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島有了考古新發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關專家日前釋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白泉鎮的王家園遺址具有典型的河姆渡文化特征,是舟山地區目前發現的最早人類活動遺址。這一發現把舟山群島的曆史追溯到了距今6000餘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早期偏晚階段。

王家園遺址考古現場。王思園攝
此次考古發掘的地點,位于白泉鎮王家園小區附近的菜地。今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舟山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共同發起舟山本島地區考古調查與勘探項目,依托已登記在冊的文物保護點位對白泉鎮周邊區域進行考古勘探,最後選取了該鎮十字路遺址附近未被硬化的一塊土地。經過勘探,初步确認該土地存在7000平方米以上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儲存比較理想。
據考古現場負責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朱雪菲介紹,從遺址現場來看,先民長期生産、生活形成的遺存堆積十分深厚。解剖溝縱面,可分成明顯的四層,即綠草生長的表土、宋代文化層、河姆渡文化層(晚期)、河姆渡文化層(早期)。其中,河姆渡文化層(早期)可能存在着與“幹欄式房屋”有關的遺迹。
“目前在舟山沒有發現比這更早的人類活動遺址了。”朱雪菲表示,根據遺址土層、出土器物的分析比對,最下層文化層屬于距今6000年到65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早期的偏晚階段。
在遺址解剖溝内,考古隊發現了近20件相對完整的陶器和石器,大多數來自河姆渡文化早晚期兩個階段。如此次出土的夾炭陶釜,上面的花紋就是河姆渡文化中常見的弦紋樣式。此外,在整理出的陶片中,有的是可穿繩牛鼻孔造型器耳,有的是誕生于商周時期的印紋硬陶,還有的來自陶豆(一種古代盛食器)豆柄、有雞冠形狀的鋬手等。朱雪菲說,在王家園遺址中發現的典型河姆渡文化遺物,是6000餘年前人類跨海遠航、開辟海疆、探索海島活動的實證。
目前,此次考古勘探工作已接近尾聲,考古人員将在初步複原陶器等遺物後,整理調查報告。朱雪菲表示,接下來考古工作的關注點将集中在該文化遺址周邊,考察古人的活動範圍、來源去向,深入研究海洋文化和史前海洋文明。
開個史前“盲盒”
講述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 朱雪菲
這兩年,我們正在逐漸重新開機舟山群島地區古文化遺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在省文物局的支援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舟山市文物保護考古所逐年、定期、有計劃地開展了考古調查,穿插着進行文物保護區域評估以及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發掘。
王家園遺址出土的部分陶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在去開展考古調查工作之前,我對于舟山史前史的印象,完全來自舟山市博物館與馬岙博物館裡陳列的那些新石器時代文物。它們較集中地出自定海區白泉鎮十字路遺址、定海馬岙地區和岱山縣衢山鎮孫家山遺址。
當時,我主要有兩點不了解:其一,明明沒有看見任何典型的河姆渡文化遺物,舟山的“海上河姆渡”之稱從何而來?其二,明明出現了那麼典型的良渚文化玉石器,為何沒被納入良渚文明的表述體系中?當然,這絲毫不影響我确信河姆渡文化與良渚文化是舟山群島地區追溯曆史本源的兩個重要支點。
我們在泗礁島東北面海的基湖沙灘邊緣,發掘出了浙江境内所知的第一處沙丘——黃家台遺址。層層堆壘的貝殼夾雜着先民們的日用殘器,生動直覺地再現了史前人類抱團食用着小海鮮的畫面。黃家台遺址的主體年代屬于良渚文化時期,但其人群卻保有着良渚文化中基本絕迹的繩紋傳統。之後,具有相同内涵的遺址在距離沙丘不遠的老虎頭山麓和衢山島若幹個岙口中又被勘探到。我們相信,這些打着繩紋烙印的“海上良渚人”,絕不是一小隊一小隊地進行登島活動,他們互相關聯着、互相扶持着,有計劃、成規模地邁向海島,将荒蕪營建成心中的樂土。
白泉鎮上過去發現過十字路遺址,出土的标本具有晚期河姆渡兼馬家浜文化的風格。這一次,經調查勘探發現,毗鄰十字路的鎮中心,僅剩的兩片空地中,竟然有一片保留着超過7000平方米的文化堆積。我們按照附近小區的名稱将其命名為王家園遺址。通過小心翼翼地清理一處農田中的剖面,我們發現了宋代擾亂層下兩個階段的史前文化堆積。較早階段的堆積中,出現了典型的河姆渡文化夾炭黑陶釜,而疊壓其上的較晚階段堆積可以直接對标河姆渡遺址第二層的文化面貌。如此,舟山群島的河姆渡文化因素總算有了明确的出處。
據此可以分析,在不同的海島上,有限的生存空間與淡水的分布導緻早期人類在選擇居址上出現一定的共性——大多不會離海太近,至少與海水之間有所阻擋。并且,遺址往往不是單一出現,一旦發現一處,附近還有其他。比如白泉十字路與王家園、泗礁黃家台與老虎頭、小沙街道樟樹墩與沙峧村、馬岙涼帽蓬墩與洋坦墩,衢山島上的連片多處更是如此。
試想一下,6000多年前,第一批登上舟山群島的先民經曆了怎樣的艱苦卓絕。如果是生存壓力和自然環境所迫,大陸上完全有足夠的地盤供養他們,何至于冒着生死不知的風險漂洋過海?我甯可相信,那是一批河姆渡時期最優秀的人,聰明絕頂且勇猛精進,他們掌握着當時諸如天文、水文、航行、造船等最前沿的科技,又具備着開疆拓土、上下求索的決心。
如果能按照時代的順序,在舟山地區做一系列典型遺址的考古發掘,建立海島的曆史文化軸線,将是件多麼有意義的事。(記者曾毅整理)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電子版 圖文轉自:《光明日報》2021年11月27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