的這個人和自己名字不一樣,于是沒好氣地把報紙一合,說:
“這上面找的不是我,雖然和我很像,但我叫柴雲正,這上面找的人叫柴雲振。隻差一個字,但也不是同一個人。”
柴兵榮一拍大腿,指着那則尋人啟事說:
“爹啊,你看這上面說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争的樸達峰阻擊戰,你看你不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争嘛!還有這個,斷了一根指頭,你也正好對上了。名字也這麼像,沒準就是你呢?隻是當時沒搞清楚名字,就寫錯了。”

圖|抗美援朝志願軍
聽完自己兒子的分析,柴雲正狐疑地心想:難道這上面說的柴雲振真的是我嗎?
見自己父親開始相信自己的猜測,柴兵榮繼續說道:“爹,你看你也經常和我講你參加的抗美援朝戰争上發生過的事,你難道不想再見一次你那些戰友嗎?不想再和他們一起聊聊天?況且都在報紙上登尋人啟事了,想必是有很重要的事找這個柴雲振了。”
柴雲正自從回到老家,怎麼可能不想念以前那些一起浴血奮戰的老戰友,他被兒子說服,終于下定了決心,于是他立即對柴兵榮說:“那行,我就走這麼一遭。”
可這個決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
柴雲正當了那麼多年農民,身上的存款不多,翻遍了家裡才僅僅湊到二三十塊錢,連路費都不夠,這可怎麼辦呢?柴雲正一拍手,決定将家裡用來産崽的家畜給賣了,這才湊齊了去往報紙上位址(即湖北省孝感市39155部隊政治部)的路費。
那麼柴雲正究竟是不是尋人啟事内提到的柴雲振呢?
為什麼39155部隊要這麼大張旗鼓地尋找他?他究竟擁有怎樣的過去?
1926年,柴雲振出生在四川省嶽池縣大佛鄉下的一個窮苦農村中。隻要是對近代史有所了解的人,就應該知道在那個年代,國家正處于十分黑暗的一段時間。
像柴雲振這樣的窮苦村民家庭裡的人,光是要活下來就已經非常難了。
為了緩解家中的壓力,柴雲振在他12歲的時候就出來找活做,給大地主當長工,希望能賺點錢給家中減輕一點負擔。
可就算柴雲振每日都不停歇地幹活,甚至因勞累過度暈倒,他賺得的錢還是很少。
但是千千萬萬和柴雲振一樣的底層老百姓又能怎麼樣呢?對他們來說,有這一點錢總比沒有好,是以柴雲振隻能低頭忍受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
在柴雲振15歲時,家裡境況更加艱難,可以說一家人都靠柴雲振吃飯,他難道不知道地主一直在欺壓自己嗎?他知道,但是他沒有其他門路,那些高高在上的“吸血蟲”不會教給老百姓掙脫桎梏的辦法,為了一家人可以活下去,柴雲振唯一的選擇就是繼續當牛做馬。
如果說以前柴雲振每天還有休息的時間,但15歲後,他的生命裡好像隻剩下做工這一件事。
長時間進行高強度的工作,柴雲振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可窮人是生不起病的!為了省下買藥的開銷,柴雲振終于放棄在地主家繼續當長工的想法了。
雖然生活困苦,但柴雲振始終都是笑對生活。
可就算再樂觀,柴雲振也不得不面對家裡已經揭不開鍋的窘境。
幼時被地主壓迫的經曆讓柴雲振知道,如果還在家中守着那一畝三分地是沒辦法讓家人吃飽穿暖的,是以柴雲振在與家人商量過後決定外出當學徒,學一門技術傍身。
圖|影視劇中的地主
可柴雲振才離開家沒多久,他就被國民黨強制征兵了。
這個樸實的農民在被國民黨抓進部隊後,見到了他以往從沒見過的黑暗。
以前的他知道地主可惡,地主養着他,就像養一頭牛、養一頭驢,但他好歹是能夠賺點錢供養家人的,可被國民黨強行征兵後,不發糧饷是常有的事情,家裡的情況更加艱難。
不止如此,上面的官兵除了欺壓他們這些小雜兵,還會指令柴雲振等人給自己做狗腿子,欺負無辜的普通群眾。比如國民黨士兵可能隻是看老百姓不順眼,就要他們當街毆打群眾。
國民黨士兵在欺壓窮苦百姓時,柴雲振不願和他們同流合污,出手制止,但那些士兵直接連他一起揍。有一回他傷勢太重,差點沒能挺過來。
柴雲振并不是孤獨的,不滿國民黨士兵做派的人有很多,他們都是被征兵的可憐人,而在見過國軍内部腐朽作派後,他們早就有了逃跑的想法。
