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舟山群岛历史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早期

舟山群岛有了考古新发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日前发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的王家园遗址具有典型的河姆渡文化特征,是舟山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类活动遗址。这一发现把舟山群岛的历史追溯到了距今6000余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早期偏晚阶段。

舟山群岛历史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早期

王家园遗址考古现场。王思园摄

此次考古发掘的地点,位于白泉镇王家园小区附近的菜地。今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舟山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共同发起舟山本岛地区考古调查与勘探项目,依托已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点位对白泉镇周边区域进行考古勘探,最后选取了该镇十字路遗址附近未被硬化的一块土地。经过勘探,初步确认该土地存在7000平方米以上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保存比较理想。

据考古现场负责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朱雪菲介绍,从遗址现场来看,先民长期生产、生活形成的遗存堆积十分深厚。解剖沟纵面,可分成明显的四层,即绿草生长的表土、宋代文化层、河姆渡文化层(晚期)、河姆渡文化层(早期)。其中,河姆渡文化层(早期)可能存在着与“干栏式房屋”有关的遗迹。

“目前在舟山没有发现比这更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了。”朱雪菲表示,根据遗址土层、出土器物的分析比对,最下层文化层属于距今6000年到65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早期的偏晚阶段。

在遗址解剖沟内,考古队发现了近20件相对完整的陶器和石器,大多数来自河姆渡文化早晚期两个阶段。如此次出土的夹炭陶釜,上面的花纹就是河姆渡文化中常见的弦纹样式。此外,在整理出的陶片中,有的是可穿绳牛鼻孔造型器耳,有的是诞生于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还有的来自陶豆(一种古代盛食器)豆柄、有鸡冠形状的鋬手等。朱雪菲说,在王家园遗址中发现的典型河姆渡文化遗物,是6000余年前人类跨海远航、开辟海疆、探索海岛活动的实证。

目前,此次考古勘探工作已接近尾声,考古人员将在初步复原陶器等遗物后,整理调查报告。朱雪菲表示,接下来考古工作的关注点将集中在该文化遗址周边,考察古人的活动范围、来源去向,深入研究海洋文化和史前海洋文明。

开个史前“盲盒”

讲述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朱雪菲

这两年,我们正在逐步重启舟山群岛地区古文化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在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舟山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逐年、定期、有计划地开展了考古调查,穿插着进行文物保护区域评估以及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

舟山群岛历史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早期

王家园遗址出土的部分陶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在去开展考古调查工作之前,我对于舟山史前史的印象,完全来自舟山市博物馆与马岙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些新石器时代文物。它们较集中地出自定海区白泉镇十字路遗址、定海马岙地区和岱山县衢山镇孙家山遗址。

当时,我主要有两点不理解:其一,明明没有看见任何典型的河姆渡文化遗物,舟山的“海上河姆渡”之称从何而来?其二,明明出现了那么典型的良渚文化玉石器,为何没被纳入良渚文明的表述体系中?当然,这丝毫不影响我确信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是舟山群岛地区追溯历史本源的两个重要支点。

我们在泗礁岛东北面海的基湖沙滩边缘,发掘出了浙江境内所知的第一处沙丘——黄家台遗址。层层堆垒的贝壳夹杂着先民们的日用残器,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史前人类抱团食用着小海鲜的画面。黄家台遗址的主体年代属于良渚文化时期,但其人群却保有着良渚文化中基本绝迹的绳纹传统。之后,具有相同内涵的遗址在距离沙丘不远的老虎头山麓和衢山岛若干个岙口中又被勘探到。我们相信,这些打着绳纹烙印的“海上良渚人”,绝不是一小队一小队地进行登岛活动,他们相互关联着、相互扶持着,有计划、成规模地迈向海岛,将荒芜营建成心中的乐土。

白泉镇上过去发现过十字路遗址,出土的标本具有晚期河姆渡兼马家浜文化的风格。这一次,经调查勘探发现,毗邻十字路的镇中心,仅剩的两片空地中,竟然有一片保留着超过7000平方米的文化堆积。我们按照附近小区的名称将其命名为王家园遗址。通过小心翼翼地清理一处农田中的剖面,我们发现了宋代扰乱层下两个阶段的史前文化堆积。较早阶段的堆积中,出现了典型的河姆渡文化夹炭黑陶釜,而叠压其上的较晚阶段堆积可以直接对标河姆渡遗址第二层的文化面貌。如此,舟山群岛的河姆渡文化因素总算有了明确的出处。

据此可以分析,在不同的海岛上,有限的生存空间与淡水的分布导致早期人类在选择居址上出现一定的共性——大多不会离海太近,至少与海水之间有所阻挡。并且,遗址往往不是单一出现,一旦发现一处,附近还有其他。比如白泉十字路与王家园、泗礁黄家台与老虎头、小沙街道樟树墩与沙峧村、马岙凉帽蓬墩与洋坦墩,衢山岛上的连片多处更是如此。

试想一下,6000多年前,第一批登上舟山群岛的先民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如果是生存压力和自然环境所迫,大陆上完全有足够的地盘供养他们,何至于冒着生死不知的风险漂洋过海?我宁可相信,那是一批河姆渡时期最优秀的人,聪明绝顶且勇猛精进,他们掌握着当时诸如天文、水文、航行、造船等最前沿的科技,又具备着开疆拓土、上下求索的决心。

如果能按照时代的顺序,在舟山地区做一系列典型遗址的考古发掘,建立海岛的历史文化轴线,将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记者曾毅整理)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电子版 图文转自:《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7日04版)