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作者:陳二虎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一、主動投靠努爾哈赤

發了一篇洪承疇的文章,便有朋友問我,那個勸洪承疇的範文程是何人物?

範文程(1597-1666),字憲鬥,号輝嶽,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的十七世孫。

他的六世祖範嶽,明朝初年任職湖北雲夢縣縣丞,因獲罪全家被發配到遼東都司沈陽衛戍邊,于是,範氏這支開始在遼東繁衍生息,後又遷往撫順居住,其曾祖父範鏓曾任兵部尚書。

據《清史稿》記載:“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寀并為沈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也就是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29年),太祖(努爾哈赤)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努爾哈赤)

也就是說,這個範文程與其兄是主動來投靠努爾哈赤的,這個範文程氣質非凡,雄偉高大,威武剛毅,靈活多學,讓努爾哈赤一見喜歡上,便留在身邊當幕僚,并且能文能武,頗得賞識,從三等甲喇章京晉為二等甲喇章京(參領之意)。

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位,範文程更加得到重用,軍國大事拿不定主意,皇太極都會說:“何不與範章京議之。”

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為了适應需要,皇太極建立了漢軍八旗,要選一人當旗主,“廷議首推文程任固山額真”,也就是說暢議讓他出任漢八旗旗主。皇太極說:“範章京才堪勝比,但固山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别議之。”

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冬,範文程極力勸說皇太極稱帝:“今開順天意,合人心,受尊号,定國政适當。”于是,皇太極轉年春,便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崇德,改國号為清。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皇太極)

二、定策入關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帝,以範文程為内秘書院大學士,成為皇太極唯一的心腹幕僚,雖然不是議政大臣,但幾乎重大事物都參與機密與決策,所有敕書皆為範文程起草,可見對其的信任,具有發言權。

範文程對于滿清的統治者,提出很多重大的建議與政策,比如招降明将,移定周邊,聯姻蒙古部族等等。

縱觀範文程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建議滿清的攝政王多爾衮揮師入關,入主中原,成就了滿清二百多年的一統帝業。

清順治元年(1644年),範文程敏銳地看到天下大亂,時機千載難逢,及時上書攝政王多爾衮,提出直接進入山海關的重大決策。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他在奉疏中強調:

其一,目前是入主中原的最好時機。

他分析了天下大勢:李自成、張獻忠盤踞西部,其他農民軍環繞于南方,兵馬煽亂于北陲,我師征伐其東邊,四面受敵,其君其臣,安能相保耶?

其二,清朝入關的主要對手,不是殘喘的明朝,而是以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應該調整戰略,認清目标。

範文程認為:中原百姓飽受戰亂,痛苦已極,黯首無依,思擇明主,以圖安居樂業。明已經病入膏肓,不可挽救,農民軍蹂躏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我國雖與明朝争天下,實質上主要與農民軍角力。

其三,改變滿族人掠奪舊習,嚴明軍紀,為清王朝樹立良好的形象。

範文程指出:為今日考慮,我朝應當任用賢能之人以安撫群眾,使遠近之人皆來歸附,農民軍等烏合之衆必将臣屬于我。而明朝之君,知我朝實力今非昔比。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多爾衮)

其四,招降納叛,瓦解明朝,對歸降官員以才任用。

範文程分析稱:不論已歸服者,以及未歸服需要招撫者,都要嚴明軍紀,秋毫不犯,還要大力宣傳從前不守内地之田,及今進取中原之部。而官仍其職,民複其業,錄其賢能,恤其無告,則大河以北,可傳檄而定也。

其五,清軍駐守已有城池,發兵直搗京城。

範文程說:直趨燕京,或相機進取,要當于入邊之後,山海關長城以西,擇一堅城,頓兵而守,以為門戶。我師往來,斯為甚便。

多爾衮一代之枭雄,看了範文程的建議,全部采納,迅速揮軍直取山海關。

可以說是範文程的高瞻遠矚與多爾衮的果斷行動,使滿清占得先機。山海關一戰大敗李自成,迫使李自成還沒有坐穩屁股,就不得不退出北京,清軍占領了京師,并且進入北京城給老百姓留下極好的印象,如若等到李自成坐移江山,局面很難逆轉,這天下還不知是誰的天下。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三、能忍是學問

範文程上陣能殺敵,下馬能定策,懂得忍辱負重,能屈能伸。他的老婆長得非常漂亮,俊俏又賢惠,風姿綽約,相比而言,比滿族女人更有韻味,風采照人。

豫親王多铎(多爾衮的親弟)一直看不上範文程,發現他的老婆傾國傾城,便強從範家帶回府上供他享受。

範文程内心十分氣憤,這是公開給他戴綠帽子,讓他顔面掃地,但範文程深知,他無法與多铎抗衡論理,以免惹火燒身,得罪了多铎換來滿門抄斬,人家是皇親呀。就迂回讓皇太極知道了這件事。

皇太極十分器重他,聞知勃然大怒,把多铎叫來好一頓訓斥,讓多铎向範文程道歉,送回範文程的老婆,罰銀萬兩,削奪多铎所屬牛錄三分之一。

皇太極還不止一次安慰範文程,說多铎不懂事,不要記恨他。

範文程一連說沒事沒事,忍氣吞聲,心胸到了這種地步,是否真的成了“聖人”?!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範文程将漢文化引進滿清,促進了兩個民族的文化融合與民族團結,強調以人為本,減輕農民的賦稅,可以說對曆史的發展程序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也讓他一直處于風口浪尖,飽受争議,有人罵他是滿清第一漢奸,是叛逆;有人稱他為滿清第一謀臣,是股肱。

他自稱“大明骨大清肉”,可見他一直飽受心靈的煎熬,那份痛楚難以言說,背負着種種罵名,“辱沒先人”的聲名是所謂道德上的最大恥辱,這是一個沉重的枷鎖。然而曆史的洪流,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他沒能如他的先祖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能憂國,那就憂民”,讓老百姓盡快從戰亂中走出,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假如我們從狹隘的民族觀念中解脫出來,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繁衍與發展的神州大地,滿族與滿族生活的東北,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末,明政府腐敗,農民起義蜂起,滿清入主中原也是大勢所趨。

範文程深谙官場之道,懂得“明哲保身”,不居功自傲,不參與權力之争,處處小心謹慎,避免“功高震主”,以求“安身避禍”。

範文程曆輔四朝皇帝,順治将開國元勳的畫像挂到紫光閣,他位列第一,被稱清開國功勳,文臣領袖。

範文程于康熙朝去世,活了七十歲,賜葬于北京懷柔縣紅螺山。

年少的康熙帝親題“元輔高風”四個大字,可謂榮耀至極。

範文程主動投靠努爾哈赤,定策入關成為股肱,他是範仲淹的後人?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