但一個難題擺在這些人面前,就算他們成功逃出去了,又能去哪裡呢?國民黨的勢力強大,大家都擔心自己還沒找到落腳的地方,就已經被國民黨的人抓起來了。
圖|柴雲振
這時,有一個人提出了一個建議,這個建議就像無邊黑夜中的一抹火光,照亮這群絕望的人的内心。
“要不我們找個時間,在這群國民黨士兵沒發現的時候,逃去共産黨那裡吧!”那個人大聲說,“我知道共産黨,這個組織特别好,專為窮苦農民說話,也不會出現欺壓人的情況。”
柴雲振以前就聽過共産黨部隊的事迹,他十分動心,但其他人卻猶豫了,國民黨在他們心中積威已久,如果共産黨沒有接納他們,那作為逃兵,他們隻有死路一條。
沒有其他人的幫助,柴雲振也想不到周全計劃,是以投向共産黨的想法被他暫時壓在心底。
不過,機會很快到來,解放的歌聲在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相繼唱響。
1948年,淮海戰役前夕,柴雲振所在的國民黨部隊因懼怕共産黨戰士們的英勇,還沒進行戰鬥就紛紛四散而逃。
但柴雲振沒有逃跑,因為他認為,像共産黨這樣的隊伍,是不會濫殺無辜的。
後來的事印證了他的想法,一直堅持“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共産黨部隊對于柴雲振這樣的士兵沒有過多為難。
很快,柴雲振加入了自己一直向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後還被編入了警衛連。
1949年的渡江戰役,柴雲振作為部隊内的機槍手勇敢地沖在了戰鬥的最前列。
這是非常危險的,可柴雲振不怕。
敵軍十分狡詐,見柴雲振所在的位置火力較強,就集中槍炮對他發起攻擊,柴雲振所在的船隻差點被敵軍的火力掀翻。
幸好,柴雲振積極應對危機,不僅成功躲過敵軍的猛攻,還反将一軍,将敵軍的三挺重機槍以及數枚彈藥都給繳獲了。
柴雲振因其在渡江戰役中的優秀表現榮獲二等功,後來,戰鬥風格剛猛的柴雲振參加了許多大大小小與敵軍的戰鬥,又獲得了許多榮譽。
1949年12月,柴雲振終于被準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圖|渡江戰役油畫
1949年10月,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新中國的成立。
但戰鬥還沒有停止!1950年,北韓受到了美軍的侵襲,我國多次警告,可美軍不以為意,并且将戰火引到了三八線。
民族尊嚴不容踐踏,抗美援朝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前往北韓戰場。而柴雲振一聽到這個消息時,就立刻報名成為了光榮的志願軍中的一員,他被編入了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134團8連。
第15軍可是志願軍中響當當的一支英雄部隊,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士都出自此軍,如黃繼光、邱少雲,而柴雲振所在的8連更是第15軍中的翹楚,戰士們在第15軍軍長秦基偉的帶領下,與敵人英勇作戰,取得一次又一次重要的勝利。
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與敵軍争奪戰地,柴雲振所在的8連與敵軍在戰場上對峙了30多日,每日都不能松懈,在與敵軍對戰中殺敵超千人,這個連隊是以被譽為“上甘嶺特功八連”。
1951年5月,134團被安排在樸達峰擔任阻擊任務,此時的柴雲振已是8連7班的班長。
美軍與加拿大第25旅在樸達峰與志願軍15軍45師134團進行了長達5天的激戰,雙方傷亡慘重,可不論哪方都不肯放棄,因為樸達峰地勢險峻,是進入金化的必經之地。
圖|黃繼光繪畫
5天的激戰讓我軍戰士所剩不多,有兩座山頭都被敵軍搶走了。
見此情況,将領将剩餘的戰士全部編為第二梯隊,死守陣地不放松,并指令柴雲振帶領8連7班剩餘的9名戰士出擊,與敵軍決一死戰,奪回被敵軍占領的兩座山頭。
任務艱巨異常,可柴雲振并未被吓到,他毅然接受了這個九死一生的任務。他成功了,兩座山頭失而複得,不僅如此,在他的帶領下,剩餘的7班戰士還将敵軍的多次進攻都打退了。
可敵軍火力強橫,7班的10名戰士(包括柴雲振在内)到最後隻剩下了1名,那就是柴雲振。
看着周圍戰友們的屍首,柴雲振的内心萬分痛苦,可戰争還沒結束,他還得繼續戰鬥。他拿起了敵軍屍體旁的沖鋒槍,也拿起了數枚手榴彈,在敵軍再一次進攻時,沖了上去。
柴雲振将手中的手榴彈全部丢向了敵軍,手中的沖鋒槍也在這時對準了敵軍,一顆顆子彈接連射出,命中發起進攻的敵人。
随着時間的推移,柴雲振手中的沖鋒槍已經沒了子彈,手中的手榴彈也耗盡。
這時支撐着柴雲振繼續戰鬥下去的,隻剩信念。
他沒有任何遠端武器,于是端起刺刀,沖進敵軍,與敵軍展開最後的搏鬥。
柴雲振宛若古戰場上威風凜凜的戰神,他憑借一柄刺刀,将敵軍一個一個擊倒。
終于,戰場上就剩下最後一名美國士兵了。
圖|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
這時的柴雲振渾身的力氣早已耗光,他隻能用刺刀撐地讓自己不至于癱倒在地。看着對面的美國士兵,柴雲振重新将刺刀端起,沖向了對面的美國士兵。
手拿刺刀的美國士兵被柴雲振這副兇狠模樣吓得連連後退,不過他的胸膛還是被柴雲振手中的刺刀刺穿了,而柴雲振的腹部也被美國士兵手中的刺刀給挑穿了。
兩人随即扭打在一起,柴雲振雖沒有美國士兵身形高大,可憑着自己的一股勁兒,他還是将美國士兵給壓制住了。
這時,美國士兵在不停地掙紮,突然,他摸到了一塊石頭,為了掙脫柴雲振的鉗制,他抓起石頭就往柴雲振頭上砸,待柴雲振被砸得滿頭鮮血時,他還趁機咬掉了柴雲振的右手食指。
柴雲振發出一聲慘叫,放松了些壓制美國士兵的力道,美國士兵是以趕緊爬起逃跑。
可沒走多遠,柴雲振再次追上,這次他直接解決了那位美國士兵。
看到美國士兵終于被解決,柴雲振再也抵不住身體的虛弱,倒在了戰場上。
戰鬥勝利後,15軍134團的戰士們立刻想到了柴雲振,因為柴雲振的功績極大,僅憑他一人就殲滅了百名敵軍士兵。可這時志願軍們才發現,他們竟然不知道柴雲振去了哪裡。
雖然他們立刻就開始尋找,可因為原部隊内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尋找多時也沒有結果。北韓那邊還以為柴雲振已經犧牲,他們給柴雲振立了空碑,制作了遺像。
圖|北韓戰場上戰鬥的志願軍戰士
柴雲振當然沒有犧牲!
1983年,李天恩被安排當了志願軍十五軍軍史編寫組組長,他接到了尋找柴雲振的任務并且取得成果,這名英雄才終于重新出現在所有人面前。
而李天恩會接到尋找柴雲振的任務,是因為1980年金日成來訪中國。
1980年,金日成來到北京參加抗美援朝戰争3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是鄧小平接見了他。
兩人見面後因活動主題的原因談到了15軍,而後又談起了15軍中的傑出人才,這時金日成提起了柴雲振。
恰好當時鄧小平看見秦基偉也參加了活動,就詢問起柴雲振的情況。
秦基偉提起曾經的戰友,眼眶微微濕潤,但他堅定地說:“柴雲振功高甚偉,是英雄人物,我不相信他已犧牲,一直在尋找柴雲振的下落,一有消息,我立刻就會上報。”
經過多番查詢和積極尋找,李天恩得出結論:
柴雲振極大可能是四川人,且大機率還活着。因為他找到了曾将柴雲振背下戰場的戰士孫洪法,孫洪法對李天恩說出了柴雲振右手食指被敵軍咬掉,且滿頭傷痕的特征。
這可大大縮小了李天恩的尋找範圍,可四川很大,尋找起來還是太過困難,是以他想出了在《四川日報》上登尋人啟事的辦法。
時間回到1984年,這時的柴雲正經過舟車勞頓,終于來到了報紙上的位址,那時他戴着一頂草帽,穿着簡樸的衣物,褲腿上還有泥點子,在見到門口的警衛員時,他說:“你們不是在找柴雲振嗎?我可能是柴雲振,不過我叫柴雲正。”
說完,他将自己的複員證以及殘疾證拿了出來。
警衛員聽完這番話後大喜過望,一邊殷勤地接待柴雲振,一邊讓另一位同志進去找李天恩。
其實這時候的李天恩都有些絕望了,因為他已經将尋人啟事登在報紙上十幾天,可還是一點消息都沒有,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找錯了方向。
結果,就在他煩惱的時候,看見一名小戰士跑了進來,報告門口來了位可能是柴雲振的人。
聽到這個消息的李天恩幾乎是從凳子上蹦起來,他大聲講:“真的?快!快帶我去!”
任何人見到柴雲正時,都不敢相信這樣一位普通農民打扮的老人會是一個戰鬥英雄,但當年無數戰鬥英雄都甘願在國家度過危機後就隐姓埋名回到鄉野間,是以看到柴雲正的第一眼後,李天恩有些驚訝,卻也有預感,眼前這名老人就是自己尋找的柴雲振。
柴雲正說道:“我看到你們在報紙上登的尋人啟事,感覺很像我,但跟我的姓名差一個字。”
後來,李天恩問了很多有關樸達峰阻擊戰的細節,柴雲正都對答如流,這時李天恩已經有些激動了,特别是當他看到柴雲正右手食指的缺損以及頭上的傷痕時,他已經相信面前這位看起來純樸的老農就是他要找的人了。
後經一系列認證,終于确定,柴雲正就是柴雲振。
可為什麼尋人啟事上寫的名字不是柴雲正而是柴雲振呢?柴雲振在被背下戰場後又經曆了什麼呢?
後來,經過查詢,大家終于知道了尋人啟事上的名字與柴雲正的名字不一緻的原因。
原來,柴雲正在剛進入共産黨部隊時,名字還是柴雲正,不過當他剛被編入警衛連時,連隊内的文化教員覺得柴雲正的名字要有一些政治意義才好,就将“正”改為了“政”。
後來柴雲政所在的警衛連又被補錄進中國人民解放軍15軍45師8連,因登記名字的戰士的口音問題,就将“柴雲政”寫成了“柴雲振”。
柴雲振在被孫洪法背下戰場後,因部隊後方醫院醫療技術有限,無法給他治傷,是以他被送回了國内一家部隊醫院。
當柴雲振醒來時,他看到周圍都是一群穿着白衣服,戴着口罩的人。他們見他醒來,十分興奮,還一直再說:“這真是個奇迹!”
柴雲振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養傷後,身上的傷好了七七八八,這時他也知道了自己是不可能再上戰場了,且因當時抗美援朝戰争還未結束,他無法聯系上戰友,就這樣,他和部隊失去了聯系。
傷好後,柴雲振去辦了殘疾證以及複員證,領了政府發給他的80塊錢和一千斤糧食的票證後,就回到了四川老家,幹回了自己的老本行即種地。
不過柴雲振并不是一複員就不再關心國家大事了,他還是在積極響應國家的任何号召。
當年村裡土改時,他積極參加,最後被村民們選為了副鄉長;當村裡辦了人民公社時,他又因自身的出色被選為了大隊黨支部書記。
終于與部隊接上聯系的柴雲振感動不已,他去見了許多他想念已久的老戰友。
一見面,兩人就開起了玩笑,老戰友說道:“真的是你啊,老東西,還沒死呢!”柴雲振笑着回道:“你都沒死,我啷個可能死嘛!”1985年,柴雲振去了北韓,兩次被金日成接見。
金日成說:“柴雲振是活着的英雄!”
當年的抗美援朝戰争帶走了許多戰士的生命,也正是是以,像柴雲振這樣的英雄才更被我們喜愛,更被我們珍惜!
像柴雲振這樣還活着的抗美援朝戰争中的戰鬥英雄的存在,時時刻刻在告誡着我們,那段曆史真實存在,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